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题:
问答题
对外贸易如何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
正确答案:
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在全方位开放战略之下得以迅速推进。对外贸易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体现在:
(1)对外贸易是突破国内工业化约束的有效手段
选择外向型发展战略,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外开放来突破工业化的约束。对外贸易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它配合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或者说,工业化是对外贸易撬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杠杆。由此,可以界定我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利用开放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趋势,基于劳动成本优势构建我国开放背景下的工业化模式。基于劳动成本优势这一共同的基础,构建相互关联的外贸战略和工业化模式,这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造业比较优势,使制造业出口得到高速发展,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以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转移趋势使得我国的工业在出口带动下迅速发展。
(2)对外贸易使我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中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演变过程始终是围绕着劳动成本优势展开的,这是不变的基础。变化的只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中国发挥和体现劳动成本优势的形式、产业载体和产品载体在不断变化。顺应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和国际产业调整过程中的新机遇,中国通过调整工业化模式和对外贸易模式,实现了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化,由此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通常所认为的中国外贸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这样的观点是有偏差的。中国工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变化更多的是反映了比较优势的实现手段和产业载体的变化。
(3)对外贸易促使我国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形成
虽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的比较优势基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我国的工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整个国际分工体系的动态调整。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组装环节被转移到我国,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贸易部门。产业的转移也带动了相关市场的转移,我国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大量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甚至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其组装环节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也被转移到我国。这样,这类产品的最终产出的实现市场也被我国占有。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这种独特的角色,反映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就表现为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我国发挥自身的劳动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集聚。
(4)对外贸易也使得我国当前外贸发展模式问题加剧
2000年以来,贸易条件、资源消耗状况、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已经显露出中国现有工业化模式和外贸战略的成本不断增加的趋势。换言之,在现有基于劳动成本优势的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不断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