更多“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何功能?”相关问题
  • 第1题:

    原核生物启动子保守区域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
    解析:
    主要包括两部分,(1分)第一,-10序列,一致序列为TATAAT,为RNA聚合酶的牢固结合位点,决定转录的方向。(2分)第二,一35序列,一致序列为TTGACA,为RNA聚合酶的初始结合位点,决定转录的颜率。(2分)

  • 第2题: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启动子的主要差别?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TTGACA---TATAAT------起始位点。
    真核生物:增强子---GC---CAAT----TATAA—5mGpp—起始位点。

  • 第3题: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细胞核结构上有何不同?哪些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正确答案: 原核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中的核比较原始简单,没有核膜包围,不具核仁和典型的染色体,也没有固定形态。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原核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真核微生物—该类微生物的细胞具有真正的核,细胞核有核膜包围,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主要的真核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将着重介绍在工业上用途最广的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 第4题: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侧翼序列包括()

    • A、启动子
    • B、增强子
    • C、终止子
    • D、外显子
    • E、内含子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由RNA聚合酶I、II、III进行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由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 第6题: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RNA聚合酶I、II、III,分别转录rRNA、mRNA、tRNA和小分子RNA。与之对应,有三种类型的启动子。
    类型I:Ⅰ类启动子负责转录编码核糖体RNA的多顺反子转录本。脊椎动物RNA聚合酶I的启动子有两部分组成,包括转录起点附近的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和起点5’上游100bp左右的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 control element,UCE)。核心启动子从-45到+20,负责转录的起始。UCE从-180延伸到-107,此区可增加核心元件的转录起始的效率。
    R.NA Pol Ⅰ需要2种辅助因子:UBF1(上游结合因子1)是一个单链多肽,它可以和核心区UCE的G.C丰富区结合。SL1因子, SL1含有4个蛋白,其中之一称TATA框结合蛋白(TBP)。SL1本身对这种启动子来说并非是特异的,但一旦UBF1和DNA结合了,那么SL1就可以协同结合在DNA上。当这两个因子都结合上了RNA聚合酶才能和核心启动子结合起始转录。 类型II:  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有三个保守区: (1)、 TATA框(Hogness框) 中心在-25至-30,长度7bp左右。
    碱基频率:T82 A97 A85 A63 (T37 )A83 A50(T37 )(全为A-T,少数含有一个G-C对)。
    此序列功能:使DNA双链解开,并决定转录的起点位置,失去TATA框,转录将可能在许多位点上开始。 TATA框的改变或缺失,直接影响DNA与酶的结合程度,会使转录起始点偏移,因此,TATA是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正确表达所必需的。
    由于RNA聚合酶分子有相对固定的空间结构,同此框的结合位点和转录反应催化位点的距离,决定了起始位点的正确选择。启动子特定序列和酶的正确结构,这两者把酶置于一种正确的构象中,决定了识别的正确性和转录起始的正确性。
    (2)、 CAAT框中心在-75处,9bp,共有序列GGT(G)CAATCT 功能:与RNA聚合酶结合。 
    (3)、 GC框在CAAT框上游,序列GGGCGG,与某些转录因子结合。 
    CAAT和GC框均为上游序列,对转录的起始频率有较大影响。 
    类型III :是由不同的转录因子以不同的方法来识别的。5S RNA和tRNA都属于RNA 聚合酶Ⅲ启动子,但它们比较特殊,位于起始位点的下游的转录区内,因此也称为下游启动子(downstream promoter)或基因内启动子(intragenenic promoter)或称为内部控制区(internal control region ,ICR)。snRNA基因的启动子和常见的启动子一样位于起始位点的上游,称为上游启动子(upstream type 0f promoter)。下游启动子又可分为1 型和2型。1型内部启动子含有两个分开的boxA(T G G C N N A G T G G)和boxC(C G G T C G A N N C C)序列。而Ⅱ型内部启动子含有两个分开的boxA和boxB。2型内部启动子中boxA和boxB之间的距离较宽。通常有功能的此类启动子中的两个box就不能紧紧连在一起。在1型内部启动子中(5SRNA基因启动子)TFⅢA结合在C框上,使TFⅢC结合在C框下游。在Ⅱ型内部启动子中TF Ⅲ C的结合使TFⅢ B依次结合在起始位点的近上游。TF Ⅲ B结合在起始位点上并和TF Ⅲ C相连。RNA聚合酶Ⅲ的上游启动子有3个上游元件,这些元件仅在snRNA启动子中被发现,有的SnRNA是由RNA聚合酶Ⅱ转录,有的是由RNA聚合酶Ⅲ转录。这些上游元件在一定程度上和polⅡ的启动子相似。 
    TATA元件看来和特异的聚合酶结合上游启动子转录起始发生在起始点上游的一个很短的区域中,且含有TATA框。次近端序列元件(proximal sequence element,PSE)和八聚体(OCT)元件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转录效率,结合在这些元件上的转录因子相互协同作用。TATA元件是供TBP识别的,TBP亚基本身识别DNA序列,其结合的其他蛋白有的可和RNA聚合酶Ⅲ结合,有的对RNA聚合酶Ⅱ特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RNA聚合酶Ⅲ和这些启动子特异结合。TBP及其结合蛋白的功能是使RNA聚合酶Ⅲ正确地结合在起始位点上。

