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中年女性
涎腺腺体被淋巴细胞浸润破坏或替代
典型的在腺体内见弥漫性的直径为2~5mm的多个低回声区,呈筛状表现
结节型良性淋巴上皮病的频谱形态呈高速低阻型
以上均正确
第1题:
腺淋巴瘤
A.涎腺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可见黏液样和软骨样基质
B.涎腺肿瘤可由透明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单独或混合构成,不见腺管
C.涎腺肿瘤由腺上皮和淋巴组织构成
D.涎腺肿瘤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有异型
E.涎腺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多呈腺样和筛状排列,侵犯血管和神经
第2题:
A、涎腺囊肿
B、重金属中毒
C、唾液腺良性肥大
D、淋巴上皮病
E、腺淋巴瘤
第3题:
女,50岁,双侧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病毒性腮腺炎
B.慢性腮腺炎
C.急性腮腺炎
D.涎腺腺病
E.舍格伦综合征
第4题:
第5题:
患者女,56岁,因“双侧腮腺无痛性、逐渐肿大2年”来诊。查体: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欠光滑。此病的超声表现包括(提示超声:考虑为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第6题:
苔藓样反应()
第7题:
患者,女性,50岁,双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第8题:
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最常发生于小涎腺
由腺上皮和淋巴组织两种成分组成
腺上皮细胞分为两层
淋巴细胞以B细胞为主
第9题:
淋巴细胞合并泡沫细胞
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有时见上皮细胞呈鳞状化生
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
间质中可形成淋巴滤泡
第10题:
涎腺囊肿
重金属中毒
唾液腺良性肥大
淋巴上皮病
腺淋巴瘤
第11题: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淋巴细胞为主型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
淋巴细胞消减型
第12题:
患者女,56岁,因“双侧腮腺无痛性、逐渐肿大2年”来诊。查体: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欠光滑。可能的诊断有A、急性腮腺炎
B、慢性腮腺炎
C、腮腺肥大
D、腮腺淋巴上皮囊肿
E、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F、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此病的超声表现包括(提示 超声:考虑为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A、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腺体内回声不均
B、腺体可见散在小低回声灶,呈“网格”样分布
C、病灶也可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边界不清晰
D、腺体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E、舌下腺也有相应的超声表现
F、颌下腺也有相应的超声表现
G、颈部淋巴结也有相应的超声表现
有助于诊断此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包括A、口腔干燥
B、眼干
C、反复四肢关节肿痛
D、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E、抗SS-A、抗SS-B(+)
F、类风湿因子(+)
此病的病理改变包括A、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小叶
B、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小叶间的结缔组织
C、小叶内导管扩张
D、腺小叶形态明显改变
E、腺泡萎缩
F、少数有恶性变表现
第13题:
患者,女性,50岁,双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病毒性腮腺炎
B.慢性腮腺炎
C.急性腮腺炎
D.唾液腺腺病
E.舍格伦综合征
第14题:
关于涎腺腺淋巴瘤正确的描述是
A、该病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
B、多发生于腮腺,肿瘤较小,一般为3~4cm
C、可能发生于胚胎时期
D、超声表现为类圆形或呈分叶状低回声
E、以上均是
第15题:
第16题:
OLP()
第17题:
关于涎腺腺淋巴瘤的叙述哪点是不正确的()
第18题:
镜下见典型的RS细胞,病变呈弥漫性()
第19题:
几乎只发生在腮腺
生长快,通常直径>3cm
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
一般生长缓慢,通常直径<3cm
血流极为丰富,呈高速低阻型
第20题:
固有层中淋巴细胞呈灶性或在扩张的毛细血管周围浸润
固有层中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固有层或黏膜下层有淋巴滤泡形成
腺泡消失,淋巴细胞浸润,腺导管上皮增生成上皮岛
固有层或黏膜下层早期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继而中性粒细胞增加
第21题:
病毒性腮腺炎
慢性腮腺炎
急性腮腺炎
唾液腺腺病
舍格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