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题目

简述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南社发起人之一。他是一位跨三个时代的诗人,坚持革命,不断前进,是他一生的追求。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
    柳亚子一生诗歌创作数量众多,五四运动以前的诗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治抒情诗。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躏、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
    二、怀友悼亡诗。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另一些诗或痛心于革命派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或哀悼死难烈士,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对革命同志的深情。
    三、反清讨袁诗。柳亚子从年轻时代起就有明确的反清思想,诗歌中往往将咏史和对现实的讽谕结合在一起,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辛亥革命后,他的诗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袁世凯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柳亚子予以痛斥,讨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一,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他的诗受宋代陆游、明代陈子龙、夏完淳影响较大,也颇受龚自珍的启发。
    第二,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藉。第三,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南社另一位发起者高旭曾有诗赞柳亚子说:“翩翩亚子第一流,七律直与三唐俦”。

  • 第2题:

    简述《回答》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诗中展现了悲愤至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重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艺术特色)运用了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段,又有直接的抒情和充实哲理的警句,诗作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极强的震撼力。狼性精神的价值肯定,抒情主人公的英雄主义情怀。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显示了深沉、冷峻、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

  • 第3题: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一词的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 此词纯用白描手法,将情与景、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哀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语言真率,生动自然,句句出自肺腑;无一句刻意雕琢,而语语凄切动人,真可谓深哀浅貌,短语长情,极富艺术感染力,不愧为一首以情动人的佳作。

  • 第4题:

    《罪与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罪与罚》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恨,但同时他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他这种思想又虚妄、软弱的一面,也有对生活表现深刻坚实的一面。
    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复兴岛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②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
    ③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典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 第5题:

    简述《封神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封神演义》是明代中叶以后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1)《封神演义》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武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
    (2)艺术方面较有成就,最主要的是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妲己的狡猾和残忍、哪吒的反抗精神等.但书中多数人物有概念化惯向,有些故事情节雷同、肤浅,语言也较平板。

  • 第6题:

    简述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要点:思想内容,故国之思,故乡之思,故人(丈夫)之思。
    艺术特色,纯用赋体,白描铺叙,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求声律,巧用叠字。

  • 第7题:

    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思想内容:
    (1)谴责侵略罪行和欧洲封建反动势力,抨击异族血腥统治,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动。
    (2)表现了人民反侵略、反奴役的斗争,歌颂了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热爱民主自由,呼吁受压迫、受奴役的人民奋起为自由而斗争。
    (4)描绘异国绮丽风光、风土人情,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艺术特色:
    (1)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多变和生动吸引读者,而以笼罩全诗的主观情绪感染读者。
    (2)长诗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如自然美和社会丑、人民的淳朴与统治者的残暴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长诗的语言生动、自然、流畅,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有很强的表现力。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1816,1818)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一共分四章。前两章发表于1812年,是拜伦的早期代表作。当时风靡全英,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后两章则是诗人被迫流亡后的作品。长诗主要是通过青年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拜伦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反映了欧洲十九世纪初叶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章开始,贵族青年恰尔德·哈洛尔德已经厌倦了生活,感到苦闷和孤独,他离开英国,作为一个“忧愁的流浪者”前往欧洲大陆旅行。诗中充满了大量自然美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在西班牙的见闻是第一章的中心,基本内容是赞扬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章写哈洛尔德来到当时在土耳其铁蹄下的希腊,基本抒情主题是诗人悲叹在土耳其统治奴役下的希腊的悲惨命运。“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诗人还认为希腊人民必须自己起来进行斗争,从而获得自由,任何依赖思想都只能是一种幻想。“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你们知否,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
    长诗第三章写诗人在比利时和瑞士的观感。基本内容是拜伦对欧洲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与评判。诗人以无比深沉的心情,与大自然作精神交流,感叹世界伪善和人生的空虚,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畔,追忆启蒙主义学者伏尔泰和卢梭,热情讴歌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的自由精神。
    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意大利,诗人试图用意大利古代的光荣,启发当今在奥地利统治下的人民对屈辱的悲惨命运进行反抗。诗人热情地期待着意大利民族革命的爆发。
    长诗的基调是热爱自由,向往民主,敢于揭露,号召斗争。长诗以哈洛尔德来串联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哈洛尔德的形象有诗人性格和生活的特点,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他对周围现实深刻不满,感到苦闷和孤独。高傲的性格使他离开英国以及虚伪庸俗的人群,怀着深深的忧伤前往欧洲大陆旅行,寻求解脱。这个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贵族青年的精神面貌。诗人深切地感到哈洛尔德不能表达他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因此,诗人经常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态出现在长诗中,插入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抒情独白以弥补哈洛尔德性格之不足。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体现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整体。这也是长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另外,长诗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长,诗人不断地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向读者直抒胸臆的诗句,加强了长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的注意中心不在于叙事而在于抒发自己炽烈的感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长篇政治抒情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代表作,是他讽刺诗的顶峰。诗人1831年迁居巴黎,1843年10月回国探亲,长诗便是这次“旅行”的成果。
    长诗用光怪陆离的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等方式,抨击了德国封建割据政权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反动性;批判了反动阶级庸俗猥琐的市俗习气,揭露了所谓“反政府”的自由主义派别的反动实质;表达出诗人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长诗将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和生活的真实画面结成一体。使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浪漫主义因素相结合,强烈的抒情性以及精美、生动、韵律铿锵、节奏感强的语言,构成了长诗艺术方面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不属于李煜的作品的是()。
    A