  • 第7题:

    真核生物启动子不包含的元件是:()

    • A、TATA盒
    • B、Pribnow盒
    • C、GC盒
    • D、CAAT盒
    • E、真核生物启动子不包含以上所有元件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称为拟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真核生物启动子或启动子的一部分,又称TATA Box(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原核和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启动子在两段由5个核苷酸组成的共同序列,即位于—10bp处的TATA区(也叫pribnow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他们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真核生物:启动子在—30~~—25bp处的Hogness区,类似pribnow区,在—70~~—80bp区有CAAT区(与—35区序列相对应),在—110~~—80的GC区(GCCACACCC或GGGCGGG序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由RNA聚合酶I、II、III进行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由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RNA聚合酶I、II、III,分别转录rRNA、mRNA、tRNA和小分子RNA。与之对应,有三种类型的启动子。
    类型I:Ⅰ类启动子负责转录编码核糖体RNA的多顺反子转录本。脊椎动物RNA聚合酶I的启动子有两部分组成,包括转录起点附近的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和起点5’上游100bp左右的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 control element,UCE)。核心启动子从-45到+20,负责转录的起始。UCE从-180延伸到-107,此区可增加核心元件的转录起始的效率。
    R.NA Pol Ⅰ需要2种辅助因子:UBF1(上游结合因子1)是一个单链多肽,它可以和核心区UCE的G.C丰富区结合。SL1因子, SL1含有4个蛋白,其中之一称TATA框结合蛋白(TBP)。SL1本身对这种启动子来说并非是特异的,但一旦UBF1和DNA结合了,那么SL1就可以协同结合在DNA上。当这两个因子都结合上了RNA聚合酶才能和核心启动子结合起始转录。 类型II:  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有三个保守区: (1)、 TATA框(Hogness框) 中心在-25至-30,长度7bp左右。
    碱基频率:T82 A97 A85 A63 (T37 )A83 A50(T37 )(全为A-T,少数含有一个G-C对)。
    此序列功能:使DNA双链解开,并决定转录的起点位置,失去TATA框,转录将可能在许多位点上开始。 TATA框的改变或缺失,直接影响DNA与酶的结合程度,会使转录起始点偏移,因此,TATA是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正确表达所必需的。
    由于RNA聚合酶分子有相对固定的空间结构,同此框的结合位点和转录反应催化位点的距离,决定了起始位点的正确选择。启动子特定序列和酶的正确结构,这两者把酶置于一种正确的构象中,决定了识别的正确性和转录起始的正确性。
    (2)、 CAAT框中心在-75处,9bp,共有序列GGT(G)CAATCT 功能:与RNA聚合酶结合。 
    (3)、 GC框在CAAT框上游,序列GGGCGG,与某些转录因子结合。 
    CAAT和GC框均为上游序列,对转录的起始频率有较大影响。 
    类型III :是由不同的转录因子以不同的方法来识别的。5S RNA和tRNA都属于RNA 聚合酶Ⅲ启动子,但它们比较特殊,位于起始位点的下游的转录区内,因此也称为下游启动子(downstream promoter)或基因内启动子(intragenenic promoter)或称为内部控制区(internal control region ,ICR)。snRNA基因的启动子和常见的启动子一样位于起始位点的上游,称为上游启动子(upstream type 0f promoter)。下游启动子又可分为1 型和2型。1型内部启动子含有两个分开的boxA(T G G C N N A G T G G)和boxC(C G G T C G A N N C C)序列。而Ⅱ型内部启动子含有两个分开的boxA和boxB。2型内部启动子中boxA和boxB之间的距离较宽。通常有功能的此类启动子中的两个box就不能紧紧连在一起。在1型内部启动子中(5SRNA基因启动子)TFⅢA结合在C框上,使TFⅢC结合在C框下游。在Ⅱ型内部启动子中TF Ⅲ C的结合使TFⅢ B依次结合在起始位点的近上游。TF Ⅲ B结合在起始位点上并和TF Ⅲ C相连。RNA聚合酶Ⅲ的上游启动子有3个上游元件,这些元件仅在snRNA启动子中被发现,有的SnRNA是由RNA聚合酶Ⅱ转录,有的是由RNA聚合酶Ⅲ转录。这些上游元件在一定程度上和polⅡ的启动子相似。 
    TATA元件看来和特异的聚合酶结合上游启动子转录起始发生在起始点上游的一个很短的区域中,且含有TATA框。次近端序列元件(proximal sequence element,PSE)和八聚体(OCT)元件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转录效率,结合在这些元件上的转录因子相互协同作用。TATA元件是供TBP识别的,TBP亚基本身识别DNA序列,其结合的其他蛋白有的可和RNA聚合酶Ⅲ结合,有的对RNA聚合酶Ⅱ特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RNA聚合酶Ⅲ和这些启动子特异结合。TBP及其结合蛋白的功能是使RNA聚合酶Ⅲ正确地结合在起始位点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Mix and match”的观点来讨论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启动子元件与功能的关系。


