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 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
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
(1)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 00 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
(2)中国地图出版社2 0 1 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 0 1 1年;
(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
(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
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
(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两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
(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
(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
【问题】
1.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版式?简述理由。
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骤。
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
4.说明在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
1.因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宜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海南省三沙市于20 1 2年6月成立,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没有该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由于我国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故版式选择横式。
2.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为: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中地貌部分(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相关内容作为参考资料。制作的步骤包括:
(1)高程数据获取和DEM生成;
(2)光照模型选择和光源设置;
(3)确定垂直和水平比例尺;
(4)纹理贴合和色彩层次调整;
(5)标准格式晕渲图像的生成;
(6)晕渲图投影变换;
(7)等高线图形的叠加与晕渲图像的编辑修改。
3.中国人口密度图表示方法:根据20 1 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人口密度指标,利用同种色和类似色表示数量指标,根据人口密度的大小调整其亮度和饱和度;根据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符号法表示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其符号尺寸大。
4.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主要审查的内容:
(1)保密审查;
(2)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包括中国历史疆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线;
(3)重要地理要素及名称等内容;
(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查的其他地图内容。
第3题:
第4题:
某测绘单位为某省编制一幅综合经济挂图,该省东西方向宽约400km,南北方向长约550km。
挂图采用数字制图技术进行编绘,地理底图要素需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基本资料或数据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包括要素取舍、分类合并及图形概括等,制作形成符合四色印刷的印前数据,印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1.具体要求
(1)挂图比例尺为1:6 000 00,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开(1024mm*787mm)或对开(787mm*546mm);
(2)挂图的地理底图应表示主要基础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3)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4)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现势性应达到2 00 9年底;
(5)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2.收集的资料
(1)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000地图数据,内容与1:250000地形图基本一致;
(2)全省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止2 00 9年年底;
(3)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市)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市)第一、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止2 00 9年年底;
(4)全省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0000,2 0 1 0年年初出版。
【问题】
1.说明该挂图选择的幅面尺寸及理由。
2.说明编图中如何使用所收集的各种资料。
3.简述如何编绘居民地和水系等地理底图要素。
4.简述如何用饼图和柱状图方法表示专题要素,以及如何配置符号。
1.根据题意,该省东西方向宽约400km,南北方向长约550km,所以该省东西方向图上距离:400*1 000*1000/600000≈667 (mm),该省南北方向图上距离:550*1 000*1000*600000≈917(mm),根据上述情况,幅面应选择全开(1024mm*787mm)。
2.综合经济挂图绘制过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两大类。具体如下:(1)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可根据2 00 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000地图数据进行编制。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信息可采用全省旅游交通图编制。(2)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根据20 1 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和全省行政区划简册编制。
3.根据编制要求,乡镇(含)以上居民地都予以表示,可以用比例符号表示的居民地,用简单的水平轮廓表示,其余的用点状符号表示。各级政府驻地用符号和注记表明。
河流长度大于等于8mm(图上)的加以表示,主流加注记,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正确反映河系的形状。湖泊面积大于等于8 mm2(图上)时全部选取,并选取表示名称注记。大型水库用真形符号加名称注记表示。
4.饼图主要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整体属性与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柱状图常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两项可比较的属性或者是变化趋势;累计柱状图既可以表示相互关系与比例,也可以表示相互比较与趋势。用饼图表示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用柱状图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
第5题:
