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中,认为自己就是“先知先觉”者的是()
第1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名词活用为动词现象的是()。
A而民説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B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
C而民説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D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
第2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是()中的观点。
第3题: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出自于()
第4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
第5题: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中,认为自己就是“先知先觉”者的人是()
第6题:
孙中山信奉“英雄史观”,他把人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三个等次。
第7题: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王无罪岁
第8题:
孔子
孟子
包拯
左丘明
第9题:
觉得较晚者
后知医理者
以后发觉者
发觉较晚者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乐论》
《乐记》
《论语》
第13题:
孙中山信奉“()”,他把人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三个等次。
第14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第15题: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生,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家()说的。
第16题: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为了使“民加多”,而且“天下之民至焉”,君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第17题:
将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三类的是()
第18题:
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第22题: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王好战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
第23题:
商汤
伊尹
孟子
万章
第24题:
孔子
孟子
孙中山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