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3、4月份是高峰期。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大。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当免疫力弱时,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液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流脑病菌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病。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易感染;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也要警惕。近年来,也发现有成年人患病,而成年人的病死率高。

  • 第2题:

    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

    • A、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 B、病菌由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
    • C、冬春季流行
    • D、9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 第3题:

    问答题
    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基本特点:
    ①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②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
    ③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④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1)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6~9月的高温季节,海产品大量上市时。
    (2)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半数为腌制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未再彻底加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为常见肿瘤的第一、二位,且仍处于上升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低。 亚洲人大肠癌患病率低于美国,但移居到西方国家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即上升,且均见于移民的第二代。由此可推测,大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有明显关系。近年来,流行病研究显示,认为长期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素的食物,是导致大肠癌的主要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是;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诊断方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学科。
    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
    (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者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又需具有丰富的DME技能。
    (3)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群体和所对应的正常人群体。
    (4)受医学道德限制。
    (5)观察的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现阶段我国流脑有什么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通过流脑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的流脑发病大幅度下降,在疫苗时代流脑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国仅报告发病625例,死亡73例。
    (2)流脑流行周期不明显。疫苗使用前,每8~10年出现一次流行,广泛使用疫苗后,流行周期不明显。我国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未出现明显的周期性。
    (3)发病年龄后移,以中小学生发病为主。疫苗使用前,6月~2岁婴儿发病率较高;疫苗使用后,<1岁儿童发病率最高,<15岁病例占65%~75%,13岁~18岁人群出现发病高峰。
    (4)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通常11月开始上升,2~4月为发病高峰,5月发病开始下降。
    (5)中、小学生发病为主,安徽省2005年,学生病例占总发病数77%;部分地区,民工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
    (6)流行菌群出现变迁,20世纪80年代我国病例中主要是A群,21世纪初C群病倒逐渐增多,近两年部分省出现W135群引起的病例。
    (7)耐药的脑膜炎球菌菌株增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类药物对流脑A群和C群菌株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8)健康人群C、W135、Y群群免疫水平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风疹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风疹患者是传染源,经空气飞沫传播,普遍易感,但以幼龄儿童为主,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临床症状轻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1)一般呈季节性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
    (2)传播易于实现,病例可连续发生,传播迅速、广泛。
    (3)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周期性提高,而免疫力持久的疾病,则以儿童多见。
    (4)发病与人口密集程度,居住条件等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特点是:普通型流脑流行于冬春季节,儿童多发。在临床上可分为四期,即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和恢复期。多数患者无上呼吸道感染期,少数有咽痛、低热、咳嗽等症状,持续1~2天。败血症期主要表现为急起寒颤高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是该期最具特征性的表现。脑膜炎期仍有高热等毒血症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甚至出现谵妄、意识障碍及抽搐症状。恢复期患者体温逐渐降低至正常,皮疹消失,少数出现唇疱疹。主要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败血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3、4月份是高峰期。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大。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当免疫力弱时,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液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流脑病菌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病。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易感染;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也要警惕。近年来,也发现有成年人患病,而成年人的病死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兔波氏杆菌病的特征与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兔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的特征为慢性鼻炎、咽炎和支气管肺炎。成年兔发病较少,幼兔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
    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病兔及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染。除兔易感外,多种家畜、啮齿动物及实验动物和人也可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 A、病菌由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
    • B、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 C、冬春季流行
    • D、9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传染性水疱病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⑴无明显季节性。
    ⑵流行地点:猪较集中、调运频繁的地区、单位。
    ⑶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接触性传染(被病毒污染的场地、饲料);病毒通过受伤蹄、皮肤、消化道粘膜等途径进入体内。
    ⑷管理条件:栏圈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不易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2)发病与食品有关。
    (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2.、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的季节性特点
    (2)发病的地区性特点
    (3)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分布特点
    (4)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多选题
    关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感染后终生免疫

    B

    人群普遍易感,一旦感染就会发病

    C

    流脑属呼吸道传播疾病,在冬春季多发

    D

    流脑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场性、紧急性、群体性、宏观性、实用性、探索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有机磷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1.进食了未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施药致超过农药最大残留量的粮、菜、果、油等食物。
    2.食用了运输、贮藏过程中污染了有机磷农药的食物。
    3.误把有机磷农药当作食油、酱油等调料烹调的食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口蹄疫有哪些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1)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3)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流脑”?如何预防流脑?

    正确答案: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冬春季流行的小儿急性传染病。病菌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预防方法:①预防接种流脑疫苗;②不和病人接触;③流行期不带孩子串门,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1)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两季,主要在5~10月,7~9月最多。
    (2)中毒食物以动物性食品为多见。主要是肉类,如病死牲畜肉、冷荤、熟肉等,也可由鱼、禽、奶、蛋类食品引起。
    (3)中毒原因主要是由加工食品用具、容器或食品存储场所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论述禽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主要症状。

    正确答案: 流行病学特点:(又名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及野禽的急性传染病,各种特禽均对其有易感性。山鸡易感性大,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该病常发生于2月龄以上中雏及成年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夏秋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其他季节可散发。带菌鸡是传染重要来源,不良的应激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饲养管理差、长途运输、多雨泥泞与粪污潮湿均会降低鸡群抵抗力,助长病原传播。
    症状:最急性的可无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急性病鸡羽毛蓬松,精神沉郁,闭眼缩颈,脸变青紫,体温升高,不食,呼吸困难,上呼吸道常有粘液聚积,持续腹泻,肛门周围稀粪污染。病程1-3天,偶尔可见慢性病鸡,消瘦、贫血及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