某省会城市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委托某测绘单位编制一幅全市影像挂图,以最新的表现形式,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反映该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现状,该市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30km。
1.为编制影像挂图收集资料如下:
(1)2012年全市正射卫星影像数据,分辨率为1m,影像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有色差,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
(2)2010年更新的1:1000地形图数据(DLG);
(3)2012年出版的1:35000市交通旅游地图。
2.影像挂图编制要求:
(1)本着“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的指导思想设计编制影像挂图;
(2)影像挂图幅面为标准全开,内图廓尺寸707mm*1012mm,地图投影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3)影像挂图采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制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影像数据;在数字地图制图软件中处理地图矢量要素,并对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影像地图数据,四色印刷成图。
【问题】
1.影像挂图的比例尺宜是多少?挂图版式宜用横式还是竖式?简述理由。
2.简述收集的各种资料在编制影像挂图中的用途。
3.简述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简述矢量数据编图处理的主要内容。
1.用实地大小和内图廓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便得到地图比例尺分母。影像挂图长方向比例尺:17000000/707 =24045;
影像挂图宽方向比例尺:30000000/1012=29644;因为24045<29644且29644≈30000,所以影像挂图比例尺适宜为1:30000。该省东西方向的图上距离:30*1000*1000/30000=1000(mm);该省南北方向的图上距离:17*1000* 1000/30000=567(mm);内图廓尺寸707mm*1012mm,根据上述情况挂图版式宜选用横式。
2.影像挂图的制作思想是“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因此选用20 1 2年全市的正射卫星影像数据作为背景底图;2010年更新的1:10000地形图数据(DLG),是地理要素设计与编制的依据,为本挂图制作提供相关矢量数据;20 1 2年出版的1:35000的市交通旅游地图是专题要素设计与编制的依据,为本挂图制作提供相关的交通道路信息和重要旅游景点信息及景点信息名称注记等。
3.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导致影像之间存在的色差,且影像中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说明影像内部色彩分布不均衡。因此需要对影像进行色彩调整,色彩调整主要包括匀光处理和影像的匀色处理。然后将色彩调整后的影像利用DLG中的控制点数据进行正射纠正,纠正完成后进行影像镶嵌,对镶嵌后的影像裁切得到一幅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正射影像。具体流程如下图。
4.源数据DLG比例尺为1:10000,可以表达实地1m以上的地物,而影像挂图比例尺为1:30000,故在挂图制作过程中现在只能选择3m以上的尺寸,需要对源数据DLG进行综合取舍。即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地图上的各类符号都被扩大了.从而使得各要素间的争位性矛盾更加突出,此时编图过程中常常采取舍弃。位移和压盖的方法来处理,处理原则如下:
(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位移、压盖。
(2)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自然物体的稳定性较高,而人工物体稳定性较差,它们在一起发生位置矛盾时,一般移动人工物体,保持主从关系。
(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对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重要居民点、道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相对准确性。对于国界线而言,任何情况下均不可移位,周围地物的相对关系要与国界相对应;省县级界线一般也不应位移,特殊情况下在不产生归属问题前提下,为了处理其与其他要素关系时可作适当移动。
若地图要素发生冲突时,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重合部分隐去。
(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第6题:
专题地图的编制
1)项目概述
××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为反映××省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新时期全省经济的辉煌成就,也为国内外人士了解××省情增添新的窗口,拟编制《××省综合经济图》(以下简称《综合经济图》),同时为××省的社会经济建设规划和发展的提供相关依据。
制图区范围:介于东经116°21′~121°55′,北纬30°45′~ 35°07′之间。东西方向约540km,南北方向约720km。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沪毗邻。面积10. 26万km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 2 5人,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全省现设1 3个省辖市,下辖1 0 9个县(市)区,其中30个县、2 8个县级市、5 1个市辖区。
3)编图资料情况
根据《××省综合经济图》编制目的、内容,设计收集了最新相关资料如下:
(1)××省20 1 0年统计年鉴,作为编制《综合经济图》专题要素的基本资料;
(2)××省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作为编制《综合经济图》的地理底图的基本资料。
4)具体要求
(1)地图产品规格:采用4开(510mm*360mm)幅面进行设计。
(2)投影的设计要求:《综合经济图》投影采用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标准纬线,中央经线为1 1 9 °00′,设计要求变形较小、要强调区域形状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平面图形形状不变。
(3)表示内容设计要求如下:
①反映各地区经济总量与分布规律;
②反映全省2010年的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③反映1 9 7 8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结构指标、指数、财政收入与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
④反映20 1 0年各地级市财政收入与支出、各县(市)人均财政收入及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构成、各县(市)固定资产投资额。
(4)编制工艺流程的设计要求:《综合经济图》的设计、编辑、制作、出版等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
5)问题
(1)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专题地图42 6元/dm2 。请计算:
①《综合经济图》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
②分析《综合经济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2)简述编绘《综合经济图》地理底图要素的要求。
(3)分析《综合经济图》投影设计选择的理由。
(4)根据《综合经济图》表达专题内容的要求,分析专题内容表示方法的运用。
专题地图的编制
(1)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专题地图4 2 6元/dm2 。请计算:
①《综合经济图》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
《综合经济图》工程(编图)总经费为:5. 1dm*3.6dm* 426元/dm2=7821. 36元
②分析《综合经济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根据比例尺的概念:图面上的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值。设M为比例尺分母,受制图区域形状的影响,保证制图区域全部表达在4开纸张上时,取M数值较大的数,并取整即可。
南北方向:MNS=7200 00000mm/510mm=1411764.7
