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某市计划编制一幅经济挂图,为市领导、各职能部门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该市东西长35km,南北宽20km。某测绘局承担了编制任务。
1.编制要求
(1)挂图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选择4开(510mm*360mm)。
(2)挂图采用数字制图进行编绘,地理要素通过已有的资料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3)专题要素表示全市各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4)地图现势性应达到2 0 1 0年底。
(5)印前数据,应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6)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2.收集的资料
(1)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000地图数据,内容与1:250000地形图基本一致;
(2)全市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至2 0 1 0年底;
(3)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区)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至2 0 1 0年底;
(4)全市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0000,2 0 1 0年初出版。
【问题】
1.该挂图应采用多大的比例尺?
2.简述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3.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应选取哪些基础地理要素?
1.挂图东西长的比例尺:35000000/510=68627. 45挂图南北宽的比例尺:20000000/360=55555. 56挂图应采用1:70000比例尺。
2.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设计及编辑准备、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地图印刷。
3.地理底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是作为描述主题要素的骨架,起衬托主题的作用,其优劣决定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地理相关性。通常选用普通地图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底图要素一般包括经纬网(方里网)、水系、居民地、(地势、交通线、境界线、植被、重要的独立地物)等。
第4题:
根据某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计划采用卫星生产6 000 km2的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为做好准备工作,采购了IKONOS卫星影像,共包括4个波段,其中全色为1m分辨率,多光谱为4m分辨率,原始影像数据为20景,约20 GB。
问题
(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有哪些工作环节?
(2)简述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的基本要求。
(3)简述色彩调整的主要内容。
(1)(参见8.6考点1)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色彩调整、控制点采集、影像纠正、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9个主要环节。
(2)(参见8.6考点2)
①对卫星分辨率的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对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要求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规范,由于卫星影像的应用范围和常规的航空影像有所不同,其精度指标要求也没有航空影像严格。
②指标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基本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
其中正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在一般情况下应不超过0. 0001M图(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③精度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平面精度要求见下表。
其中地物影像相对邻近外业控制点中误差的2倍为地物点最大限差。
④DEM精度。
要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几何纠正的DEM宜采用满足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规范中精度要求。无符合精度要求的DEM产品时,也可选用精度放宽1倍的DEM进行影像纠正。
⑤影像色彩基本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应反差适中,符合地形、地貌的反差特征,色调与色彩均匀、无噪声,经过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其镶嵌边处不应有明显的灰度(或色彩)改变。
⑥影像数据文件格式的基本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文件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应具有坐标信息,所以要求存储数字正射影像文件应选用带有坐标信息的影像格式存储,如GeoTIFF、TIFF+ TFw等影像数据格式。
(3)(参见8.6考点3)
影像色彩调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影像调色,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两项内容。
①影像匀光处理。影像匀光处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张卫星影像各自的光照均匀。影像匀光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局部的亮度来实现的。
②影像匀包处理。影像匀色处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整个测区内的所有影像色调一致、色彩均匀。影像匀色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整体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均衡来实现的。
第5题:
某市计划编制一幅经济挂图,为市领导、各职能部门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该市东西长35 km,南北宽20 km。
某测绘局承担了编制任务,编制要求如下:
1.挂图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根据选择4开(510 mm *360 mm);
2.挂图采用数字制图进行编绘,地理要素通过已有的资料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3.专题要素表示全市各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4.地图现势性应达到2010年底;
5.印前数据,应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6.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现已收集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 000地图数据,内容与1:250 000地形图基本一致;全市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至2010年底;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区)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至2010年底;全市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0 000,2010年初出版。
问题
(1)该挂图应采用多大的比例尺?
(2)用框图表示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3)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应选取哪些基础地理要素?
