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某测绘单位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完成了某铁路枢纽1∶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
测区地势平坦,分布有居民地、铁路、公路、农田、林地、沙地和河流等要素。测图作业中,基本控制点采用一级GPS网和四等水准路线联测;图根点采用图根导线和图根水准联测;地形图数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野外采集,由内业编辑处理生成1∶500地形图数据,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地貌等八类;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的方法实地检测;项目成果按规范要求整理提交。
成果质量检验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的图上点位较差Δ1~Δ30(单位: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的平方和[ΔΔ]=4. 80mm2
【问题】
1.以框图形式绘制本项目外业生产开始后的测图作业流程图。
2.根据测区情况,指出题中未列出的三类1∶500数字地形图要素。
3.计算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外业生产开始后的测图作业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2.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规定可知,所有地图地物要素可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和植被与土质八大类。故题中未列出的三类1:5 00数字地形图要素为水系、交通、植被与土质。
3.根据题意,成果质量检验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的图上点位移较差Δ1~Δ30(单位: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的平方和[ΔΔ]=4. 80mm2。因为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的方法实地检测,所以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按如下方法计算:设图1上点位中误差为MP,则MP=
根据题意有:[ΔΔ]=4. 80mm2,n=30,所以MP==0.40(mm)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位于华北平原的××新城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需要测绘新城规划范围内老城区、新城区以及开发区的1:2000地形图,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测区范围西至龙凤河故道左堤;北至龙凤新河右堤;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南至京山铁路、杨北公路,总面积约为80km2,测区地势平坦,海拔3~5m。
项目工期从××年××月到××年××月,××年××月××日前完成测区1:2000地形图测绘,××年底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1.测区已有资料
经调查测区周围有二等三角点4个,分别为“罗锅判”、“南马房”、“渔霸口”、“农资仓库”。测区内有一等水准点1个,为“兴武34—1甲上”,二等水准点1 5个,分别“WQ009”、“WQ011”、“WQ012”、“WQ013”、“WQ015”、“WQ016”、“WQ022”、“WQ023”、“WQ024”、“WQ025”、“WQ026”、“WQ028”、“WQ029”、“WQ033”、“WQ035”。经实地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2.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 1—2007);
(5)《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7T 18316—2001);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3.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测图比例尺、图形分幅及编号本项目采用全站仪测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图幅采用50cm*50cm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Y的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号由东往西、由南往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的应标注图名。
【问题】
1.如果按每幅图最少需要4个图根控制点的要求,计算案例需要布设图根控制点的最少
个数。
2.试述地形图内业检查的内容。
3.项目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1.一幅50cm*50cm的1:2 000图的面积是1km2,测区面积为80km2,共有80幅图。需要控制点80*4=320(个)。
2.内业检查内容如下:
(1)图根控制点密度符合要求,位置与分布恰当;各项较差、闭合差在规定范围内;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正确,项目填写齐全。
(2)地形图图廓、方格网、控制点展绘精度符合要求;测站点密度和精度符合规定;地物、地貌各要素测绘正确、齐全,取舍恰当,图式符号运用正确;接边精度符合要求;图历表填写应完整清楚,各项资料齐全。
3.提交成果资料如下:
(1)技术设计书;
(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3)控制网图;
(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第7题:
第8题:
在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配置生产设备资源时,下列测绘仪器设备中,通常不会选择的是()。
第9题:
与传统的白纸测图方法相比,数字化测图的特点有()
第10题:
第11题:
50
64
100
150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地形图修测
1)工程概况
位于华北平原的××新城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需要对规划范围内老城区1:2000地形图进行修测,并测绘新城区和开发区的1:2000地形图,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测区范围西至龙凤河道左堤;北至龙风新河右堤;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京山铁路,总面积约为7 0km2,测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4~7m。
项目工期为1年,在××××年××月××日之前完成测区1:2000地形图测绘,××××年××月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2)测区已有资料
(1)测区周围有二等三角点4个,分别为“罗锅判”、“南马房”、“渔霸口”、“农资仓库”;坐标成果为1 9 80西安坐标系。
(2)测区内有一等水准点1个,为“兴武34-1甲上”;二等水准点1 5个;高程成果为1 98 5国家高程基准。
(3)经实地踏勘,以上这些点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3)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 13-2010)。
(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 1-2007)。
(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
(5)《1:500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4)测图比例尺与图形分幅及编号
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图幅采用50cm*50cm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χ、y的千米数表示,χ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号由东往西、由南往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采用3位数字编号,即001,002,003,……
5)测图方法
拟采用GPS-RTK方法测图。
6)问题
(1)简述修测地形图的有关规定。
(2)本工程采用GPS-RTK方法测图,简述流动站的作业规定。
(3)数字地形图的编辑检查内容有哪些?
