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什么是选取可比实例的分配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运用比较法估价时,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包括()。

    A:可比实例物业应是估价对象物业的类似物业
    B: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C: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D: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市场价格
    E:对一宗物业进行估价,一般应选取1~3个可比实例

    答案:A,C,D
    解析:
    运用比较法估价时,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如下四个基本要求:①可比实例物业应是估价对象物业的类似物业,②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与估价时点接近,③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④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市场价格或能够修正为正常市场价格。E项,一般选取3个以上(含3个)、10个以下(含10个)可比实例。

  • 第2题:

    下列关于选取可比实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比实例选取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市场法评估出的价值的准确性
    B:在实际估价中,只要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通过一个可比实例就可以求出被估价房地产的价值
    C:选取的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被估价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
    D:为减少估价误差,一般选取3个以上(含3个)、10个以下(含10个)可比实例

    答案:B
    解析:
    从理论上讲,只要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通过一个可比实例就可以求出被估价房地产的价值。但在实际估价中,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处理不可能做到完全“适当”。因此为减少估价误差,要求选取多个可比实例,一般选取3个以上(含3个)、10个以下(含10个)可比实例即可。

  • 第3题:

    在选取可比实例时,主要在于精而不是多,一般来说可以选取( )个可比实例。

    A、1~2
    B、2~3
    C、3~5
    D、5~6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取可比实例。在选取可比实例时,主要在精而不在多,一般选取3至5个即可,但不得少于3个。

  • 第4题:

    选取土地使用权出让实例作为可比实例时,一般不宜选用协议方式的出让实例。 ( )


    答案: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取可比实例。当选取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实例为可比实例时,目前一般不宜选取协议方式的出让实例。

  • 第5题:

    运用市场法估价的基本步骤一般可以分为( )。

    A:收集交易实例
    B:选取可比实例
    C: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处理
    D:预测可比实例的未来价格
    E:求取最终的比准价值

    答案:A,B,C,E
    解析:

  • 第6题:

    什么是选取可比实例的分配法?


    正确答案: 如果估价对象为单独的土地或单独的建筑物,而缺少相应的交易实例,但有类似的土地与建筑物综合体的交易实例时,则可将此土地与建筑物综合体及其成交价格予以分解(进行价值分配),提取出与估价对象同类型部分的土地或建筑物及其价格,再将此作为可比实例。例如,估价对象为土地,而在同一供求范围内没有类似土地的单独交易实例,但有包含与该土地同类型土地的房地交易实例且其他条件也符合采用比较法的条件时,则可以从该房地成交价格中扣除建筑物价格,剩余部分即为土地价格,此土地便可作为可比实例。然后再对该土地价格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即可以求得估价对象土地的价值。例如,需要评估某宗居住用地的价值,在附近有一幢住宅买卖,成交总价为100万元,其中建筑物的价格为60万元(用成本法求得),则土地的价格为40万元,再以此40万元的地价为基础,通过修正、调整,得出该宗居住用地的价值。

  • 第7题:

    选取可比实例时,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等。

    • A、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所处的地区必须相同
    • B、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与估价目的吻合
    • C、可比实例的规模与估价对象的规模相当
    • D、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是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 E、可比实例大类用途与估价对象的大类用途相同

    正确答案:B,C,D,E

  • 第8题:

    选取可比实例主要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一般选取()个的可比实例即可。

    • A、2~8
    • B、3~10
    • C、5~12
    • D、7~15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如何选取可比实例


    正确答案: 可比实例所处的地区与估价对象所处地区相同,或在同一供求范围内的类似地区、可比实例的用途与估价对象的用途相同、可比实例的建筑结构与估价的建筑结构相同、可比实例的权利性质应与估价对象的权利性质相同、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相吻合、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与估价时点接近、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是正常成交价格。

  • 第10题:

    单选题
    选取的可比实例规模一般应为()。
    A

    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1

    B

    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1

    C

    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2

    D

    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选取可比实例的分配法?

    正确答案: 如果估价对象为单独的土地或单独的建筑物,而缺少相应的交易实例,但有类似的土地与建筑物综合体的交易实例时,则可将此土地与建筑物综合体及其成交价格予以分解(进行价值分配),提取出与估价对象同类型部分的土地或建筑物及其价格,再将此作为可比实例。例如,估价对象为土地,而在同一供求范围内没有类似土地的单独交易实例,但有包含与该土地同类型土地的房地交易实例且其他条件也符合采用比较法的条件时,则可以从该房地成交价格中扣除建筑物价格,剩余部分即为土地价格,此土地便可作为可比实例。然后再对该土地价格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即可以求得估价对象土地的价值。例如,需要评估某宗居住用地的价值,在附近有一幢住宅买卖,成交总价为100万元,其中建筑物的价格为60万元(用成本法求得),则土地的价格为40万元,再以此40万元的地价为基础,通过修正、调整,得出该宗居住用地的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房地产评估中,市场法的操作步骤是(  )。
    A