(1)用平面图形实地大小和图幅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便得到地图比例尺分母。
挂图东西长的比例尺35 000 000 mm÷510 mm =68 627. 45
挂图南北宽的比例尺20 000 000 mm÷360 mm =55 555. 55
挂图应采用1:70 000比例尺。
(2)用框图表示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如下:
(3)地理底图是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反映专题要素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是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为专题要素的定位提供足够的精度;能够更深入地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专题信息所依附的地理底图,不仅能在底图上直接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专题要素与地理底图的相互联系,分析出更多专题内容的产生、分布、发展的规律。
①水系要素的编制。
选取河流大于等于8 mm(图上)的支流加以表示,主流加注记,要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正确反映河系的形状。选取面积大于等于8 mm2(图上)的湖泊加以表示。水库重点表示大型水库,用平面图形加注记表示;其他水库选取水域面积大于等于8 mm2(图上)的用平面图形表示。
②居民地的编制。
只表示乡级以上的大居民地,省、市、县政府驻地用符号和注记标明。
③道路网的编制。
铁路、乡级以上公路全部表示,其他道路不表示。
④境界线的编制。
表示省界、地市界、县界、乡界,境界线的等级用线划的粗细和形状来区分。
第6题:
某省会城市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委托某测绘单位编制一幅全市影像挂图,以最新的表现形式,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反映该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现状,该市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30km。
1.为编制影像挂图收集资料如下:
(1)2012年全市正射卫星影像数据,分辨率为1m,影像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有色差,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
(2)2010年更新的1:1000地形图数据(DLG);
(3)2012年出版的1:35000市交通旅游地图。
2.影像挂图编制要求:
(1)本着“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的指导思想设计编制影像挂图;
(2)影像挂图幅面为标准全开,内图廓尺寸707mm*1012mm,地图投影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3)影像挂图采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制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影像数据;在数字地图制图软件中处理地图矢量要素,并对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影像地图数据,四色印刷成图。
【问题】
1.影像挂图的比例尺宜是多少?挂图版式宜用横式还是竖式?简述理由。
2.简述收集的各种资料在编制影像挂图中的用途。
3.简述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简述矢量数据编图处理的主要内容。
1.用实地大小和内图廓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便得到地图比例尺分母。影像挂图长方向比例尺:17000000/707 =24045;
影像挂图宽方向比例尺:30000000/1012=29644;因为24045<29644且29644≈30000,所以影像挂图比例尺适宜为1:30000。该省东西方向的图上距离:30*1000*1000/30000=1000(mm);该省南北方向的图上距离:17*1000* 1000/30000=567(mm);内图廓尺寸707mm*1012mm,根据上述情况挂图版式宜选用横式。
2.影像挂图的制作思想是“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因此选用20 1 2年全市的正射卫星影像数据作为背景底图;2010年更新的1:10000地形图数据(DLG),是地理要素设计与编制的依据,为本挂图制作提供相关矢量数据;20 1 2年出版的1:35000的市交通旅游地图是专题要素设计与编制的依据,为本挂图制作提供相关的交通道路信息和重要旅游景点信息及景点信息名称注记等。
3.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导致影像之间存在的色差,且影像中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说明影像内部色彩分布不均衡。因此需要对影像进行色彩调整,色彩调整主要包括匀光处理和影像的匀色处理。然后将色彩调整后的影像利用DLG中的控制点数据进行正射纠正,纠正完成后进行影像镶嵌,对镶嵌后的影像裁切得到一幅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正射影像。具体流程如下图。
4.源数据DLG比例尺为1:10000,可以表达实地1m以上的地物,而影像挂图比例尺为1:30000,故在挂图制作过程中现在只能选择3m以上的尺寸,需要对源数据DLG进行综合取舍。即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地图上的各类符号都被扩大了.从而使得各要素间的争位性矛盾更加突出,此时编图过程中常常采取舍弃。位移和压盖的方法来处理,处理原则如下:
(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位移、压盖。
(2)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自然物体的稳定性较高,而人工物体稳定性较差,它们在一起发生位置矛盾时,一般移动人工物体,保持主从关系。
(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对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重要居民点、道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相对准确性。对于国界线而言,任何情况下均不可移位,周围地物的相对关系要与国界相对应;省县级界线一般也不应位移,特殊情况下在不产生归属问题前提下,为了处理其与其他要素关系时可作适当移动。
若地图要素发生冲突时,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重合部分隐去。
(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第7题:
第8题:
某地级市决定编制一幅全市地理挂图。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最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以普通地图表现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任务。
该市地处东经120°50′~124°00′,北纬28°45′~30°30′。中心城区东西宽12km,南北长8km 。近年新建了一些高铁、公路、市政道路以及工业区,同时进行了旧城改造。
1.收集到的资料如下:
(1) 2013年全市范围的航空正射影像数据,分辨率为0.5m;
(2)2010年更新的1:5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境界与政区等要素及相关属性;
(3)2011年更新的中心城区96km2 1:1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及相关属性;
(4)2013年采集的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
(5)2009年至20 1 3年1 2月期间行政区划及地名等变更文件。
2.编辑挂图的部分要求如下:
(1)挂图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投影变形相对合理;
(2)挂图采用全开纸张,主图比例尺1:9.5万。图上县级(含)以上居民地采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内置政府驻地),其余居民地采用圈形符号表示;
