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现代辩证自然观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B、自然界的物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 C、自然界的物质系统的演化是多方向可逆的
    • D、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有方向的和自组织的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正确答案: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①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也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总之,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

  • 第3题:

    自组织理论是如何揭示自然界的演化机制的?


    正确答案:自组织理论认为自然界至今200亿年的演化过程在总体上是一个混沌到有序的过程,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由混沌到有序的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其中耗散结构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耗散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实现无序向有序、或有序向混沌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产生自组织现象和与此相应的新的功能。
    首先,自然界作为演化着的系统其自身必须开放,这是它产生自组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前提。
    其次,自然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因为这时系统不同往常,变得对外部所受的影响特别敏感,小的输入能产生巨大而惊人的效果,整个系统可能以我们觉得异乎寻常的方式重新组织它们自己,会发生一些自发的、戏剧性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物质再组织过程。
    再次,系统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自然系统是非线性系统。非线性意味着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性、随机性。只有非线性才能通过相干协同,合作竞争产生整体效应,从而实现自组织。
    最后,自然系统必须通过涨落才能实现有序。涨落指系统宏观效应的物理量对其平均值的偏差。涨落是偶然的、随机的,但涨落导致有序。

  • 第4题: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正确答案: 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3.涨落:“生序原理”:在系统内部,各种涨落随时产生着,被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吸收并放大的涨落可能不止一个,这样,与不同性质的涨落相对应的临界点也不止一个,于是出现了系统演化过程的分支。究竟那一种涨落最后成为新的有序结构,系统将会沿着哪种分支向前发展,这要由系统内部的选择机制和系统外部的条件共同决定。

  • 第5题:

    说明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整体性
    整体出现新性质新功能,要素的独立性丧失
    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和
    2、开放性
    开放系统能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内部不断进行组分的建构与破坏。
    3、动态性
    指自然系统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自然系统变化、发展的两个方向:进化与退化
    4、层次性
    纵向关系:构成性关系
    横向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 第6题:

    自然界物质运动服从某些共同规律表明()

    • A、自然界具体物质运动的守恒性; 
    • B、自然界物质运动不灭性; 
    • C、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 D、自然界物质运动统一性。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存在”的自然界与“演化”的自然界的关系。

    正确答案: 任何存在着的事物同时也处于演化中。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存在就是合理”与“现在就是最高”。(黑格尔)——自然界从空间上说体现着以往发展的总和,从时间上说是发展的最高阶段。演化与稳恒的两极对立:演化是绝对的,稳恒是相对的。宇宙形态的稳恒性与宇宙系统的演化性是统一的。
    首先,演化着的自然界和存在着的自然界在宇宙时零秒时完全合为一体。其次,演化着的自然界与存在着的自然界还体现了连续性与间断性的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正确答案: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①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也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总之,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

    正确答案: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①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加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
    ②动态性【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
    ③整体性【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是指系统是由各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和】;
    ④层次性【系统中存在子系统,即系统与要素关系的相对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

    正确答案: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自然界物质运动服从某些共同规律表明()
    A

    自然界具体物质运动的守恒性; 

    B

    自然界物质运动不灭性; 

    C

    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

    自然界物质运动统一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举例说明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中。


    正确答案: 答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生存着和消失着,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之中,按目前公认的假说,以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为例。从上述演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自然界内部为其提供了动力。
    (1)宇宙的起源:按照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说和弗里德曼的暴胀理论学说,宇宙起源于100-20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中,在1秒钟宇宙时,宇宙温度达到100亿度,在上升到1%秒时,宇宙温度达到1000度,爆炸时间持续了10-32秒,体积扩大了1050倍随着宇宙不断膨胀和降温,真空发生一系列相变,在爆炸的10-11秒时,发生超统一相变,引力首先分化出,但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仍不可分化,夸克和氢子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化,仅质子,正电子出现,大爆炸10-10秒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分开,宇宙开始形成。
    (2)宇宙的演化:分3个层次。
    1,基本粒子形成阶段:当宇宙时为10-4秒时,最活跃的进行相互作用的离子时强子时代:当宇宙时为10-2秒时,宇宙进入轻子时代,宇宙中以电子、中微子成分存在。
    2、辐射阶段和核合成阶段:从宇宙时1秒钟到宇宙产生1万年,宇宙演化一是辐射占优势,另一个是当宇宙温度下降到10℃,宇宙时3秒时,开始进行核反应,合成化学元素如氢、氚、氘等。
    3、实物阶段:当宇宙时到1万年时,温度大约下降到1030,此时自由电子开始被原子核所俘获,形成稳定的原子自由电子消失,事物和万有引力开始在宇观领域起主导作用,于是在宇宙中形成了稀疏的气状物质。大约在宇宙时70万年形成原始星系组,宇宙时为50亿年时形成一个恒星。

  • 第14题:

    什么是系统?为什么说系统是自然界的物质的普遍存在形式?


