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下列各选项对这句古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法律是基石,发挥法制对道德的支撑作用C、法律具有局限性D、意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

题目

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下列各选项对这句古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B、法律是基石,发挥法制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 C、法律具有局限性
  • D、意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考题
更多“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下列各选项对这句古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法律是基石,发挥法制对道德的支撑作用C、法律具有局限性D、意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体现了( )。
    A.法的局限性 B.法的阶级性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规范性


    答案:A
    解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法令自身发生效力。这体现的正是法的局限性。法只是多种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由于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例如人的思想、个人隱私等领域就不是法 律所能涉及的,因此就需要道德等社会规范加以调整。同时,在实施法律所需人员条件、精神 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也不可能发挥作用。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

  • 第2题:

    下列关于法的局限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是由于法具有规范性、抽象性、稳定性、普遍性
    B.法具有滞后性是由于法具有权利义务性、国家强制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表明法具有局限性
    D.如果统治阶级的意志能准确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则法的作用就没有局限性


    答案:C
    解析:
    解析: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是由于法具有权利义务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因此对有些社会关系而言,法律并不是有效的调整手段,比如对于人们的思想、信仰或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不宜采取法律手段加以调控,A选项错误。法具有滞后性是由于法的规范性、抽象性、稳定性、普遍性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性、复杂性等之间存在着矛盾,B选项错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立法者,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没有具有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C选项正确。法律是规范,不是规律本身,它总是体现着人的意志。不管是出于阶级目的,还是立法者认识上的局限,法律总会存在着某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另外,法律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法律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故D选项错误。

  • 第3题: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指的是法的作用的哪一局限性

    A.法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B.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C.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制约
    D.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答案:C
    解析: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立法者,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如果没有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题目中的谚语体现了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 第4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 B、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 C、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下列选项中,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

    • A、爱岗敬业
    • B、诚实守信
    • C、助人为乐
    • D、勤俭持家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

    • A、法律可有可无
    • B、法律作用的发挥受人及其他一些物质精神条件的制约
    • C、要人治不要法治
    • D、法律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已生效
    • C、法律的作用是局限的
    •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
    • B、法的不确定性
    • C、法的局限性
    • D、法的继承性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律思想的是()
    A

    子产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出自春秋时期成书的《礼记》,不特指礼仪问题。

  • 第10题:

    单选题
    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下列各选项对这句古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

    法律是基石,发挥法制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C

    法律具有局限性

    D

    意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A

    法律万能

    B

    法律可有可无

    C

    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

    法律有局限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B

    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C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法治作用的局限性,可作如下说明(  )。
    A.法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C.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D.法律所要使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答案:A,B,C,D
    解析:
    法治作用的局限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第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第三,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第四,法律所要使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 第14题: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
    B.法的不确定性
    C.法的局限性
    D.法的继承性


    答案:C
    解析:
    解析:这句话是古代思想家孟子在强调道德教化作用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说明了法的局限性。

  • 第15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观点表明( )。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
    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了法的运行要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证明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A项是法的物质制约性,B项是法的公布性,D项是法的滞后性。

  • 第16题: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又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和文化资源。“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体现的是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


    正确答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

  • 第17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重视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包括:()。

    • A、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 B、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 C、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 D、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律思想的是()

    • A、子产
    • B、孔子
    • C、孟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 B、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 C、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 D、在社会治理中法治和德治必须统一互助互进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
    A

    法律可有可无

    B

    法律作用的发挥受人及其他一些物质精神条件的制约

    C

    要人治不要法治

    D

    法律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B

    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C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

    要始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