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首先从NREM期开始
睡眠纺锤一般是在5个月出现
3个月大时后头部可出现节律性活动
2个月大时睁眼可有脑波完全阻滞现象
思睡期θ节律伴有插入性小棘波为异常现象
第1题:
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睡眠幻觉常出现在()。
第2题:
NREM睡眠Ⅱ期的脑电图标志是()。
第3题:
仅在新生儿期出现的脑电图图形是()。
第4题:
儿童正常脑电图的特征()
第5题: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混合棘慢波阵发,为异常脑电图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为异常脑电图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性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被称为发育不成熟的棘慢波,随发育成熟多数消失
思睡期广泛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预示患儿日后会转变为癫痫
思睡期广泛σ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提示患儿目前为癫痫
第6题:
交替型图形
催眠性θ节律
α节律解体
顶尖波
睡眠纺锤波
第7题:
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少量顶尖波
α解体,散在α波,阵发θ节律
阵发θ节律,少量顶尖波,α波
阵发θ节律,少量睡眠纺锤波
第8题:
确切发生时间很难确定
入睡后立即出现持续的双侧弥漫性棘慢复合波放电现象
棘慢复合波的频率多变
REM期不出现电持续状态
一般不出现多棘波和快节律暴发现象
第9题:
顶尖波
α节律
睡眠纺锤波
超过50%的高波幅δ波
K-综合波
第10题:
出生后第2个月或第3个月开始出现头后部节律性活动
最初为节律性δ波,渐被θ波替代,3岁时可见相当好的节律性的θ波
6岁以后α节律占优势,α波的频率亦增加
10岁以后形成稳定的aα节律
18岁以后形成稳定的α节律
第11题:
REM期
觉醒期
深睡期
癫痫发作
非常浅睡眠
第12题: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混合棘慢波阵发,为异常脑电图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为异常脑电图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性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被称为发育不成熟的棘慢波,随发育成熟多数消失
思睡期广泛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预示患儿日后会转变为癫痫
思睡期广泛σ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提示患儿目前为癫痫
第13题:
当出现K-综合脑电图时,机体处于()。
第14题:
仅在幼儿期出现的脑电图图形是()。
第15题:
关于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发作期脑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交替型图形
催眠性θ节律
α节律解体
顶尖波
睡眠纺锤波
第17题:
思睡期θ节律明显
睡眠Ⅰ期,顶尖波明显
顶尖波波幅较低,波形较钝
枕区可出现较高的多位相的慢活动
睡眠结构及分期相当清楚
第18题:
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少量顶尖波
α解体,散在α波,阵发θ节律
阵发θ节律,少量顶尖波,δ波
阵发θ节律,少量睡眠纺锤波
第19题:
2岁时枕区节律为7~8Hz
3岁左右后头部的基本节律是3~4Hz
后头部脑波的波幅较低
1岁以后后头部脑波基本节律由快θ变慢α
不同个体之间脑波频率变化不显著
第20题:
癫痫发作
深睡期
REM期
觉醒期
非常浅睡期
第21题:
K-综合波和睡眠纺锤→δ活动→θ活动→α节律和β活动
δ活动→θ活动→α节律和β波动→K-综合波和睡眠纺锤
δ活动→K-综合波和睡眠纺锤→θ活动→α节律和β波动
δ活动→θ活动→K-综合波和睡眠纺锤→α节律和β波动
θ活动→δ活动→K-综合波和睡眠纺锤→α节律和β活动
第22题:
睡眠纺锤波,K-复合波,无规律活动
2Hz以下的高波幅慢波占20%~50%以上,余为K-复合波
阵发θ节律,出现顶尖波
可见α节律解体,出现高波幅的活动
2Hz以下的高波幅慢波占50%以上,少量的K-复合波
第23题:
正常小儿脑电图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
异常小儿脑电图
轻度异常小儿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