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前导肽的线粒体蛋白质前体能够跨膜运转进入线粒体,在这一过程中()被水解,前体转变为(),失去继续跨膜能力。
第1题:
指导蛋白质转运到线粒体上的氨基酸序列被称为()
第2题: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穿膜进入线粒体时所必须的()
第3题:
关于线粒体内膜两侧的电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4题:
前导肽引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第5题:
真核生物产生的分泌蛋白N端有一段()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可以引导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信号肽插入膜并随后被切除是与翻译过程同时进行的,称为()插入;真核细胞内的大部分线粒体蛋白质、叶绿体蛋白质等,是在合成并释放后再进行跨膜运送的,称为()插入。
第6题:
线粒体内膜上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能够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的复合体是()。
第7题:
主要是由质子的跨膜转运形成的
加入二硝基苯酚可以使膜电位消除
可以驱动质子跨膜运动
对线粒体前体蛋白进入内膜起启动作用
第8题:
Ca2+引入线粒体
信号肽引入线粒体
cAMP引入线粒体
前导肽引入线粒体
第9题:
90%以上都在基质中合成
含有导肽信号序列
50%以上都在线粒体中合成
通过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进入线粒体
进入线粒体后再进行正确折叠
第10题:
需要外膜上受体识别
蛋白以解折叠态过膜
蛋自从内外膜之间的接触点进入
肽段进入基质后不再结合任何物质
第11题: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外膜
叶绿体内膜
类囊体膜
第12题:
第13题:
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发生在()。
第14题:
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中,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第15题:
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第16题: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在掺入肽前必须活化,其活化部位是()
第17题:
多肽链向线粒体转运时,不涉及的选项是()
第18题:
内质网的核糖体
高尔基体
细胞质溶胶
线粒体
第19题:
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前体蛋白在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
前体在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的帮助下解折叠,然后通过N-端的导肽同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
进入基质前,前体蛋白在Hsp60的帮助下折叠
前体蛋白在受体(或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Contact Site)处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第20题:
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膜
呼吸链中递氢体可将H+泵到线粒体内膜外侧
线粒体内膜外侧pH高于膜内侧
在线粒体内膜内外,H+形成跨膜梯度
在偶联部位,能量用于ADP+Pi→ATP
第21题:
第22题:
线粒体蛋白质是以前体的方式进行运输,其前提是由N-端的一段导肽和成熟的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前提是以折叠的方式进行运输
导肽牵引蛋白质前体转运时,一般通过内外膜的接触点
线粒体的蛋白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分子伴侣参与线粒体蛋白质的运输
第23题:
细胞液中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蛋白质跨膜进入线粒体
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
胞质中的蛋白质进入过氧化物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