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或连续的向上尖波
在Cz波幅最高
只可出现于睡眠Ⅰ期
双侧可不同步
最多见于儿童
第1题:
患者女,13岁。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睡眠EEG显示双侧顶、枕、中、后颞区不对称,右侧高波幅慢波为正常睡眠图形,左侧电压异常偏低。准确的描述应为()。
第2题: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的脑电图特点是()
第3题:
波幅通常低于50μV,持续时间少于50ms
均与癫痫发作有关
最常见于浅睡眠期,深睡眠期消失
棘波前后的背景活动无改变
棘波后通常不跟随慢波成分
第4题:
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
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
在中央颞区可见单个的或成簇出现的尖波或棘波
异常放电与睡眠密切相关
异常放电与睡眠无密切相关
第5题:
单个或连续的向上尖波
在Cz波幅最高
只可出现于睡眠Ⅰ期
双侧可不同步
最多见于儿童
第6题:
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少量顶尖波
α解体,散在α波,阵发θ节律
阵发θ节律,少量顶尖波,α波
阵发θ节律,少量睡眠纺锤波
第7题:
睡眠中一过性正相尖波与睡眠纺锤波
睡眠中一过性正相尖波与阵发性α节律
锯齿状波与睡眠纺锤波
顶尖波与睡眠纺锤波
顶尖波与阵发性θ节律
第8题:
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痫性放电源于两侧大脑半球
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
海马硬化
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或尖波
第9题:
部分性发作
全部性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
颞叶部分性发作
具有枕区放电的良性儿童期癫痫
第10题:
低波幅去同步化慢波
可见多量K-综合波
多量睡眠纺锤波
以高波幅δ波为主,数量超过50%
δ波占每段脑电图的25%~50%
第11题:
也称驼峰波
是NREM睡眠I期的一个标志
可延续到睡眠纺锤期
顶尖波最大波幅在颞区
顶尖波可单个出现,也可成对出现
第12题:
发作间期通常为刻板的高波幅双相尖波
发作间期痫性放电不可能在双侧半球的同源区域对称出现
发作间期棘波的频率与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有关
发作期放电多为全导弥漫性节律性放电
癫痫样放电在清醒期要比睡眠期更明显
第13题:
具有枕区放电的良性儿童期癫痫()。
第14题:
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漫波或尖波见于()
第15题:
最多见于青少年及成人
出现在睡眠中
出现在枕区
出现部位、波形、位相与λ波相似
可出现在清醒时
第16题:
小棘波、尖波(SSS)
门状棘波(wicket spike)
手套波(mitterns)
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POST)
中央区μ节律
第17题:
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少量顶尖波
α解体,散在α波,阵发θ节律
阵发θ节律,少量顶尖波,δ波
阵发θ节律,少量睡眠纺锤波
第18题:
见于NREM睡眠Ⅱ期、Ⅲ期
可单个出现或连续重复性出现
常由外界刺激诱发
实际上是脑电的轻微觉醒反应
一定伴有行为的觉醒
第19题:
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痫性放电源于两侧大脑半球
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
海马硬化
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或
第20题:
慢波睡眠的Ⅲ期
慢波睡眠的Ⅰ~Ⅱ期
慢波睡眠的Ⅱ~Ⅲ期
REM期
思睡期
第21题:
单个或连续的向上尖波
在Cz波幅最高
只可出现于睡眠Ⅰ期
双侧可不同步
最多见于儿童
第22题:
为负相、正相或双相波
小棘波后面常常跟随一个慢波成分
可以双侧游走性出现
最常见于思睡期及NREMⅠ、Ⅱ期
波幅通常低于50μV
第23题:
常常成串出现
最常见于浅睡眠期
以枕区最为明显
最常见于儿童期
出现部位固定
第24题:
阵发性超同步化慢波
睡眠纺锤波
顶尖波
低波幅去同步化慢波
K-综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