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商鞅认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面选项中和他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第1题:
对于苟性脆化的裂纹,可以用电焊补焊。
第2题:
商鞅把“法治”作为强国利民的重要工具,不重视诚信的作用。
第3题:
翻译: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
第4题: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第5题:
提出了“圣人苘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苘可以利民,不循其理”是谁?
第6题: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中的“苟”是指假如。
第7题:
下列句中,有名词使动用法的句子是()。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仁
义
礼
法
第11题:
子产
商鞅
邓析
申不害
第12题:
第13题:
《三字经》中,“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
第14题:
苟子认为,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存在的基础是()
第15题:
战国时期,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商鞅。
第16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此古语告诉我们要() ①敢于怀疑、否定一切 ②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 ④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第17题: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第18题:
()提出了“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变法理论。
第19题:
淮南子
论语
孟子
荀子
第20题:
如果,假如
尚且
姓苟的老师
第21题: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
广故教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第22题:
“当时而治法,因时而制礼”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第23题: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