(3)图幅左下角插一幅该市中心城区放大图,内图廓尺寸为310mm*200mm,其中,表示的居民地及设施要素包括:街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
(4)主图和插图应互相协调;
(5)挂图要素的现势性达到20 1 3年。
问题:
1.说明主图的地图投影宜采用3°分带还是6°分带的理由,计算确定宜选用的中央经线。
2.计算确定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
3.说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编绘主图或插图中的用途。
4.简述对挂图中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编绘质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内容。
1.说明主图的地图投影宜采用3°分带还是6°分带的理由,计算确定宜选用的中央经线。
答:该市挂图市区域范围为东经120°50′~124°00′,东西经差超过3°,因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该区域宜采用6°分带。该区域所在6°带为2 1带,故中央经线为1 2 3°。
2.计算确定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
答:东西方向比例尺分母:12000000/310≈38710
南北方向比例尺分母:8000000/200-40000
故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为1: 400000
3.说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编绘主图或插图中的用途。
答:(1) 2013年全市范围的分辨率为0.5m航空正射影像数据,作为全市地理挂图补充资料;
(2)2010年更新的1:5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境界与政区等要素及相关属性),作为全市地理挂图的基本资料;
(3)2011年更新的中心城区96km2 1:1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及相关属性),作为该市中心城区放大图的基本资料;
(4)2013年采集的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作为全市地理挂图补充资料;
(5)2009年至20 1 3年1 2月期间行政区划及地名等变更文件,作为全市地理挂图参考资料。
4.简述对挂图中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编绘质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内容。
答:普通地图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精度和附件质量。数据质量量化元素包括: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准确度、时间准确度。
该市地理挂图居民地内容应正确表示居民地及设施的位置、行政意义及名称,反映居民地及设施的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挂图的居民地及设施检查内容为:
(1)检查县级(含以上)居民地:是否采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图形综合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错漏。街区内置的政府驻地及名称注记表示有无错漏。
(2)检查其余居民地:是否采用圈形符号表示,和其他要素的位置关系(如:相切、相割、相离)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错漏。
(3)检查按选取指标需要表示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位置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错漏。
(4)检查各级居民地名称注记:应配置适当,指示明确,并避免注记压盖居民地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其他重要地物。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应当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汇交测绘成果副本的有()。
A中央财政投资完成的非基础测绘项目所产生的测绘成果
B依法与外国的住址和个人合资、合作测绘所形成的测绘成果
C全国1:100万至1:25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D实施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 
E获取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第10题:
第11题:
1:500比例尺地籍图
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
遥感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对地观测所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
第12题:
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的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图件
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
遥感卫星和航天飞行器对地观测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数字化资料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
1.已收集和获取的资料
(1)全省2 0 1 2年6月底0.5m分辨率航摄数据。
(2)全省2 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其中,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为5m,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变化较大,而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
(3)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但平面定位精度不确定。
2.需要完成的更新与建库工作
(1)获取必要的像控资料,利用航摄资料,生产制作0.5m分辨率正摄影像数据成果(DOM),要求达到1:10000地形图精度,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DOM数据库。
(2)对1:10000DLG数据进行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 0 1 2年6月。重点对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
(3)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以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
【问题】
1.指出本项目中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数据资料或成果,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2.说明全省5m格网间距DEM数据的生产技术方法和主要流程。
1.已收集和获取的三大类资料都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全省20 1 2年6月在0.5m分辨率航摄数据主要用于居民地、道路、政区等要素变化较大情况的更新。全省2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中的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可用作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基础资料。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可重点对居民地名称、道路名称(等级)、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就可以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