    《虞美人》

    B

    《相见欢》

    C

    《浪淘沙令》

    D

    《竹枝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一词的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 此词纯用白描手法,将情与景、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哀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语言真率,生动自然,句句出自肺腑;无一句刻意雕琢,而语语凄切动人,真可谓深哀浅貌,短语长情,极富艺术感染力,不愧为一首以情动人的佳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
    (1)谴责侵略罪行和欧洲封建反动势力,抨击异族血腥统治,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动。
    (2)表现了人民反侵略、反奴役的斗争,歌颂了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热爱民主自由,呼吁受压迫、受奴役的人民奋起为自由而斗争。
    (4)描绘异国绮丽风光、风土人情,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艺术特色:
    (1)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多变和生动吸引读者,而以笼罩全诗的主观情绪感染读者。
    (2)长诗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如自然美和社会丑、人民的淳朴与统治者的残暴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长诗的语言生动、自然、流畅,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有很强的表现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官场现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有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山东。作品除《官场现形记》外,还有《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庚子国变弹词》等。
    《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的代表作,也是当时揭露官场最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揭露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这也是近代新体小说比较普遍的思想内容。但这部小说却比其他同类小说显示出独到的深刻性。这首先表现在它不是一般地描写官吏的贪污枉法,官场的黑暗腐败,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的损官制度和卖官鬻爵的腐败风气,在一不定程度上提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其次,表现在小说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中官与钱的肮脏关系。再次,还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进行揭露、表示愤慨,表现了作者反对侵略者的爱国热情。
    《官场现形记》是近代新体小说中艺术性较高的代表作之一。在结构上,基本上仿效《儒林外史》的块状结构形式,以官场的腐败黑暗为主线,把20多个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和近百人的活动联缀起来。在故事的安排上,注意交错杂陈,不断变换时间和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故事性质大抵相同、思想内容并无大异的不足,颇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小说最具特色的,是讽刺艺术的运用。作品大多运用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音容体态,在形与神的似与不似之中,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在语言运用上,小说是用近代白话文来写的,语言朴实、浅白、也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表现了近代白话文向语文合一方向发展的趋向和强大生命力。

  • 第14题:

    简述《采莲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体现了诗人对诗、对人生的全面追求,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艺术特色)舒缓悠扬,古典和谐的音乐美;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形式美;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形式美。

  • 第15题:

    简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艺术上:
    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 第16题:

    简述莫泊桑(1850—1893年)中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作家身份的“名片”,体现了莫泊桑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19世纪中后期完整的政治、风俗画面。首先,表现普法战争成为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类作品中,莫泊桑着力描写了法国普通民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可贵品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更暴露了法国当权者的腐败、上流社会体面人士的怯懦、自私。其次,描写小职员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第三,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在美丽的农村自然风光映衬下,广大农民的淳朴、愚昧以及悲惨处境,也成为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重要内容。此外,莫泊桑还写有表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的作品等。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莫泊桑的小说文字简洁、结构严密,用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为读者勾连出完整的生活画面,节省了很多篇幅。以平淡的口气叙述故事,却能够唤起读者复杂的情绪。语言朴素无华,却字字珠玑,以最恰当的文字和描绘方式展开故事内容。他的优秀短篇小说不仅是法国文学,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精品。

  • 第17题:

    简述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思想内容:描写金陵萧瑟的秋景,感怀六朝的盛衰兴亡。
    2)艺术特色:立意高远,用字精审,苍凉悲壮。

  • 第18题:

    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1816,1818)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一共分四章。前两章发表于1812年,是拜伦的早期代表作。当时风靡全英,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后两章则是诗人被迫流亡后的作品。长诗主要是通过青年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拜伦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反映了欧洲十九世纪初叶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章开始,贵族青年恰尔德·哈洛尔德已经厌倦了生活,感到苦闷和孤独,他离开英国,作为一个“忧愁的流浪者”前往欧洲大陆旅行。诗中充满了大量自然美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在西班牙的见闻是第一章的中心,基本内容是赞扬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章写哈洛尔德来到当时在土耳其铁蹄下的希腊,基本抒情主题是诗人悲叹在土耳其统治奴役下的希腊的悲惨命运。“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诗人还认为希腊人民必须自己起来进行斗争,从而获得自由,任何依赖思想都只能是一种幻想。“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你们知否,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
    长诗第三章写诗人在比利时和瑞士的观感。基本内容是拜伦对欧洲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与评判。诗人以无比深沉的心情,与大自然作精神交流,感叹世界伪善和人生的空虚,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畔,追忆启蒙主义学者伏尔泰和卢梭,热情讴歌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的自由精神。
    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意大利,诗人试图用意大利古代的光荣,启发当今在奥地利统治下的人民对屈辱的悲惨命运进行反抗。诗人热情地期待着意大利民族革命的爆发。
    长诗的基调是热爱自由,向往民主,敢于揭露,号召斗争。长诗以哈洛尔德来串联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哈洛尔德的形象有诗人性格和生活的特点,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他对周围现实深刻不满,感到苦闷和孤独。高傲的性格使他离开英国以及虚伪庸俗的人群,怀着深深的忧伤前往欧洲大陆旅行,寻求解脱。这个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贵族青年的精神面貌。诗人深切地感到哈洛尔德不能表达他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因此,诗人经常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态出现在长诗中,插入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抒情独白以弥补哈洛尔德性格之不足。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体现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整体。这也是长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另外,长诗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长,诗人不断地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向读者直抒胸臆的诗句,加强了长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的注意中心不在于叙事而在于抒发自己炽烈的感情。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思想内容:描写金陵萧瑟的秋景,感怀六朝的盛衰兴亡。
    2)艺术特色:立意高远,用字精审,苍凉悲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穷鬼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以“被褐先生”(戴名世自称)与“穷鬼”的对话为主线,通过“被褐先生”的控诉以及“穷鬼”的自辩,宣泄出作者为“穷鬼”所依附,“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交游”乃至“不容于天下,召笑取悔”的愤懑之情,但更写出作者在贫穷中能歌能泣、能激能愤、“独来独往而游于无穷”的傲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李煜是艺术天分极高的帝王,虽贵为帝王,但阅世浅,性情真率,不失赤子之心。后来,他入宋做囚徒,蒙受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巨大的人生变化使他写出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在对江山、故国的怀恋中,李煜感概极深,悔恨、悲愤和哀愁交织,但却能于创痛之余,萌发人生悲悯之念,所表现的虽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却因其以血泪写成,而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因而能引起历代读者深深的共鸣。
    (3)李煜的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大,旧事新境交织,故词境为之而阔大,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的份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要点:思想内容,故国之思,故乡之思,故人(丈夫)之思。
    艺术特色,纯用赋体,白描铺叙,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求声律,巧用叠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原作有很大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揭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私情。故《梧桐雨》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
    艺术特色:
    (1)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2)而作品的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