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S2刺激,联律间期缩短10ms,S2R间期突然延长≥60ms
S1S1刺激可见两种S1R1间期,且两者之差≥60ms
S1S2刺激出现S1R间期文氏延长现象,延长量≥60ms
电生理刺激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以上都是
第1题:
患者男性,18岁,反复发作心悸5年。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记录到图4-7-8和图4-7-9。
图4-7-8中的电生理现象提示A、魏登斯基现象
B、裂隙现象
C、文氏现象
D、房室结双径路现象
E、超常传导
S2R间期突然跳跃延长是因为心房激动A、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
B、经房室结快径路下传
C、发生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经旁路下传
E、在房室结发生递减传导
图4-7-9中的SS
刺激诱发出的心动过速类型是A、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B、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C、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交界性心动过速
第2题:
典型的房室传导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缩短,RR间期逐渐延长,终至QRS脱漏。
第3题:
关于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心电图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4题:
食管心房调搏时,进入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的表现是()。
第5题:
下列关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30ms
≥40ms
≥50ms
≥60ms
≥70ms
第7题:
P波可重叠在T波或ST段上
PR间期延长>0.40s,多见于房室结内阻滞
可出现跨R波的房室传导现象
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和希氏束下(双侧束支)阻滞均可引起PR间期延长
PR间期正常可完全排除房室传导阻滞
第8题:
≥60ms
≥30ms
≥50ms
≥40ms
≥70ms
第9题:
P-R间期进行性缩短
P-R间期进行性延长
固定的3:1转导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伴QRS波脱落
P-R进行性缩短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PR间期延长且固定,无QRS波群脱落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PR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PR间期缩短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第12题:
P-R间期进行性缩短
R-R间距进行性缩短
固定的房室3:1传导
P-R间期进行性延长,伴QRS波脱漏
P-R间期进行性延长
第13题:
关于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心电图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时RP′间期可<70ms
B、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不易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C、心房激动可分别沿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形成1:2房室传导
D、二条房室结慢径路可交替顺传引起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RP′间期可大于P′R间期
第14题:
一般食管心房调搏仪所具备的可调整参数是()。
第15题:
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是指S1S2刺激的联律间期缩短10ms,S2R间期突然跳跃延长()。
第16题:
关于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第17题:
经旁路下传
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
发生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经房室结快径路下传
在房室结发生递减传导
第18题:
S1S2刺激后,S2R间期不变,QRS波群时限增宽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δ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QRS波群时限增宽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QRS波群时限不变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δ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第19题: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QRS波群时限不变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QRS波群时限增宽D.SS刺激后,SR间期不变,QRS波群时限增宽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第20题:
电生理刺激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1S2刺激,联律间期缩短10ms,S2R间期突然延长≥60ms
S1S2刺激出现S2R间期文氏延长现象,延长量≥60ms
S1S2刺激可见两种S1R1间期,且两者之差≥60ms
以上都是
第21题:
房室结双径路蝉联现象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房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第22题:
PR间期延长且固定,无QRS波群脱落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PR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PR间期缩短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第23题:
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时RP′间期可<70ms
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不易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激动可分别沿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形成1:2房室传导
二条房室结慢径路可交替顺传引起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RP′间期可大于P′R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