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长期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她的名字是()。

题目
填空题
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长期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她的名字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屠呦呦
解析: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以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是国际抗疟第一用药,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她改革先锋称号,称她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更多“填空题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长期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她的名字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青蒿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是目前唯一存在的抗疟药
    B.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C.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
    D.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答案:A
    解析:
    氯喹也具有抗疟性,但青蒿素见效时间更短且可以避免抗药性,而非唯一。故本题答案选A。

  • 第2题:

    具有抗疟活性的青蒿素的结构是



    答案:D
    解析:
    本组题考查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式。A是伞形花内酯,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B为甲型强心苷元;C是羊毛甾烷,属于四环三萜;D是青蒿素;E是穿心莲内酯。

  • 第3题: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 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
    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抗疟新药研发,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提取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2011年,屠呦呦研究员由此获得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 A、麻黄素
    • B、青蒿素
    • C、鱼腥草素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为什么不推荐青蒿素类等抗疟药用于间日疟的现症治疗、抗复发治疗?


    正确答案: 我国尚未发现间日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性

  • 第6题:

    1973年,中医研究院等有关抗疟药物研究协助小组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新药青蒿素。1981年,()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抗疟作用更好的3种衍生物。

    • A、上海药物研究所
    • B、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C、生物物理研究所
    • D、化学研究院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在20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她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均无好的效果。随后她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宝库再次举世瞩目。 有人认为,屠呦呦的成功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请你结合材料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正确答案: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屠呦呦的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②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屠嗷嗷的成功离不开他人提供的研究成果和既得经验的支持。
    ③屠呦呦的成功还得益于她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指导。
    ④屠呦呦的成功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也需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走向成功

  • 第8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国家组织和团队研究的结果,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假如你不认同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观点指向“青蒿素的发现是国家组织和团队研究的结果,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设问角度是你不认同这一观点的理由。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通过解读设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着重强调屠呦呦贡献的重要性,从关键部分的作用、主要矛盾和创新精神角度思考回答。

  • 第9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请你就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


    正确答案: 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设问指向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根据“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确范围主要集中在文化生活,可以从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交流传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思考分析,并注意结合材料,措施切实可行。

  • 第10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耍求。 材料一: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她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她开创性地从青蒿类植物中分离到了有效成份青蒿素,并用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其抗疟活性。这一药物的发现挽救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材料二: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西医或者是中医,极难取得如此世界级的成果。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为医改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 结合材料一,说明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屠呦呦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屠呦呦反复实验,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开创性地从青蒿类植物中分离到了有效成份青蒿素。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作为开发抗疟药的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途径是()。
    A

    从随机筛选中发现

    B

    从生命基础研究中发现

    C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

    D

    经组合化学方法发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对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

    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女科学家

    C

    她获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D

    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E

    她是抗疟药責蒿多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式为Cl15H2005

    B.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与H202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

    D.可以由低温萃取而得

    答案:A
    解析:
    由结构式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A项错误;青蒿素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能与NaOH溶液反应,B项正确;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具有氧化性,因此与H2O2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C项正确;过氧基团不稳定,高温易分解,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其在有机物的溶解性较大,是利用了萃取原理.D项正确。

  • 第14题: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

    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

    A.内酯环
    B.醚基
    C.过氧桥
    D.内酯羰基
    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答案:C
    解析:
    青蒿素是青蒿中的主要抗疟成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但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其作用机制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过氧桥(C-O-O-C)结构。

  • 第15题:

    下列对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2011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女科学家
    C.她获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D.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E.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答案:B,C,D,E
    解析: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女科学家,她获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 第16题:

    前段时间,屠嗷嗷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属于()。

    • A、抗真菌药
    • B、抗病毒药
    • C、抗恶性肿瘤药
    • D、抗疟药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下列对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B、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女科学家
    • C、她获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 D、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 E、她是抗疟药責蒿多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正确答案:B,C,D,E

  • 第18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什么研究而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A、抗疟新药青蒿素
    • B、抗生素青霉素
    • C、牛胰岛素结晶
    • D、麻风病疫苗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正确答案:本题考查真理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要结合材料,具体回答。结合材料,可从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以及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等角度去考虑。

  • 第20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正确答案: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其世界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 第2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属于措施类试题,实质是考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回答时注意结合屠呦呦团队的做法进行分析。

  • 第22题:

    我国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作为开发抗疟药的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途径是()。

    • A、从随机筛选中发现
    • B、从生命基础研究中发现
    • C、从天然产物中发现
    • D、经组合化学方法发现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青蒿素,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发现的新型抗疟药

    B

    化学结构中有内酯结构

    C

    化学结构中含有羧基

    D

    化学结构中含有过氧键

    E

    为高效、速效抗疟药,治疗恶性疟效果好,但复发率稍高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