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对数于17世纪中叶介绍到中国,中国数学家薛凤祚和波兰传教士穆尼阁”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中国蒙养院建立之前,西方传教士早已在中国首创了幼稚园,并且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到中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根据波兰尼的经济类型划分,中国属于何种类型,为什么?


    正确答案: 卡尔·波兰尼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作了三种类型的划分:再分配经济、市场经济、互惠经济。这三种不同经济类型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是三种的不同的机制。
    互惠经济的分配特征是:虽然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直接见面,但价格和货币不是中介,信任与礼物实际履行着中介的功能,社会资源的分配受到社会资本的限制,个体掌握的嵌入了社会资源的社会网络的数量与质量最终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
    再分配经济的分配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没有横向联系,所有的生产者都被纳入经济管理的“中央”指挥下的纵向网络,产品与生产盈余自下而上交给中央,中央按照纵向网络中的权力关系从上而下地对产品及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市场经济的分配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横向联系,联系的桥梁是价格和货币,社会资源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而这三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同时并存的局面,要分析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的产生机制,就必须对于这种三种不同的分配机制在现实中具体的应用过程作精确的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从波兰尼的类型上来看,正处于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以再分配经济为主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正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转化,社会分化的机制既有再分配权力的模式,又有市场的模式。有时,双方互相替代,各自超越界限,很难用单一的社会经济类型来加以概括,既有再分配经济的特点,又有市场经济的特点。波兰尼的研究是在经济史上的意义来探讨的,他认为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社会长期存在的互酬和再分配交换模式,乃是植根并“嵌入”于特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以货币为媒体的近代市场交换模式,则成为控制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非嵌入交换模式。然而就社会学而言,波兰尼所指出的三种经济活动并非是那样的截然可分的,这三种类型在现实中并非简单的历史递进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中,三种不同的分配类型是同时并存的,从而也就导致了社会分化的多元化动力来源。

  • 第3题:

    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 A、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 B、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
    • C、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
    • D、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

    正确答案:D

  • 第4题:

    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 A、沙勿略
    • B、马可波罗
    • C、利玛窦
    • D、马戛尔尼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第一个用罗马字母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方案,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是拟订的()。

    • A、法国传教士金尼阁
    • B、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 C、英国驻中国使馆官员威妥玛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下列选项属于传教士来中国的共同目的的是?()

    • A、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在中国偷运文物
    • C、向中国皇帝介绍科学技术
    • D、调查中国社会情况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数学家李善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单选题
    明代中后期,大批耶稣会士端着西方的近代科技文化来到中国,对中国学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徐光启就和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该外国传教士是(  )。
    A

    汤若望

    B

    艾儒略

    C

    金尼阁

    D

    利玛窦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对数于17世纪中叶介绍到中国,中国数学家薛凤祚和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合作的()是中国最早的对数著作。

    正确答案: 《比例对数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教士们也将中国介绍到欧洲,他们不仅翻译中国的典籍,还著书专门介绍中国,其中法国人杜赫德(Jean Bapistedu Ha1de)的《(  )》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中国历史》

    B

    《中华帝国志》

    C

    《中华大帝史》

    D

    《中国通史》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成为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此书的第一卷记述各省地理和历朝编年史;第二卷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第三卷介绍宗教、道德和医药等;第四卷则专门研究满、蒙、西藏、朝鲜。后来轰动欧洲的《赵氏孤儿》就收在《中华帝国志》之中。

  • 第11题:

    单选题
    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是(  )。
    A

    马礼逊

    B

    金尼阁

    C

    利玛窦

    D

    裨治文


    正确答案: C
    解析:
    罗伯特·马礼逊(1782年1月5日~1834年7月30日),英国人,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清朝时来到中国,把澳门作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传教活动。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

  • 第12题:

    单选题
    清代薛凤祚将当时各家历算方法、实用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他本人的天文著作汇编成成书,定名为()
    A

    《历学会通》

    B

    《崇祯历书》

    C

    《天步真原》

    D

    《大统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在明代时第一次有了几何原本的译本,它的译者是一位中国数学家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这位中国数学家是:()。

    • A、李善兰
    • B、朱世杰
    • C、徐光启
    • D、杨辉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现代篮球运动于1895年由美国人蔡尔乐介绍到中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 B、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
    • C、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 D、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英国传教士合信在广州编译了(),这是近代传教士向中国介绍的较为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


    正确答案:《全体新论》

  • 第17题: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数学家徐光启和利玛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根据波兰尼的经济类型划分,中国属于何种类型,为什么?

    正确答案: 卡尔·波兰尼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作了三种类型的划分:再分配经济、市场经济、互惠经济。这三种不同经济类型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是三种的不同的机制。
    互惠经济的分配特征是:虽然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直接见面,但价格和货币不是中介,信任与礼物实际履行着中介的功能,社会资源的分配受到社会资本的限制,个体掌握的嵌入了社会资源的社会网络的数量与质量最终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
    再分配经济的分配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没有横向联系,所有的生产者都被纳入经济管理的“中央”指挥下的纵向网络,产品与生产盈余自下而上交给中央,中央按照纵向网络中的权力关系从上而下地对产品及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市场经济的分配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横向联系,联系的桥梁是价格和货币,社会资源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而这三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同时并存的局面,要分析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的产生机制,就必须对于这种三种不同的分配机制在现实中具体的应用过程作精确的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从波兰尼的类型上来看,正处于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以再分配经济为主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正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转化,社会分化的机制既有再分配权力的模式,又有市场的模式。有时,双方互相替代,各自超越界限,很难用单一的社会经济类型来加以概括,既有再分配经济的特点,又有市场经济的特点。波兰尼的研究是在经济史上的意义来探讨的,他认为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社会长期存在的互酬和再分配交换模式,乃是植根并“嵌入”于特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以货币为媒体的近代市场交换模式,则成为控制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非嵌入交换模式。然而就社会学而言,波兰尼所指出的三种经济活动并非是那样的截然可分的,这三种类型在现实中并非简单的历史递进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中,三种不同的分配类型是同时并存的,从而也就导致了社会分化的多元化动力来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数学家徐光启和利玛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传教士来中国的共同目的的是?()
    A

    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

    在中国偷运文物

    C

    向中国皇帝介绍科学技术

    D

    调查中国社会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英国传教士合信在广州编译了(),这是近代传教士向中国介绍的较为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

    正确答案: 《全体新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