东西方向:MWE=54000000mm/3 60mm=1500000
因为MWE>MNS,取MWE=1 5 00000,所以《综合经济图》应采用1:150万比例尺。
(2)简述编绘《综合经济图》地理底图要素的要求。
《综合经济图》采用统计图表法表示的专题内容,其地理底图内容要素尽可能概略一些。
水系的编制:境内重要河流和各主要支流应分级并加注河流名称;当河流的支流在图上长
度大于等于8mm时全部选取。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正确反映河系的形状。
大中型湖泊用真形符号加名称注记表示,其他湖泊、水库图上面积大于等于8 mm2时全部选取,并用真形符号表示。
居民地的编制:居民地按行政等级选取,只表示省、市、县共3级居民地,并用符号加名称注记表示各级政府驻地。
道路的编制:全省道路网十分发达。仅表示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其他道路不表示。
境界线的编制:专题内容是以县为单元进行统计的,因此各级境界只选取表示省界、省内地市级界和县级界。
(3)分析《综合经济图》投影设计选择的理由。
《综合经济图》投影设计要求变形较小、要强调区域形状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平面图形形状不变。考虑到地理底图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进行编绘。故《综合经济图》投影采用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影。
根据投影的知识:
取整后,选用标准纬线,中央经线为1 1 9 °00′。
(4)根据《综合经济图》表达专题内容的要求,分析专题内容表示方法的运用。
根据《综合经济图》的用途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运用专题制图理论、地图美学理论,表现成为具有科学内涵、高度艺术表现力的专题图。
专题内容以主图、附图、附表的形式表达。
主图为地区生产总值图,表示方法选用分级统计图法与分区统计图表法配合,分别表示经济现象的平均水平和总量指标。以县(市)为单位,采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以结构符号(饼图)表示县(市)生产总值及第Ⅰ、Ⅱ、Ⅲ产业构成。符号的大小采用条件比率。在主图外,以大的结构符号表示全省生产总值及第Ⅰ、Ⅱ、Ⅲ产业构成。
附图为20 1 0年各地级市财政收入与支出、各县(市)人均财政收入及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构成、各县(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内容,分别为财政图和固定资产投资图。
财政图以分级统计图法与柱状图表配合使用。柱状图表以不同色彩表达财政收入、支出,柱状图的高度表示数量指标。县(市)人均财政收入以分级统计图法表示。
固定资产投资图也以分级统计图法与柱状图表配合使用。柱状图表以三种颜色分别表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级统计图表表示县(市)固定资产投资额。
附表以曲线图表、柱状图表放置在图内空白地方。反映1 9 7 8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结构指标、指数、财政收入与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等。
统计图表的形式要新颖,图表采用立体表示手法,利用光影效果,色彩混合过渡,如发光的圆柱、立体方柱等。分级统计图法的分级颜色要设计合理,要有等级感,过渡自然,以增加图面的生动和活跃。
第7题:
第8题:
海图编绘是指制作海图和出版原图的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工作()
第9题:
地图设计
数据输入
图形数据处理
地图编绘
印前数据处理
第10题:
数学基础(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地理要素(精度)及主题要素符合规定的要求
地图用途符合规定的要求
数据及结构符合规定要求
整饰符合规定要求
第11题:
展绘数学基础
资料加工处理
各要素综合取舍,按规定的图例符合和色彩进行编绘
处理资料拼接、与邻图接边接幅、图面配置等各种图面问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某市计划编制一幅经济挂图,为市领导、各职能部门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该市东西长35km,南北宽20km。某测绘局承担了编制任务。
1.编制要求
(1)挂图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选择4开(510mm*360mm)。
(2)挂图采用数字制图进行编绘,地理要素通过已有的资料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3)专题要素表示全市各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4)地图现势性应达到2 0 1 0年底。
(5)印前数据,应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6)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2.收集的资料
(1)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000地图数据,内容与1:250000地形图基本一致;
(2)全市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至2 0 1 0年底;
(3)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区)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至2 0 1 0年底;
(4)全市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0000,2 0 1 0年初出版。
【问题】
1.该挂图应采用多大的比例尺?
2.简述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3.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应选取哪些基础地理要素?
1.挂图东西长的比例尺:35000000/510=68627. 45挂图南北宽的比例尺:20000000/360=55555. 56挂图应采用1:70000比例尺。
2.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设计及编辑准备、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地图印刷。
3.地理底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是作为描述主题要素的骨架,起衬托主题的作用,其优劣决定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地理相关性。通常选用普通地图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底图要素一般包括经纬网(方里网)、水系、居民地、(地势、交通线、境界线、植被、重要的独立地物)等。
第16题:
某市计划编制一幅经济挂图,为市领导、各职能部门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该市东西长35 km,南北宽20 km。
某测绘局承担了编制任务,编制要求如下:
1.挂图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根据选择4开(510 mm *360 mm);
2.挂图采用数字制图进行编绘,地理要素通过已有的资料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3.专题要素表示全市各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4.地图现势性应达到2010年底;
5.印前数据,应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6.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现已收集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 000地图数据,内容与1:250 000地形图基本一致;全市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至2010年底;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区)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至2010年底;全市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0 000,2010年初出版。
问题
(1)该挂图应采用多大的比例尺?
(2)用框图表示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3)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应选取哪些基础地理要素?