    搜索交易实例→选取3~10个可比实例→建立可比价格基础→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修正→房地产状况调整→求取比准价格

    B

    搜索交易实例→选取3~10个可比实例→建立可比价格基础→交易日期修正→交易情况修正→房地产状况调整→求取比准价格

    C

    搜索交易实例→选取3~10个可比实例→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修正→建立可比价格基础→房地产状况调整→求取比准价格

    D

    搜索交易实例→选取3~10个可比实例→建立可比价格基础→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修正→房地产状况调整→建立可比价格基础→求取比准价格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市场法是房地产估价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采用市场法估价在选取可比实例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假如有一交易实例的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相差5年,可否将该交易实例选作可比实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采用市场法估价在选取可比实例时应符合以下四个要求:①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估价对象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②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尽量接近估价时点;③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④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假如有一交易实例的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相差五年,不能被选作可比实例。因为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相差时间过长(5年应该视作很长),通常房地产市场变化较大,就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易日期修正,一般情况下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间隔不宜超过一年;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房地产市场相对比较稳定,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但最长时效不宜超过两年"(规范语) [试题分析] 该题目主要考核市场法中可比实例选取的要求,这个问题是我们应用市场法估价首要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因此应该牢固掌握。

  • 第14题:

    下列关于选取可比实例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比实例所处的地区应与估价对象所处的地区相同,或是在同一供求范围内的类似地区
    B、 可比实例的权利性质应与估价对象的权利性质相同,当两者不相同时,一般不能作为可比实例
    C、 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是正常成交价格,或可修正的正常成交价格
    D、 选取可比实例的数量在实际中是越多越好,为后续进行的比较修正工作带来方便

    答案:D
    解析:
    选取可比实例的数量从理论上讲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要求选取的数量过多,一是可能由于交易实例缺乏而难以做到,二是后续进行比较修正的工作量大,所以,一般要求选取 3个以上(含3个)、10个以下(含10个)的可比实例即可。

  • 第15题:

    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前者是钢结构、后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偏差修正,此可比实例选取得当。( )


    答案: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取可比实例。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的建筑结构相同。这里的建筑结构相同主要指大类建筑结构相同,如果能做到小类建筑结构相同则更好。大类建筑结构一般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简易结构。

  • 第1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选取可比实例的质量要求的有( )。

    A.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所处的街道必须相同
    B.可比实例的交易方式适合估价目的
    C.可比实例的规模与估价对象的规模相当
    D.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是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E.可比实例大类用途与估价对象的大类用途相同

    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取可比实例。选取可比实例的质量要求包括:(1)可比实例的交易方式应适合估价目的;(2)可比实例房地产应与估价对象房地产相似;(3)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接近价值时点;(4)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其中,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估价对象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1)与估价对象的区位相近;(2)与估价对象的用途相同;(3)与估价对象的权利性质相同;(4)与估价对象的档次相当;(5)与估价对象的规模相当;(6)与估价对象的建筑结构相同。

  • 第17题:

    下列关于选取可比实例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比实例所处的地区应与估价对象所处的地区相同,或是在同一供求范围内的类似地区
    • B、可比实例的权利性质应与估价对象的权利性质相同,当两者不相同时,一般不能作为可比实例
    • C、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是正常成交价格,或可修正的正常成交价格
    • D、选取可比实例的数量在实际中是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选取土地使用权出让实例作为可比实例时,可选用协议方式的出让实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运用市场法估价一般的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A、搜集交易实例→选取可比实例→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求取比准价值
    • B、选取可比实例→搜集交易实例→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求取比准价值
    • C、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搜集交易实例→选取可比实例→求取比准价值
    • D、搜集交易实例→选取可比实例→求取比准价值→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选取的可比实例规模一般应为()。

    • A、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1
    • B、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1
    • C、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2
    • D、0.5≤可比实例规模/估价实例规模<1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使用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值,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等。

    • A、可比实例大类用途与评估对象的大类用途相同
    • B、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与评估目的吻合
    • C、可比实例的规模与评估对象的规模相当
    • D、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是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判断题
    对选取可比实例的最低要求是,可比实例应是现在或过去真实存在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选取可比实例

    正确答案: 可比实例所处的地区与估价对象所处地区相同,或在同一供求范围内的类似地区、可比实例的用途与估价对象的用途相同、可比实例的建筑结构与估价的建筑结构相同、可比实例的权利性质应与估价对象的权利性质相同、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相吻合、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与估价时点接近、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是正常成交价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运用比较法估价时,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可比实例物业应是估价对象物业的类似物业

    B

    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C

    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D

    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市场价格或能够修正为正常市场价格

    E

    对一宗物业进行估价,一般应选取1~3个可比实例


    正确答案: E,D
    解析:
    运用比较法估价时,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如下四个基本要求:①可比实例物业应是估价对象物业的类似物业;②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与价值时点接近;③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④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市场价格或能够修正为正常市场价格。E项,一般选取3个以上(含3个)、10个以下(含10个)可比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