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简述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尿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尿胆红素试验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见于:
    A.胆汁排泄受阻
    B.肝细胞损害
    C.黄疸鉴别诊断
    D.碱中毒

  • 第2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糖、血脂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空腹血糖检测
    1.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临床意义
    (1)空腹血糖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病理性增高见于:
    ①各型糖尿病;
    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
    ③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急性脑血管病等;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强的松等;
    ⑤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⑥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和缺氧等。
    (2)空腹血糖减低:血糖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症。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病理性减低见于: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等;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
    ④急性乙醇中毒;
    ⑤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Ⅰ、Ⅲ型糖原累积病等;
    ⑥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⑦非降糖药物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吲哚美辛等;
    ⑧特发性低血糖。
    (二)血清脂质检测
    1.总胆固醇(TC.
    (1)参考值:合适水平:<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高:>5.72mmol/L。
    (2)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
    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和血液浓缩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
    总胆固醇减低见于: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急性肝坏死;
    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2.甘油三酯(TG)
    (1)参考值:0.56~1.70mmol/L;合适水平:≤1.70mmol/L;升高:>1.70mmol/L。
    (2)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
    ①冠心病;
    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和阻塞性黄疸等。
    甘油三酯减低见于:
    ①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血清脂蛋白检测
    1.高密度脂蛋白(HDL)
    (1)参考值: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0.91mmol/L。
    (2)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
    ①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②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孕酮等药物。
    2.低密度脂蛋白(LDL)
    (1)参考值:合适水平:≤3.12mmol/L;边缘水平:3.15~3.16mmol/L;升高:>3.64mmol/L。
    (2)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
    ①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②其他如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
    低密度脂蛋白减低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请简述肾功能血清尿酸(UA)测定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90~420μmol/L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①原发性,如原发性痛风;
    ②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骨髓瘤等;
    ③肾功能损害性疾病;
    ④中毒(如氯仿、四氯化碳、铅)和子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β2-微球蛋白测定可作为肾小管性和肾小球性蛋白尿的鉴别,因为近端肾小球是β2-微球蛋白在体内处理的唯一场所,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β2-微球蛋白排泄明显增加,故测定尿液β2-微球蛋白是诊断肾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此外还可估计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如用庆大霉素后,β2-微球蛋白增高。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累,尿排泄β2-微球蛋白增高,而在单纯性膀胱炎时尿β2-微球蛋白正常,因此可作为上或下尿路感染的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什么是出血时间?简述出血时间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BT的长短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的影响,而血浆凝血因子影响较小。BT测定,以前用的Duke法,因其虽操作简单,但穿刺深度、宽度难以标准化,且受穿刺部位毛细血管分布及血管收缩程度的影响,致使实验的敏感性很差,已停止使用。Ivy法虽较Duke法敏感,但操作繁琐,皮肤切口太,不仅难以标准化,且创伤性大,影响因素也较多,因而难以推广。若临床怀疑血管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应使用模板式刀片法(TBT)测定出血时间。模板式刀片法参考值为(6.9±2.1)分钟。BT延长见于
    :①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和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③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所致疾病,如vWD、DIC;
    ④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⑤药物干扰,如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将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测出压实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HCT测定方法很多,有离心法、血液分析仪法和放射性核素法等。放射性核素法曾为参考方法,但非一般实验室所能开展。温氏离心法测定HCT应用广泛,无须特殊设备,但不够精确,因为无法完全排除红细胞之间的残留血浆。微量高速离心法用血量少、测定时间短、结果准确,为参考标准,但对某些血液病样品中血浆残留量仍较多。仪器法必须经参考方法校正后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参考值:微量法,男0.467±0.039、女0.421±0.054。温氏法,男0.380~0.508、女0.335~0.450。HCT增高可见于各种脱水和大面积烧伤病人。测定HCT可了解血液浓缩情况,作为计算补液的参考。HCT常用作计算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有助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减少,HCT常随之减低,但因不同性质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同,因此两者并不平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凝血时间?简述其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测定方法:凝血时间(clottingtime,CT)测定是将静脉血离体后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本试验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以前曾使用的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差,故已停止使用,并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替代。CT试管法参考值为4~12分钟,硅管法参考值为15~30分钟。
    (2)临床意义:
    ①CT延长可见于较显著的因子Ⅷ、因子Ⅸ减少的血友病甲、乙,因子Ⅺ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严重的因子Ⅴ、因子Ⅹ、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缺乏,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活力增强,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加等。
    ②CT缩短可见于血栓前状态、DIC高凝期等,亦见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及高血糖、高血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尿中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用于诊断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可估计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损害,井可协助鉴别尿赂感染的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述肾功能血清肌酐(Cr)测定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男性44~133μmol/L(0.5~1.5mg/dl),女性70~106μmol/L(0.8~1.2mg/dl)
    [临床意义]不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升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任何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降至正常1/3及以下)的疾病,如急慢性肾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眼压的概念、测定眼压的临床意义、正常眼压值及测定方法。