    正确答案: RNA聚合酶II启动子典型结构从构成来看可以分为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核心启动子又包括5个较小的元件:Inr、TATA框、BRE、UPE和DPE。
    1、Inr是具有基因最适表达所需要的保守序列。
    2、TATA框不仅与基因转录的调节有关系,也具有定位转录起始点的功能。结合转录因子TFⅡD。TFⅡD结合上来以后形成的复合物可保护-45~-10的区域
    3、BRE TFIIB转录因子识别元件,促进TFIIB与DNA结合。
    4、UPE 能表现出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能提高转录效率和特异性,
    5、DPE 可以补偿因TATA框缺失造成的转录抑制,能与通用转录因子TFIID结合。DPE与Inr的间距对最佳转录至关重要。
    还有MTE,可以弥补由基础转录发生后TATA框或者DPE突变的损伤,协同DPE和TATA框的作用;CPE1,与CPG islangd发生作用,决定转录的方向。
    另外在哺乳动物启动子还有GC框、CAAT框和以不同拷贝数、不同位置、不同方向存在于类型II启动子八聚体序列。它们的存在主要是增加转录效率。
    从保守序列分可以分为三类主要有三个保守序列:
    (1)帽子位点,又称转录起始位点,其碱基大多数为A,这与原核生物相似。
    (2)TATA框, 位于-30处,有些TATA框的突变不影响转录的起始,但可以改变转录起始位点。说明TATA框具有定位转录起始点的功能。
    (3)CAAT框, 位于-75处, CAAT框内的突变对转录起始的影响很大,决定了启动子起始转录的效率及频率。
    在不同的启动子中,这些元件的组合情况是不同的。各种元件将相应的蛋白因子结合到启动子上,而这些蛋白因子共同组合成起始复合物。