2.本题要求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所以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矢量数据生成法生产DEM数据。因为生产5m格网间距的DEM数据,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比例尺1:10000;
(2)格网间距(m)5*5;
(3)格网点高程中误差(m)平地1.0、丘陵2.0、山地5.0、高山地1 0.0;
(4)要素分类执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
(5)DEM成果文件名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规定;
(6)DEM数据格式符合《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规定;
(7)DEM成果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矢量法建立DEM的主要流程如下:资料准备—矢量数据采集与接边—构TIN与编辑—DEM内插—DEM镶嵌裁切—DEM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第16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县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需要生产该县0.5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1.测区地理概况该县位于平原与丘陵接壤区,城镇多位于平原区域,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变化较大。
2.已收集的数据资料
(1)已获取该县201 3年7月份0.5m高分辨率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多光谱影像数据(红、绿、蓝、近红外)。
(2)收集到该县航空摄影数据,摄影时间为20 1 1年1 1月,黑白影像,比例尺为1: 25000,分辨率为1m。
(3)收集到该县20 1 2年5月完成的该航摄数据的空三加密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生产要求
(1)全县范围真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DOM),0.5m分辨率地形图。
(2)影像需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正射纠正,所需(DEM)1:1万分幅,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影像质量、附件质量等。
问题:
1.本项目收集的几种资料的目的是什么?所收集的资料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本项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步骤和流程。
3.简述空间参考系需要检查的内容、影像质量检查的内容。
1.本项目收集的几种资料的目的是什么?所收集的资料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航空摄影数据用来建立立体模型,进一步生产地形图和DEM等数字产品;20 1 3年7月份0. 5m高分辨率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多光谱影像数据(红、绿、蓝、近红外)用来作为生产DOM的原始数据,在顾及DEM的情况下生成DOM;航摄数据的空三加密成果为生产地形图、DEM和DOM提供空间参考。
2.简述本项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步骤和流程。
答:本项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步骤和流程如图所示。
3.简述空间参考系需要检查的内容、影像质量检查的内容。
答:根据规范《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6.4条规定,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质量元素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影像质量、元数据质量、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
空间参考系要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
影像质量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像分辨率和影像特性。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利用卫星影像数据生产该地区的1:5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前期已经完成了该地区SPOT 5、ALOS卫星遥感全色波段影像(地面分辨率2. 5m)及多光谱影像(地面分辨率10m),作为制作1:5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基础影像。
2)主要技术依据
(1)《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规定》(2版,国家测绘局,200 7年);
(2)《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航空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卫星影像正射数据生产技术规定》(2版,国家测绘局,200 7年);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2012);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T 1015. 3—200 7);
(5)《1: 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3)控制点资料
外业控制成果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 85国家高程基准。该成果作为卫星影像纠正的基础控制资料。
4)1:5万DEM数据
整个测区有相关单位提供的DEM数据。该数据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格网间隔为25m,精度为7m。
5)1:5万DRG数据
整个测区有相关单位提供的DRG数据,格式为GEOTIF 。该数据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6)问题
(1)卫星遥感影像与常规航空影像有哪些不同?
(2)画出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生产流程图。
(3)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
(1)卫星遥感影像与常规航空影像有哪些不同?
①卫星影像一般是基于推扫成像,垂直轨道方向是中心投影,沿轨道方向不满足中心投影的成像原理,而航片则满足中心投影;
②卫星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可以提供严格成像模型或RPC参数,航空影像通常提供满足共线方程的严格成像模型;
③卫星影像的信息一般通过多光谱和全色分离获取,全色影像分辨率高,多光谱影像分辨
率相对较低,需要通过融合处理获取彩色高分辨率的影像。
(2)画出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见图8-5。
(3)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0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第20题:
第21题:
下列哪些与基础测绘成果有关()。
A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的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图件
B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
C遥感卫星和航天飞行器对地观测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D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数字化资料
第22题:
中央财政投资完成的非基础测绘项目所产生的测绘成果
依法与外国的住址和个人合资、合作测绘所形成的测绘成果
全国1:100万至1:25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实施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 
获取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