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韩愈的性情论
韩愈总结传统儒学在心性问题上的理论得失,综合荀子、孟子、扬雄的人性理论,同时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确立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和性情统一论。他认为:
①人分为圣人、中人和恶人三个品级,上品的人性是善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性;中品的人性可善可恶,五种道德参差不齐;下品的人性是恶的,五种道德都不具备。上、下二等的人性不能变。
②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情有三品,上品的七情合乎中道;中品的七情或过多或过少;下品的七情不是过多就是过少。
③在性情关系上,韩愈认为性是先天的,情是在后天的影响下生成的,主张因情以见性,克制情欲以改善人性。
(2)李翱的性情论
李翱发展了韩愈的性三品说,阐述了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他认为:
①人性本善,情是恶的。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是因为人性本善,而人性之所以迷惑不清,是因为人的情欲是恶的。
②性情是不可分的,性是情的基础,情是性所派生的,性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③复性去情,要恢复人本来的善性,必须做到去情。
④圣人虽然有情却等于没有情,凡人虽然有性而不能见其性。
(3)二者区别
①韩愈讲“性三品”,李翱讲人性本善。韩愈没有以情为恶,而李翱却以情为恶。
②韩愈认为“七情”合乎中道才是“圣人”,而李翱认为圣人在于摆脱情欲束缚。
③韩愈追求仁义本性,李翱却将“清净”本性看成是仁义道德的基础。
(4)对二者的评价
李翱作为韩愈的追随者,认为韩愈把人性分为三品,把人性的先天差别说得过于绝对,不利于争取信徒,想修正韩愈的人性学说。同时复性说借用了佛教的思想资源,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也完善和健全了儒学的心性理论,为宋儒的心性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开启了宋明理学的先河。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试论韩愈、李翱的性情论及其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继承了孟子的学说,作《复性书》专门讨论性,认为性是纯善无恶的,但情分善恶,复性是要求人恢复到本性的善良上来。

    A、刘禹锡

    B、李翱#柳宗元

    C、韩愈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

    A.王通

    B.韩愈

    C.李翱

    D.邵雍


    参考答案:B

  • 第3题:

    隋唐时期谁倡导复兴儒学()

    • A、王通
    • B、韩愈
    • C、李翱
    • D、周敦颐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提出理学的主要范畴、命题,构筑了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北宋五子”是()、邵雍、()、程颢、程颐。

    • A、韩愈/李翱
    • B、周敦颐/张载
    • C、胡瑗/孙复
    • D、朱熹/陆九渊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主张“性善情恶”,提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新概念的是()

    • A、韩愈
    • B、李翱
    • C、程颐
    • D、陆九渊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宋明时期心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韩愈、李翱
    • B、程颢、程颐
    • C、朱熹、陆九渊
    • D、陆九渊、王守仁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孙樵是谁的弟子?

    正确答案: “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孙樵是韩愈的弟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
    A

    王通

    B

    韩愈

    C

    李翱

    D

    邵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正确答案: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论要素秉赋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古典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不同。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主张“性善情恶”,提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新概念的是()
    A

    韩愈

    B

    李翱

    C

    程颐

    D

    陆九渊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隋唐时期谁倡导复兴儒学()
    A

    王通

    B

    韩愈

    C

    李翱

    D

    周敦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唐代韩愈、李翱维护法家道统而推崇《大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 第14题:

    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组成的唐代思想家是( )。

    A.李翱
    B.韩愈
    C.柳宗元
    D.刘禹锡

    答案:C
    解析:
    柳宗元曾作《天对》,以针对战国时期屈原所著之《天问》之形式,阐发自己之看法。他认为所有有关宇宙之起源创造的传说都是荒诞的谬论,宇宙其只不过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所构成,并没有造物者的主宰。从蒙昧混沌到天地形成,都是元气之作用,元气才是宇宙之本源。

  • 第15题:

    ()继承了孟子的学说,作《复性书》专门讨论性,认为性是纯善无恶的,但情分善恶,复性是要求人恢复到本性的善良上来。

    • A、刘禹锡
    • B、李翱
    • C、韩愈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

    • A、王通
    • B、韩愈
    • C、李翱
    • D、邵雍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唐代学者()在其《周易正义卷首》中论述黄帝的变化移易思想

    • A、张遂
    • B、孔颖达
    • C、韩愈
    • D、李翱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正确答案: 韩愈提出“道统论”,主张君权至上,他坚决反对佛教并用传统世系的宗教法与之对抗。他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企图用儒家的学说代替佛、道的教义。韩愈“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主张博爱和遵行封建纲常来行事,反对假借佛、道等外物来修炼德行。韩愈还对“修齐治平”的原理进行了阐述,批评佛道的遁世无为,忘却天下的宗教修养。在这个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韩愈提出了维护君权,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唐代学者()在其《周易正义卷首》中论述黄帝的变化移易思想
    A

    张遂

    B

    孔颖达

    C

    韩愈

    D

    李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佛斋论》是唐代散文家(  )的代表作。
    A

    李翱

    B

    李端

    C

    李邕

    D

    李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李翱(公元772~844年),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代散文家、哲学家,代表作有《佛斋论》、《来南录》、《幽怀赋》、《释怀赋》等。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前定和谐学说。

    正确答案: “单子论”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把单子论称作“形式”或“灵魂”。单子本身是单一的,但数量上不是唯一的,而是无限多的,世界万物都是由这种精神性的实体构成的。莱布尼茨对单子论的特点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简述:1)“单子”是没有部分的,因此不能以自然的方式合成或解散,它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2)单子是精神性的实体,它们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只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为每个单子的”知觉”能力的差别。3)不仅在构成不同类别的事物的单子之间,且构成同一类事物的单子之间存在着知觉能力上的细微差别。4)单子论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体现了主体自由的原则。
    前定和谐学说: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说本来是设定一个上帝来解决单子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以说明为什么自行其是的单子仍然能够表现出宇宙的秩序和规律;但反过来他却又以宇宙现存的和谐秩序作为上帝存在的一个证明,这样一来,一个工作假设就变成了一种似乎被事实所证明的结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李翱是如何论述他的“灭情复性”说的?

    正确答案: 李翱不同意韩愈在性情一致基础上的性情三品说。他将“天命之谓性”与“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联系起来,从“静”出发去思考天命之性的范畴,从而在儒家性论的发展史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在李翱这里,天命之性静而纯善,现实人情动则有善有恶。由于情之善乃性的自然延续,恶才体现了情独有的特点,所以李翱的性论通常又被概括为性善情恶,挽救的办法就是灭情而复性。
    李翱灭情复性说,是由动向静复归,由现实向先天复归。本性的清明,不会因后天情欲的干扰而损耗消失。在道德实践中,由动返静的关键在祛除欲望,欲望属于动的范畴。儒家的寡欲与佛教的禁欲在这里结合了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李翱《复性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李翱同韩愈一样,以儒家思想排斥佛教。李翱首先发挥了《中庸》和孟子的性善说。
    2、其次,李翱提出情恶说,认为只有去情,才能复性,才能成圣。
    3、最后,李翱探讨了去情复性,成为“圣人”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