  • 第14题:

    何谓核质体?它有何功能?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比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又称拟核、核区等,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既无核膜,又无核仁,也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是一个高度折叠的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功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特点: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细菌细胞DNA所携带的负电荷主要被Mg2+和有机碱所中和,而真核生物的则由碱性蛋白所中和;每个菌体细胞内一般只含1~4个,其数目往往与生长速度有关;细菌染色体除复制期内为双倍外,一般均为单倍。

  • 第15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在δ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的。不同类型的δ亚基识别不同类型的启动子。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由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 第16题: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真核生物的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10区有一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TATAAT,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或被称作-10序列。在-35区还有一个共有序列TTGACA,被称作识别区域,或-35序列。在不同基因的启动子中,这两个共有序列的位置和序列略有区别。对上述共有序列进行化学修饰和定位诱变证明,-35序列与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特异性识别有关,-10区富含A-T对,有利于DNA局部解链,-10区与-35区之间的距离,明显影响转录的效率。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起始RNA聚合酶I、II、III的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 第17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在σ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单独的核心酶也能与DNA结合,σ因子的存在对核心酶的构象有较大影响,极大降低了RNA聚合酶与DNA一般序列的结合常数和停留时间。RNA聚合酶可通过扩散与DNA任意部位结合,这种结合是松散的,并且是可逆的。全酶不断变化与DNA结合部位,直到遇上启动子序列,随即有疏松结合转变为牢固结合,并且DNA双链被局部解开。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它们的RNA聚合酶也更为复杂。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主要有三类:RNA聚合酶I 转录45SrRNA前体,经转录后加工产生5.8SrRNA,18SrRNA和28SrRNA。RNA聚合酶II转录所有的mRNA前体和大多数SnRNA。RNA聚合酶III转录所tRNA,5SrRNA等小分子转录物。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转录过程大体于细菌相似,所不同的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有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 第18题:

    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包括所有()以及()。


    正确答案:顺式调控元件;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 第19题:

    对真核启动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启动子有三类
    • B、真核生物启动子都位于转录序列的上游
    • C、真核生物启动子没有固定的结构
    • D、真核生物启动子不能被RNApol直接识别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真核生物的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10区有一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TATAAT,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或被称作-10序列。在-35区还有一个共有序列TTGACA,被称作识别区域,或-35序列。在不同基因的启动子中,这两个共有序列的位置和序列略有区别。对上述共有序列进行化学修饰和定位诱变证明,-35序列与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特异性识别有关,-10区富含A-T对,有利于DNA局部解链,-10区与-35区之间的距离,明显影响转录的效率。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起始RNA聚合酶I、II、III的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在δ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的。不同类型的δ亚基识别不同类型的启动子。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由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在σ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单独的核心酶也能与DNA结合,σ因子的存在对核心酶的构象有较大影响,极大降低了RNA聚合酶与DNA一般序列的结合常数和停留时间。RNA聚合酶可通过扩散与DNA任意部位结合,这种结合是松散的,并且是可逆的。全酶不断变化与DNA结合部位,直到遇上启动子序列,随即有疏松结合转变为牢固结合,并且DNA双链被局部解开。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它们的RNA聚合酶也更为复杂。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主要有三类:RNA聚合酶I 转录45SrRNA前体,经转录后加工产生5.8SrRNA,18SrRNA和28SrRNA。RNA聚合酶II转录所有的mRNA前体和大多数SnRNA。RNA聚合酶III转录所tRNA,5SrRNA等小分子转录物。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转录过程大体于细菌相似,所不同的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有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侧翼序列包括()
    A

    启动子

    B

    增强子

    C

    终止子

    D

    外显子

    E

    内含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