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
更多“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在垂向上是成层,分为不同规模的圈层;各圈层的密度、强度、地球物理性质等互有差异。各圈层的界面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急变的,它们不仅是物质组成的分界面,也常常是构造活动面。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甲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甲醇又叫木醇,为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比重为0.79,沸点为64.8℃,易溶于水,易燃,爆炸极限为5.5%~44.0%,属三级危害(中度)毒物,对呼吸道及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粘膜有特殊的选择性,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而坏死自燃温度473℃,闪点开口16℃,闭口12℃。

  • 第3题:

    试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刚玉与α-石英的鉴定特征。
    氧化物晶体化学特征:氧化物类矿物晶体结构中的化学键以离子键为主,其结构一般可用最紧密堆积原理来阐述,并服从鲍林法则。

  • 第4题:

    试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正确答案: 生物圈中碳的循环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始于绿色植物并经陆生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交换;
    第二条途径是海洋生物与大气间的碳交换;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应用是碳循环的第三途径。

  • 第5题:

    地球的重要物理性质有()、()、()、()、()等。


    正确答案:地球的密度及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 第6题: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质量和密度、压力、温度、地磁、()。


    正确答案:放射性

  • 第7题:

    单选题
    地球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说明地球具有下列哪种物理性质()
    A

    磁性

    B

    重力

    C

    压力

    D

    塑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气团的主要物理属性直接来源于()。
    A

    太阳辐射

    B

    稳定的环流条件

    C

    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D

    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沉积大地构造理论对固体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1)建立了沉积岩的成因模型,及阐明了沉积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槽盆地沉积物来自隆起区岩石的风化剥蚀;沉积物深埋后,经压实成岩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新的沉积岩经造山作用形成山脉,再次遭受风化剥蚀,成为沉积物的新源区,如此循环。
    (2)阐明了地球内、外营力的关系;即内营力造成地球表面的起伏,外营力有将地面夷平的趋向;地球表面形态及物质运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3)建立了“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地球有哪些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地球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地磁、地电、放射性、地热和弹性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正确答案: 以固体的地球表面为界,整个地球主要划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即内三圈和外三圈。内三圈指固体地球内部的主要分层,由地表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三圈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此外,在外部圈层之外,还存在着超外圈——磁层,起始于离地表600—1000千米,磁层顶在向太阳一侧为10.5个地球半径,在背向太阳一侧可延伸到几百至上千个地球半径。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以及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即内、外圈层相互接触处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这部分就被称为地球表层,是多圈层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的特殊圈层,也是与人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地球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血液的一般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血浆约占55%,血细胞约占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溶液,组成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8%~9%,水分占91%~92%。固体成分包括各种血浆蛋白、营养成分、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终产物等。血液pH值为7.35~7.45,相对密度为1.050~1.060,相对黏度为4~5血浆渗量(渗透压)为300mOms/kgHO,血液离体后数分钟即自行凝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地表至地心,下列哪种物理性质不随地球深度增加而增大?()

    • A、温度
    • B、压力
    • C、密度
    • D、重力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试述露地球根花卉在园林应用中的特点。


    正确答案: 露地球根花卉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变态肥大,有的是茎、有的是根在地下形 成球状物,这类花卉称为球根花卉。其特点是美丽,易于传播,易于栽培。
    ①、种类多,品种多,园艺化程度高。
    ②、花色鲜艳,花期很长,从早春到秋霜。季相特征很明显。
    ③、种植易达成效果。
    ④、便于促成与抑制栽培。
    ⑤、可以用作花从、花裙、花镜,可以与花木类结合,与绿篱、高大乔木结合,还可以与草坪 搭配形成缀花草坪。也可用作切花,例如:郁金香、唐菖蒲。

  • 第15题:

    地球有哪些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地球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地磁、地电、放射性、地热和弹性等。

  • 第16题: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陆壳和洋壳在物理性质,形成时代及厚度上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以650km深处为界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液体2885—4170km)、过渡层(4170—5155km)及内地核(固体5155—6371km)。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随深度而递增变化的。当地震波遇到不同波速介质的突变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地球内部圈层中出现两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一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
    洋壳的厚度变化较小,物质成分主要相当于基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陆壳大,约为2.8-2.9g/cm3.洋壳内部的岩石变形程度较弱,具有统一的刚性性质。而且,洋壳形成的年代较新,一般形成于距今2亿年以来。
    陆壳的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复杂,物质成分相当于中、酸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洋壳小,约为2.7-2.8g/cm3。陆壳内岩石变形强烈,而且陆壳的形成年代较老,演化的时间漫长。现在一般认为形成年龄为46亿a。所以,陆壳自地球形成的早期便开始发育,并一直演化至今。

  • 第17题:

    试述地球的三级逼近。


    正确答案: (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近。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 第18题:

    地球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说明地球具有下列哪种物理性质()

    • A、磁性
    • B、重力
    • C、压力
    • D、塑性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地球的三级逼近。

    正确答案: (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近。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从地表至地心,下列哪种物理性质不随地球深度增加而增大?()
    A

    温度

    B

    压力

    C

    密度

    D

    重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地球的重要物理性质有()、()、()、()、()等。

    正确答案: 地球的密度及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比较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它们的物理性质有何差异?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着生命?

    正确答案: 类地行星的共同特征为:距太阳近,体积质量小,平均密度大,表面温度较高,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少或没有;巨行星的共同特征是:距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主要由氢、氦、氖等物质构成,卫星多且有光环;远日行星的共同特征为:距日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 200℃以下,平均密度介于前两类行星之间,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地球成为有生命活动的世界,主要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具备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
    首先,地球不但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而且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也比较适中。这就使得全球能均匀地接收到适量的太阳辐射,表面平均温度为15 C,适于万物生长。由于温度的关系,使水在大范围内以液体出现,形成水圈。这种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条件,是太阳系其他行星所不具备的。
    其次,在八大行星中,地球虽然质量不大,但是密度最大,主要由重元素组成,具有一层坚硬的岩石圈。这样,不但使液态水有了贮存之地,而且岩石经风化作用等孕育了生物必需的土壤。其他行星有的是由气体或液体组成(木星、土星),有的虽有固体外壳,但无水可存(水星、金星)或有冰无水(天王星、海王星),同样不具备生物生存条件。
    第三,地球的质量以及与质量相关的引力适中。这就使气体能够聚集在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圈,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适宜的氮氧成分和适量的二氧化碳及水汽。大气的这种组成不但是生命活动的必备条件,而且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又使得地球上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等的直接杀伤(如臭氧层的保护作用)和流星体的直接撞击,并使水和热量得以调节和运动。其他天体有的因引力太小无大气(木星、冥王星),有的因引力过大,大气层浓厚,且多由氢和氦(木星、土星)组成,有的含二氧化碳量过大(金星、火星),都不宜于生命活动。
    第四,地球不但有铁质核心,还有适中的自转速度,因而形成了较强的永久性磁场。地磁场在太阳风作用下形成了防止太阳紫外线和高能粒子流危害有机体的磁层。而水星和金星只有微弱的磁场,火星没有磁场,这是因为火星缺少金属核心,水星和金星自转速度太慢了的缘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