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财政法的功能是指财政法在调整财政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外在功效。财政法的功能应当从绝对服务于财政职能,转向对财政权力施加控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财政权力授予功能。在公共领域,任何权力的存在都会导致支配性的效果,影响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从权力的来源上证明其合法性。现代法治社会中,财政法的授权功能是财政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财政权力的存在作为前提,财政法的权力规范功能和监督功能都将失去意义。财政法的授权功能最初表现为就具体事项所作的具体授权,随着财政职能的日益扩张,财政法的授权方式也有所调整,一般性授权才逐渐被立法机关所承认和接受。
(2)财政权力规范功能。财政法的规范功能主要通过财政行为法、财政程序法及财政责任法表现出来。财政行为法一般规定各种财政行为的前置条件、实体标准、程序要求及法律后果,财政程序法则专门规定财政活动的具体程序。至于财政责任法,它是通过负面的法律责任督促财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因而也能起到一种间接的规范作用。财政法还可以通过为权力划定边界而起到规范作用。
(3)财政权力监督功能。财政法的规范功能和监督功能在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防止财政权力的滥用和失范。但在具体方式上,前者主要通过制定行为准则而实现,后者则有意设置一种外在的强制,督促财政机关切实履行职责。为了使财政法的权力监督功能更加深入细致,除了专门的财政监督法之外,财政法一般都赋予权力机关对财政行政机关、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的财政监督权。另外,财政相对人对财政行政机关提起的财政行政诉讼,也是人民藉司法途径监督财政权力的有效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试述财政法的功能。”相关问题
  • 第1题:

    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财政法律关系
    • B、财政行为
    • C、财政关系
    • D、财政法律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2题:

    问答题
    简述财政法的体系。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3题:

    单选题
    财政法调整的对象是()。
    A

    财政法律关系

    B

    财政行为

    C

    财政关系

    D

    财政法律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试析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财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财政法始终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指导财政具体制度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本准则。在具体规定不足时,可以适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解释或者补充,以弥补制定法规定灵活性差的不足。我国对财政法基本原则的论述主要限于应然层面,即从社会发展和法律本身的演进规律出发,论证财政法体系中应当确定哪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财政法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
    (1)保障公共需要原则。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财政法必须以保障公共需要的满足为目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构建和改革、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确定以及财政管理过程的实施,都必须服从于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目的。
    (2)宏观调控原则。现代财政区别于以往财政的根本标志之一是财政被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法为国家运用财政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法律保障。财政法应当按照宏观调控的具体要求来调整财政关系。
    (3)财政收支平衡原则。只有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才能够正常和持续地发挥其分配、调节和稳定职能。财政法应以维护财政收支平衡为己任。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法应当确立包括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的综合财政收支平衡体系,从严控制财政赤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租赁的功能。

    正确答案: 对承租人的功能:融通资金;减少资金占有;提高资金流通性;表外融资;避免设备陈旧过的风险;获得专业性管理服务;
    对出租人的功能:降低投资风险,扩大投资规模;扩大产品销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财政法的调整对象

    正确答案: 1.财政管理体制关系
    2.预算管理体制关系
    3.税收关系
    4.财政管理监督关系
    5.国家信用管理关系
    6.政府采购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财政法的建立时期财政法的基本制度。

    正确答案: 1949年至195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法的建立时期。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宪法》,是这一时期财政立法的基础。这一时期国家制定的财政法律法规主要有:
    (1)财政管理体制立法。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关于统一1950年度财政收支的决定》、《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国家公粮收支、保管、调度的决定》等。1951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整理城市地方财政的决定》、《关于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管理职权的决定》等。
    (2)预算法律制度。政务院于1950年3月发布了《中央金库条例》,1951年7月发布了《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对国家预、决算的编制、审查、核定,预算的执行等作了明确规定。
    (3)税收法律制度。这一时期发布的税收法规主要有:《货物税暂行条例》、《工商业税暂行条例》、《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海关进出口税则》、《屠宰税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印花税暂行条例》、《利息所得税暂行条例》、《特种消费行为税暂行条例》、《商品流通税试行办法》、《文化娱乐税条例》等,初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税收法律制度,有力地保证了税收筹集资金和调节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
    (4)国债法律制度。政务院在1949年12月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颁布了《1950年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条例》,1953年12月又通过了《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会失灵,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然而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并非总能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市场不能解决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
    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按公共选择理论的思路,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结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不可分的,要求二者的改革进程相互协调,政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立宪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完善决策体制和决策规则,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我们可以用经济方法对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公共开支项目)进行损益分析,以此评价项目的净收益及政府及官员的政绩。

  • 第9题:

    问答题
    名词解释:财政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会失灵,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然而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并非总能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市场不能解决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
    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按公共选择理论的思路,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结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不可分的,要求二者的改革进程相互协调,政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立宪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完善决策体制和决策规则,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我们可以用经济方法对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公共开支项目)进行损益分析,以此评价项目的净收益及政府及官员的政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财政法制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财政立法;(2)财政执法;(3)财政行政复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财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财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在一切财政法律法规中或财税立法、执法、司法中始终起指导作用的原则,是体现财税潜内容和性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财税法调整对象本质和规律的集中表现,是实现和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的依据和保障,也是财税立法的基础和执法管理,处理财税关系的依据。
    我国财政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国家的主体性与为国家职能服务相结合的法制原则
    (2)财政的民主性与法制的集中性相结合的原则
    (3)中央财政集中权与地方财政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4)财政的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5)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和综合平衡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财政法的特征的是()
    A

    财政法是属于公法性质的部门法

    B

    财政法是以非强制性规范为主的制定法

    C

    财政法属于私法性质的部门法

    D

    财政法不具有分配资源的特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春秋时期财政法的基本制度。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的衰落时期,各诸侯国为争霸称雄相继改革财政。管仲相齐,实行“案田而税”“相地衰征”的田赋制度,将私田划分等级差别征税,并实行国家盐铁专卖制度,粮食、林木和外贸由国家经营。鲁国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完全按占有人实际占有的土地数目收税。这些财政变法,事实上开始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使井田制向兵役制转换,并使财政体制开始由分权走向集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