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动脉压?其正常值是多少?动脉血压对恒定有何生理意义

题目

何谓动脉压?其正常值是多少?动脉血压对恒定有何生理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何谓动脉压?其正常值是多少?动脉血压对恒定有何生理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多少?其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8~12厘米水柱。
    中心静脉压高于15~20厘米水柱,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脏排血量明显减少,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减少输液,酶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等措施。
    中心静脉压低于5厘米水柱,提示有效循环血不足,应快速补充血容量。

  • 第2题:

    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39~1.18kPa(4~12cmH2O)。其高低取决于①心脏射血能力;②静脉回流速度。

  • 第3题:

    何谓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胸内压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在呼气还是吸气时均为负,故称胸内负压。
    意义:维持肺、小气管的扩张,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 第4题:

    何谓碱剩余(BE)?其正常值是多少?测定其值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BE是在标准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升的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BE正常值为±3mmol/L。BE>+3mmol/L,表明代谢性碱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BE<-3mmol/L,表明代谢性酸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测定BE值常为临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时用碱或用酸量提供依据。

  • 第5题:

    何谓中心静脉压?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V的血压。正常值:4-12cmH2O
    临床意义:
    判断心功能的一个指标
    衡量输血、输液速度快慢的指标
    偏低:输液量不足
    偏高: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

  • 第6题:

    问答题
    何谓氮平衡?氮平衡测定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来自蛋白质,因此从食物的含氮量可估算出其蛋白质含量,氮平衡是指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与排泄物尿和粪中含氮量(排出氮)之间的差数,它能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
    (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正常人。
    (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氮已用来合成体内蛋白质,见于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
    (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饥饿或消耗性疾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何谓pH值?动脉血pH值正常值是多少?测定pH值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酸碱度的指标。动脉血pH正常值是7.35~7.45,平均为7.40。pH是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pH<7.35(H+>45nmol/L)表示酸中毒(失代偿);pH>7.45(H+<35nmol/L)表示碱中毒(失代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PaCO2?其正常值是多少?测定PaCO2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PaCO2(动脉血CO2分压)是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是反映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重要指标。PaCO2正常值为33~46mmHg,平均值40mmHg。PaCO2 >46mmHg,表示通气不足,有CO2潴留,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PaCO2<33mmHg,表示通气过度,CO2呼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酸中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血压、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

    正确答案: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动脉血压一般是指主动脉的血压,是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的血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缓冲碱(BB)?其正常值是多少?测定BB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负离子的总和。BB正常值为45~52mmol/L,平均值48mmol/L。BB>52mmol/L,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BB<45mmol/L,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动脉压?其正常值是多少?动脉血压对恒定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指血液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形成的侧压力,称为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安静状态下,健康成人)收缩压:13.3—16.0 kPa  (100—120 mmHg),舒张压:8.0—10.6 kPa  (60—80 mmHg)。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有利于克服外周血流阻力,推动血液循环,维持血液流速,保证各器官组织的血供,以适应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何谓实际碳酸氢盐?其正常值是多少?测定其值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病人实际体温、实际PaCO2及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HCO3-含量。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AB>27mmol/L,AB>SB,可见于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后呼吸性酸中毒;AB<22mmol/L,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DPL)。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体分子表面,减少了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降低了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其生理意义是:
    (一)减低肺弹性阻力,从而减少吸气阻力,有利于肺扩张;
    (二)有助于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这是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或随半径的变大而减少,从而调整了半径不同的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缓冲了大小肺泡内的回缩压差别,保持了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三)通过降低肺泡回缩压,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产,防止了肺水肿的发生。

  • 第14题:

    何谓窦弓反射?其反射弧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窦弓反射是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牵张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和血压下降的反射。
    其反射弧组成如下:
    (一)感受器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窦以及主动脉弓处。在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血压增高引起的机械牵张刺激而兴奋。
    (二)传入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上行到延髓,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家兔的主动脉神经自成一束(又称减压神经),在颈部独立行走,入颅前并入迷走神经干。
    (三)反射中枢传入神经进入延髓后先和孤束核神经元发生联系,继而投射到迷走背核、疑核以及脑干其他部位,如脑桥、下丘脑一些神经核团。
    (四)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以及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
    (五)效应器心脏及有关平滑肌。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被牵张而兴奋,传入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增强,而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结果使血压下降。因而窦弓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减弱,故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引起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回升。可见,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该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血量发生突然变化时,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其生理意义在于缓冲血压的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 第15题:

    何谓胸内负压?其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吸气和呼气时均为负压,故称胸内负压。其保持肺、小气道扩张,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 第16题:

    何谓生物节律?它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经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重复出现、周而复始
    生物节律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更好的前瞻性适应。若以日周期节律为例,它可使一切生理功能和机体活动均以日周期的形式,按照外环境的昼夜变化规律,有秩序、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地顺利进行。在医学临床上,可以利用生物节律的特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 第17题:

    内环境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保持内环境稳态,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内环境稳态一旦遭到破坏,则将导致机体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 第18题:

    问答题
    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39~1.18kPa(4~12cmH2O)。其高低取决于①心脏射血能力;②静脉回流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何谓中心静脉压?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V的血压。正常值:4-12cmH2O
    临床意义:
    判断心功能的一个指标
    衡量输血、输液速度快慢的指标
    偏低:输液量不足
    偏高: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窦弓反射?其反射弧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窦弓反射是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牵张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和血压下降的反射。
    其反射弧组成如下:
    (一)感受器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窦以及主动脉弓处。在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血压增高引起的机械牵张刺激而兴奋。
    (二)传入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上行到延髓,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家兔的主动脉神经自成一束(又称减压神经),在颈部独立行走,入颅前并入迷走神经干。
    (三)反射中枢传入神经进入延髓后先和孤束核神经元发生联系,继而投射到迷走背核、疑核以及脑干其他部位,如脑桥、下丘脑一些神经核团。
    (四)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以及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
    (五)效应器心脏及有关平滑肌。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被牵张而兴奋,传入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增强,而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结果使血压下降。因而窦弓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减弱,故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引起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回升。可见,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该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血量发生突然变化时,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其生理意义在于缓冲血压的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DPL)。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体分子表面,减少了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降低了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其生理意义是:
    (一)减低肺弹性阻力,从而减少吸气阻力,有利于肺扩张;
    (二)有助于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这是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或随半径的变大而减少,从而调整了半径不同的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缓冲了大小肺泡内的回缩压差别,保持了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三)通过降低肺泡回缩压,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产,防止了肺水肿的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何谓碱剩余(BE)?其正常值是多少?测定其值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BE是在标准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升的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BE正常值为±3mmol/L。BE>+3mmol/L,表明代谢性碱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BE<-3mmol/L,表明代谢性酸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测定BE值常为临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时用碱或用酸量提供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何谓生命体征?其正常值范围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 临床上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为生命体征。正常范围为:
    ⑴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⑵脉搏:每分钟60-100次。
    ⑶呼吸:每分钟16-20次。
    ⑷血压: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脉压为4-5.3Kpa(30-40mmHg)。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