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题:
问答题
阐述相机治理机制的基本含义以及基本程序。
正确答案:
(1)相机治理机制的基本含义
相机治理机制是指相对于不同的企业经营状态,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如果不存在事前的法律规定,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支配权的让渡就必须依靠产权主体之间的自愿谈判来完成。
相机治理机制的基础是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特征。不同的经营状态反映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当其中某一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遭到严重侵害时,他必然要求改变既定利益格局,进行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再谈判。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目的就在于确保在非正常的经营状态下,受损失的利益相关者有合适的制度来帮助其完成再谈判意愿。
相机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权的争夺来改变既定利益格局。控制权掌握在谁手中取决于对某一随机变量的可确信的认识。相机治理机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决策者,是其行为的外在约束机制。一个完整的相机治理机制包含三个要素:能够利用该机制的人,即相机治理的主体,信号以及相机治理程序。
(2)相机治理机制的基本程序
一个完整的相机治理程序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事前监督阶段。每个相机治理主体在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以前,应该对投资对象做一个合理的评估,内容涉及企业的生产能力、发展前景、管理和组织能力、盈利率、潜在风险等。其目的在于防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如高估盈利率、低估风险,以操纵信号。
②事中监督。密切关注企业的营运状况和经理人员的行为,以防止道德风险行为的出现。因为经理人员的利益目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前者可能牺牲后者的权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事中监督一般由监事会来完成。
③事后监督。通过公司绩效(一般是财务状况)来判断企业的未来,目的是防止财务危机。根据不同的绩效水平,相机治理主体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经营状况良好时将不干预经理人员自由处置公司业务;若有财务危机征兆,则对其施以惩罚。要强调的是,这些行动必须是可确信的。如果该惩罚的却从轻处理、甚至只做批评或让其反省,就会助长经理人员的不负责任、偷懒或贪污等行为。一般认为,最可置信的惩罚是企业重组,即通常讲的调整领导班子,必要时诉诸法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