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周邦彦词在铺叙上有什么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周邦彦词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周词长于铺叙,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
    (2)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3)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4)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5)还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 第2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和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正确答案: 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柳永因科场失意而唱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一类话,对寻花问柳、听歌买笑、依红偎翠,柳永偏偏词中吐露,甚至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周邦彦的词沉郁且情景交融,《兰陵王•柳》就是一首,其中情和景、人和物,浑然一体而不可变.并且周词善于运用成语、典故且了无痕迹。

  • 第3题:

    周邦彦词集名《()》。


    正确答案:片玉集

  • 第4题:

    试析《八声甘州》上片写景层层铺叙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起首先以一"对"字领起,总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再跌至眼前的"红衰翠减",更是一派萧飒.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通过层层铺叙,将天涯游子的内心情感步步深入地表达出来。

  • 第5题:

    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叠字的运用。共用了七组叠字。这些词多是齿音字,声音短促,增加了凄凉感觉
    (2)运用了宋代一些口语“将息、怎生”等等。

  • 第6题: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是()

    • A、善于铺叙,结构谨严
    • B、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
    • C、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 D、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问答题
    周邦彦词在铺叙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周词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2)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3)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周邦彦被尊为“词中老杜”,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表现为:
    ①在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上有集成和创制之功。
    ②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③能集前人成就而独具特色,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2)其词博大精工,已开南宋清雅派词先河。后来姜夔学周词而走向骚雅清空一途,吴文英由周词出而转向丽密质实,其他南宋中后期词人也受过周词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声声慢》一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语言独出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且是入声字,与意境和谐一致,富有创造精神。
    二是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却在表情达意方面感人至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是()
    A

    善于铺叙,结构谨严

    B

    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

    C

    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D

    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李清照《永遇乐•元宵》简析作者在词中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 作者在词中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突出。上阕用写景和借设问来表达感情,就是采用了层层铺叙的办法。下阕写“中州盛日”汴京的青春女子元宵节的游兴,也是采用铺叙手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充分的描写。这种铺叙手法的运用,使得写景更充分,抒情更尽致。对比手法的运用在词中更为突出:词的上阕是写“今”,下阕主要是忆“昔”,自然形成了当今的“元宵佳节”和“中州盛日”的“三五”(指正月十五)的对比。词的下阕,又以昔日之欢乐幸福和今日之寂寞悲苦作对比。此外,“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的作者之间;冷落的“帘儿底下”和街上的欢声笑语,也都构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点:一是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富于创造精神;二是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宋代的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答周邦彦词的内容。


    正确答案: 一.他的词也主要是步趋柳永,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二.他在提举大晟府时,按月进献新词,也写了不少点缀升平的应制词。
    三.他的一部分写景咏物之作较为清丽。

  • 第14题:

    简述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周邦彦被尊为“词中老杜”,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表现为:
    ①在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上有集成和创制之功。
    ②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③能集前人成就而独具特色,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2)其词博大精工,已开南宋清雅派词先河。后来姜夔学周词而走向骚雅清空一途,吴文英由周词出而转向丽密质实,其他南宋中后期词人也受过周词的影响。

  • 第15题:

    李清照《永遇乐•元宵》简析作者在词中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 作者在词中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突出。上阕用写景和借设问来表达感情,就是采用了层层铺叙的办法。下阕写“中州盛日”汴京的青春女子元宵节的游兴,也是采用铺叙手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充分的描写。这种铺叙手法的运用,使得写景更充分,抒情更尽致。对比手法的运用在词中更为突出:词的上阕是写“今”,下阕主要是忆“昔”,自然形成了当今的“元宵佳节”和“中州盛日”的“三五”(指正月十五)的对比。词的下阕,又以昔日之欢乐幸福和今日之寂寞悲苦作对比。此外,“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的作者之间;冷落的“帘儿底下”和街上的欢声笑语,也都构成鲜明的对比。

  • 第16题:

    《声声慢》一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语言独出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且是入声字,与意境和谐一致,富有创造精神。
    二是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却在表情达意方面感人至深。

  • 第17题:

    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多用博喻
    • B、多用赋体
    • C、以文为词
    • D、多用比兴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不是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的是()

    • A、善于铺叙,结构谨严;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 B、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
    • C、奇警,辞气高华,造语精工,风格浑厚和雅。
    • D、句法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周邦彦词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周词长于铺叙,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
    (2)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3)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4)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5)还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和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正确答案: 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柳永因科场失意而唱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一类话,对寻花问柳、听歌买笑、依红偎翠,柳永偏偏词中吐露,甚至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周邦彦的词沉郁且情景交融,《兰陵王•柳》就是一首,其中情和景、人和物,浑然一体而不可变.并且周词善于运用成语、典故且了无痕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叠字的运用。共用了七组叠字。这些词多是齿音字,声音短促,增加了凄凉感觉
    (2)运用了宋代一些口语“将息、怎生”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分析《八声甘州》这首词上阙写景层层铺叙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上片写登高所见,融情入景,层层铺叙。起首两句,以“对”字领起,写登临所见暮雨潇潇,洒遍江天,清澈如洗,尤显秋的萧瑟与凄凉。紧接着,以“渐”字起领“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一片凄景之中表达了游子一腔的悲怀。“是处”四句在写景中寄托了作者对时光消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上阙全是写景,层层铺进,兴象高远,悲凉沉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析《八声甘州》上片写景层层铺叙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起首先以一"对"字领起,总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再跌至眼前的"红衰翠减",更是一派萧飒.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通过层层铺叙,将天涯游子的内心情感步步深入地表达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