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顺”的意思是()
第1题:
A.唯物论
B.唯心论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第2题:
第3题:
“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出自()
第4题:
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
第5题:
孟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的意思是思是()
第6题:
辨析带括号的“之”字在文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杀(之),寘诸畚/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吾知所过矣,将改(之)/岂惟群臣赖(之)/惟仲山甫补(之)。
第7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新会名人梁启超的名言。
第8题:
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第9题:
高尚
在上
加上
尚且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孟子
孔子
孔颖达
郑玄
第12题:
第13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 其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第14题:
《孟子》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讲的是()
第15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
第16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为”是介词,意思是“替”。
第17题: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出自《孟子》。
第18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晋灵公不君”中的“君”是()。
第19题:
孟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这里“尚”字的意思是()
第20题:
第21题:
顺应
降服
安定
放任
第22题:
第23题:
高尚
加上
在上
尚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