(1)用平面图形实地大小和图幅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便得到地图比例尺分母。
挂图东西长的比例尺35 000 000 mm÷510 mm =68 627. 45
挂图南北宽的比例尺20 000 000 mm÷360 mm =55 555. 55
挂图应采用1:70 000比例尺。
(2)用框图表示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如下:
(3)地理底图是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反映专题要素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是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为专题要素的定位提供足够的精度;能够更深入地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专题信息所依附的地理底图,不仅能在底图上直接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专题要素与地理底图的相互联系,分析出更多专题内容的产生、分布、发展的规律。
①水系要素的编制。
选取河流大于等于8 mm(图上)的支流加以表示,主流加注记,要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正确反映河系的形状。选取面积大于等于8 mm2(图上)的湖泊加以表示。水库重点表示大型水库,用平面图形加注记表示;其他水库选取水域面积大于等于8 mm2(图上)的用平面图形表示。
②居民地的编制。
只表示乡级以上的大居民地,省、市、县政府驻地用符号和注记标明。
③道路网的编制。
铁路、乡级以上公路全部表示,其他道路不表示。
④境界线的编制。
表示省界、地市界、县界、乡界,境界线的等级用线划的粗细和形状来区分。
第17题:
第18题:
某地级市决定编制一幅全市地理挂图。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最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以普通地图表现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任务。
该市地处东经120°50′~124°00′,北纬28°45′~30°30′。中心城区东西宽12km,南北长8km 。近年新建了一些高铁、公路、市政道路以及工业区,同时进行了旧城改造。
1.收集到的资料如下:
(1) 2013年全市范围的航空正射影像数据,分辨率为0.5m;
(2)2010年更新的1:5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境界与政区等要素及相关属性;
(3)2011年更新的中心城区96km2 1:1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及相关属性;
(4)2013年采集的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
(5)2009年至20 1 3年1 2月期间行政区划及地名等变更文件。
2.编辑挂图的部分要求如下:
(1)挂图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投影变形相对合理;
(2)挂图采用全开纸张,主图比例尺1:9.5万。图上县级(含)以上居民地采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内置政府驻地),其余居民地采用圈形符号表示;
(3)图幅左下角插一幅该市中心城区放大图,内图廓尺寸为310mm*200mm,其中,表示的居民地及设施要素包括:街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
(4)主图和插图应互相协调;
(5)挂图要素的现势性达到20 1 3年。
问题:
1.说明主图的地图投影宜采用3°分带还是6°分带的理由,计算确定宜选用的中央经线。
2.计算确定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
3.说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编绘主图或插图中的用途。
4.简述对挂图中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编绘质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内容。
1.说明主图的地图投影宜采用3°分带还是6°分带的理由,计算确定宜选用的中央经线。
答:该市挂图市区域范围为东经120°50′~124°00′,东西经差超过3°,因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该区域宜采用6°分带。该区域所在6°带为2 1带,故中央经线为1 2 3°。
2.计算确定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
答:东西方向比例尺分母:12000000/310≈38710
南北方向比例尺分母:8000000/200-40000
故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为1: 400000
3.说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编绘主图或插图中的用途。
答:(1) 2013年全市范围的分辨率为0.5m航空正射影像数据,作为全市地理挂图补充资料;
(2)2010年更新的1:5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境界与政区等要素及相关属性),作为全市地理挂图的基本资料;
(3)2011年更新的中心城区96km2 1:1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及相关属性),作为该市中心城区放大图的基本资料;
(4)2013年采集的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作为全市地理挂图补充资料;
(5)2009年至20 1 3年1 2月期间行政区划及地名等变更文件,作为全市地理挂图参考资料。
4.简述对挂图中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编绘质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内容。
答:普通地图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精度和附件质量。数据质量量化元素包括: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准确度、时间准确度。
该市地理挂图居民地内容应正确表示居民地及设施的位置、行政意义及名称,反映居民地及设施的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挂图的居民地及设施检查内容为:
(1)检查县级(含以上)居民地:是否采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图形综合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错漏。街区内置的政府驻地及名称注记表示有无错漏。
(2)检查其余居民地:是否采用圈形符号表示,和其他要素的位置关系(如:相切、相割、相离)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错漏。
(3)检查按选取指标需要表示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位置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错漏。
(4)检查各级居民地名称注记:应配置适当,指示明确,并避免注记压盖居民地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其他重要地物。
第19题:
形图编绘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原有资料的数据格式应转换成同一数据格式
B原有资料的坐标、高程系统应转换成编绘图所采用的系统
C地形图要素的综合取舍,应根据编绘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
D编绘图应采用现行图式。编绘完成后,应对图的内容、接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
第20题:
第21题:
比例尺
方向标
图例
注记
制图数据源
第22题:
光栅化处理(RIP)符合规定要求
地理要素(精度)及主题要素符合规定的要求
数据及结构符合规定要求
数学基础(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