    正确答案: 一、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
    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系统的要素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系统是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所有物质都自成系统,这些系统又互成系统,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巨系统。

  • 第15题: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①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加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
    ②动态性【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
    ③整体性【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是指系统是由各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和】;
    ④层次性【系统中存在子系统,即系统与要素关系的相对性】。

  • 第16题:

    “适者生存”既是自然界演化的法则,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法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存在”的自然界与“演化”的自然界的关系。


    正确答案: 任何存在着的事物同时也处于演化中。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存在就是合理”与“现在就是最高”。(黑格尔)——自然界从空间上说体现着以往发展的总和,从时间上说是发展的最高阶段。演化与稳恒的两极对立:演化是绝对的,稳恒是相对的。宇宙形态的稳恒性与宇宙系统的演化性是统一的。
    首先,演化着的自然界和存在着的自然界在宇宙时零秒时完全合为一体。其次,演化着的自然界与存在着的自然界还体现了连续性与间断性的一致。

  • 第18题:

    判断题
    人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成果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

    正确答案: (一)矛盾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1.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是非生命界演化发展的动力
    在“我们的宇宙”即总星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吸引和排斥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收缩和膨胀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吸引和排斥也是恒星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矛盾。
    太阳系也是在吸引与排斥的作用下形成的。 吸引和排斥也是地球演化的动力。
    2.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遗传学说发展了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的进化发生在变化的环境和变化的生物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中,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统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根据。
    环境的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和条件。     
    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二)自然界运动转化的守恒性
    1.自然界中并存的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自然界运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性
    首先,运动转化在量上的守恒性
    其次,运动转化在质上的守恒性
    (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周期性及其无限性
    1.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周期性
    所谓周期性是指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沿时间轴的变化经过一定时间(周期)后,又会向原来的出发点复归。
    2.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无限性
    所谓无限性是指自然界的万物在完成某一个发展周期后,还要经历新的发展周期。物质系统在合乎规律地走向瓦解并转化为新的物质系统之后,它的历史既可追溯到无限的过去,又有着无限的未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自组织理论是如何揭示自然界的演化机制的?

    正确答案: 自组织理论认为自然界至今200亿年的演化过程在总体上是一个混沌到有序的过程,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由混沌到有序的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其中耗散结构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耗散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实现无序向有序、或有序向混沌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产生自组织现象和与此相应的新的功能。
    首先,自然界作为演化着的系统其自身必须开放,这是它产生自组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前提。
    其次,自然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因为这时系统不同往常,变得对外部所受的影响特别敏感,小的输入能产生巨大而惊人的效果,整个系统可能以我们觉得异乎寻常的方式重新组织它们自己,会发生一些自发的、戏剧性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物质再组织过程。
    再次,系统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自然系统是非线性系统。非线性意味着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性、随机性。只有非线性才能通过相干协同,合作竞争产生整体效应,从而实现自组织。
    最后,自然系统必须通过涨落才能实现有序。涨落指系统宏观效应的物理量对其平均值的偏差。涨落是偶然的、随机的,但涨落导致有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中。

    正确答案: 答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生存着和消失着,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之中,按目前公认的假说,以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为例。从上述演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自然界内部为其提供了动力。
    (1)宇宙的起源:按照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说和弗里德曼的暴胀理论学说,宇宙起源于100-20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中,在1秒钟宇宙时,宇宙温度达到100亿度,在上升到1%秒时,宇宙温度达到1000度,爆炸时间持续了10-32秒,体积扩大了1050倍随着宇宙不断膨胀和降温,真空发生一系列相变,在爆炸的10-11秒时,发生超统一相变,引力首先分化出,但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仍不可分化,夸克和氢子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化,仅质子,正电子出现,大爆炸10-10秒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分开,宇宙开始形成。
    (2)宇宙的演化:分3个层次。
    1,基本粒子形成阶段:当宇宙时为10-4秒时,最活跃的进行相互作用的离子时强子时代:当宇宙时为10-2秒时,宇宙进入轻子时代,宇宙中以电子、中微子成分存在。
    2、辐射阶段和核合成阶段:从宇宙时1秒钟到宇宙产生1万年,宇宙演化一是辐射占优势,另一个是当宇宙温度下降到10℃,宇宙时3秒时,开始进行核反应,合成化学元素如氢、氚、氘等。
    3、实物阶段:当宇宙时到1万年时,温度大约下降到1030,此时自由电子开始被原子核所俘获,形成稳定的原子自由电子消失,事物和万有引力开始在宇观领域起主导作用,于是在宇宙中形成了稀疏的气状物质。大约在宇宙时70万年形成原始星系组,宇宙时为50亿年时形成一个恒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说明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整体性
    整体出现新性质新功能,要素的独立性丧失
    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和
    2、开放性
    开放系统能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内部不断进行组分的建构与破坏。
    3、动态性
    指自然系统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自然系统变化、发展的两个方向:进化与退化
    4、层次性
    纵向关系:构成性关系
    横向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正确答案: 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3.涨落:“生序原理”:在系统内部,各种涨落随时产生着,被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吸收并放大的涨落可能不止一个,这样,与不同性质的涨落相对应的临界点也不止一个,于是出现了系统演化过程的分支。究竟那一种涨落最后成为新的有序结构,系统将会沿着哪种分支向前发展,这要由系统内部的选择机制和系统外部的条件共同决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