地形图修测
(1)简述修测地形图的有关规定。
①新测地物与原有地物的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 6mm。
②地形图的修测方法,可采用全站仪测图法和支距法等。
③当原有地形图图式与现行图式不符时,应以现行图式为准。
④地物修测的连接都分,应从未变化点开始施测;地貌修测的衔接部分应施测一定数量的重合点。
⑤除对已变化的地形、地物修测外,还应对原有地形图上已有地物、地貌的明显错误或粗差进行修正。
⑥修测完成后,应按图幅将修测情况作记录,并绘制略图。
(2)本工程采用GPS-RTK方法测图,简述流动站的作业规定。
①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
②正确的设置和选择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和数据链的通信频率等,其设置应与参考站相一致。
③流动站的初始化,应在比较开阔的地点进行。
④作业前,宜检测2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 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
⑤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按有关规定执行。例如,当采用草图法作业时,应按测站绘制草图,并对测点进行编号;当采用编码法作业时,宜采用通用编码格式等。
⑥作业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⑦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检查。
⑧每日观测结束,应及时转存测量数据至计算机并做好数据备份。
(3)数字地形图的编辑检查内容有哪些?
①图形的连接关系是否正确,是否与草图一致、有无错漏等;
②各种注记的位置是否适当,是否避开地物、符号等;
③各种线段的连接、相交或重叠是否恰当、准确;
④等高线的绘制是否与地性线协调、注记是否适宜、断开部分是否合理;
⑤对图上间距小于0. 2mm的不同属性线段,处理是否恰当;
⑥地形、地物的相关属性信息赋值是否正确。
第16题:
第17题:
某化工厂全部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 5km2。
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 0 0 1:1 00 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 1—2007)。
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
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2)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3)输出的地形图;(4)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
【问题】
1.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
2.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
3.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
1.根据题意,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则每幅图的实际面积为0.0625km2,厂区面积1.5km2,所以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为:地形图折合整幅数=1. 5/0. 0625=24(幅)。
2.测区划分原则:分界线两侧相互联系的地物最少(如厂区道路),三个组工作量基本相同(兼顾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和交通耗时),同一组的范围尽量相邻或相近。
3.提交资料还应包括如下内容:
(1)测量技术设计书(含项目设计书);
(2)测量技术总结;
(3)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成果表;
(4)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5)测绘资质证书(复印件);
(6)产品验收报告;
(7)委托方要求而国家法律法规又允许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18题:
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 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4km,测量控制资料
齐全,测图按50cm*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7T 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 5幅图.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1.根据<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5)要求可知,图根导线测量的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一测回进行两次读数,由此可知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2.由《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地形图要素主要包括八大类:(1)定位基础;(2)水系;(3)居民地及设施;(4)交通;(5)管线;(6)境界与政区;(7)地貌;(8)植被与土质。按照地形要素分类,上述外业采集的碎部点所属地类要素如下:房屋属于居民地及设施类;道路、铁路、桥梁属于交通类;高压线属于管线类;河流、池塘属于水系类;树木和绿地属于植被与土质类。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符合规范要求。测绘成果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进行控制,即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采用全数检查,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抽样检查样本量按照下表执行。
批量与样本量对照表
由题知,该项目图幅总共有1 92幅,按照表格可知,抽样检查样本量应为1 5幅。
第19题:
对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测绘的大比例数字地形图进行数学精度的实地检侧时,一般每幅图至少选取()个点采用散点法监测点位中误差。
第20题:
以下属于高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应表述的内容是()。
第21题:
图根水准测量用于测定测区首级平面控制点和图根点高程,其精度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第22题:
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设,局部地形图测绘,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
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设,局部地形图测绘,导线测量
纵横断面测设,局部地形图测绘,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
纵横断面测设,局部地形图测绘,导线测量,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
第23题:
5
10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