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于成人
呈强回声的淋巴结门结构
小的淋巴结内很难探及血流信号
内可见血流信号
常为腮腺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第1题:
前列腺增生CDFI改变
A、前列腺内血流丰富,可见增生结节旁有动脉血流环绕
B、前列腺内未见血流信号
C、前列腺内呈少血流改变
D、前列腺内可见丰富的静脉血流信号
E、前列腺内可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
第2题:
A、软骨表面强回声
B、关节腔内低回声液性暗区
C、滑膜增厚,出现多普勒血流信号
D、肌腱附着点多普勒血流信号
E、软骨内强回声
第3题: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声像图特点是()。①淋巴结体积增大,长轴(L)/短轴(S)>2②淋巴结体积增大,长轴(L)/短轴(S)<1③淋巴结呈椭圆形,有完整强回声包膜,皮质呈均匀低回声,髓质回声稍强④淋巴结呈类圆形,有完整中等回声包膜,皮质呈中等回声,髓质回声低⑤淋巴结内血流量、流速均增加,呈高速低阻血流⑥淋巴结内血管形态分布正常
第4题:
患者女,40岁,无明显不适,体检查体时发现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未触及明显结节。其超声征象包括()。(提示该患者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第5题: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腮腺炎的声像图表现()。
第6题:
淋巴结转移癌的超声特点,正确的是()
第7题:
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肿大
腮腺内血流信号增多
急性期轮廓不清,呈低回声
慢性期界限清晰,呈强回声
腮腺内显示具有占位效应的结节
第8题:
弥漫性增大
急性期呈低回声区
慢性期呈强回声区
腮腺血流信号增多
以上都是
第9题:
淋巴结肿大,短径增大比长径更明显
肿大的淋巴结强回声,被膜不完整、不清晰
淋巴结回声不均匀
淋巴结内多血流,呈不规则的血管分布
少数淋巴结为少供的血流频谱
第10题:
腮腺弥漫性增大,内血流信号增多
急性期呈低回声区
慢性期腮腺回声增强
以上各项均是
第11题:
淋巴结边界清晰,包膜完整
淋巴结边界不清,相互融合
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清晰
淋巴结皮质内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局限性回声增高或囊性变
淋巴结皮质增厚
淋巴结血流增多,呈放射状分布
第12题:
表面光滑整齐,表面有一薄膜
内回声呈均匀中低回声,内见一管状强回声
CDFI:血流不丰富,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
以上各项均是
第13题: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声像图特点是
A.淋巴结体积增大,长轴L/短轴S>2
B.淋巴结体积增大,长轴L/短轴S<1
C.淋巴结呈类圆形,有完整中等回声包膜,皮质呈中等回声,髓质回声低
D.淋巴结内血流量、流速均增加,呈高速低阻血流
E.淋巴结呈椭圆形,有完整强回声包膜,皮质呈均匀低回声,髓质回声稍强
第14题:
下列关于腮腺声像图特征中,错误的是()
第15题:
患者女,56岁,因“双侧腮腺无痛性、逐渐肿大2年”来诊。查体: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欠光滑。此病的超声表现包括(提示超声:考虑为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第16题:
腮腺炎的超声表现是()
第17题:
患者,47岁,男性,肺癌病史,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多发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回声欠均,CDFI: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考虑为转移性肝癌肝癌除癌灶超声表现外,最常见的继发声像图表现是:①压迫周围血管,肝门区病变常压迫胆管及门静脉;②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中癌栓;③肝内转移卫星病灶;④肝门和腹腔淋巴结肿大()
第18题:
①③⑤⑥
②④⑥
②③⑤⑥
①④⑤
第19题:
最常见于腮腺尾部,病变多发
呈边界清晰、不均匀的低回声
后方回声增强
瘤内可见“门型”血流信号
以上都正确
第20题:
腮腺在耳前纵切时呈倒三角形状
腮腺导管呈平行管状回声
腮腺内部回声为均匀的中强回声
腮腺内可见散在分布的点状血流信号
腮腺边界平滑整齐
第21题:
软骨表面强回声
关节腔内低回声液性暗区
滑膜增厚,出现多普勒血流信号
肌腱附着点多普勒血流信号
软骨内强回声
第22题:
肿大的淋巴结多呈椭圆形,长径厚径之比<2
皮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髓质形态多无改变
脓肿破溃,淋巴结与周围组织融合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分布杂乱
淋巴结相互融合成串
第23题:
腮腺在耳前纵切时呈倒三角形状
腮腺边界平滑整齐
腮腺内部回声为均匀的中强回声
腮腺内可见散在分布的点状血流信号
腮腺主导管呈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