    正确答案: 眼内压(简称眼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称眼内压。
    临床意义:眼压测定是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也是判断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眼压正常范围:10—21mmHg(1.3—2.8kpA.。
    测定方法:目前临床常用测定眼压的眼压计分三种类型:
    (1)压陷式眼压计(休氏眼压计)。
    (2)压平式眼压计(哥德曼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
    (3)动态眼压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糖:空腹血糖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3.9~6.4mmol/L(70~120mg/d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糖尿病;
    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
    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
    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③严重的肝脏疾病;
    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为监测病情变化,每日多次尿糖定性检测虽然简单易行,但不够敏感和可靠。自我监测血糖(SMBG),即快速血糖测定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为糖尿病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种动态数据,应用便携血糖计可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糖水平,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为监测病情变化,每日多次尿糖定性检测虽然简单易行,但不够敏感和可靠。自我监测血糖(SMBG),即快速血糖测定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为糖尿病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种动态数据,应用便携血糖计可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糖水平,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肺功能检查对呼吸生理功能状况作出质与量的评价,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与类型,观察肺功能损伤的可复性,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疾病的康复,劳动力鉴定,评估胸、腹部大手术的耐受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之特有代谢物,可作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前者呈阴性或不升高,而在后者呈阳性或升高;DIC时呈阳性或明显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重症肝炎等疾病中,D-二聚体也升高;D-二聚体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请简述肾功能血清尿素氮(BUN)测定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2.9~8.2mmol/L(8~23mg/dl)
    [临床意义]特异性不如血清Cr。
    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1)肾前性
    ①蛋白质代谢增加,大量高蛋白饮食、饥饿、发热等;
    ②肾血流量下降,如脱水,休克和心衰等。
    2)肾性如急慢性肾衰。
    3)肾后性肾脏以下的尿路阻塞性疾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请简述空腹血糖(FB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临床意义
    (1)FBG增高:FBG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称空腹血糖过高;FBG增高超过7.0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根据FBG水平将高血糖症分为3度:FBG7.0~8.4mmol/L为轻度增高;FBG8.4~10.1mmol/L为中度增高;FBG大于10.1mmol/L为重度增高。FBG超过9.0mmol/L(肾糖阈)尿糖即可呈阳性。
    1)生理性增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2)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等;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强的松等;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等;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缺氧等。
    (2)FBG减低:FBG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当FBG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生理性减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2)病理性减低: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B细胞增生或肿瘤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急性乙醇中毒;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Ⅰ、Ⅲ型糖原累积病;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非降糖药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吲哚美辛等;特发性低血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血糖测定

    正确答案: 1.参考值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浆3.3~5.6mmol/L(60~100mg/L);血清3.9~6.1mmol/L(70~110mg/L)。
    2.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血糖升高见于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等,常为一过性;血糖降低见于饥饿、剧烈运动等。(2)病理性变化1)血糖升高: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高压、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等。2)血糖降低:如胰岛细胞瘤或腺癌、胰岛素注射过量等;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快速检测定义。

    正确答案: 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血糖指数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血清脂蛋白(a)异常的判定标准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人群中血浆Lp(a)水平呈偏态分布,个体差异很大,其健康人群血浆含量可达0~1000mg/L范围。一般以300mg/L以上作为病理性增高。Lp(a)升高见于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妊娠等。
    在排除各种应激性升高的情况下,Lp(a)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此外,Lp(a)增高还可见于终末期肾病、肾病综合征、l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此外接受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肾移植等时Lp(a)都有可能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心静脉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
    ①糖尿病的诊断;
    ②糖耐量减低: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
    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B细胞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尿液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是了解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较为精确的检查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