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单选题确定基底中心的最终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A 65.4B 60.3C 58.2D 56.1”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3.确定分层总和法算出的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36.2
    B. 43.5
    C. 48.8
    D. 50.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根据附录K表K.0.1-2可知,附加应力系数



    计算如表所示。



    故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48.8m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5.确定基底中心的最终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65.4
    B. 60.3
    C. 58.2
    D. 56.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由Es=5.5MPa,p0=158.25kPa>fak=155kPa,根据表5.3.5可知,内插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



    则可得最终变形量为:s=ψss′=1.15×48.8=56.1mm。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3题:

    在软土地基上快速填筑了一路堤,建成后70天观测的平均沉降为120mm;140天观测的平均沉降为160mm。已知如果固结度Ut≥60%,可按照太沙基的一维固结理论公式U=1-0.81e-at预测其后期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试问此路堤最终沉降量s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
    (A) 180mm (B) 200mm
    (C) 220mm (D) 240mm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建筑物埋深10m,基底附加压力为300kPa,基底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回弹模量及建筑物中心点附加压力系数α分布见下图,地面以下所有土的重度均为20kN/m3,无地下水,沉降修正系数为Ψs=0.8,回弹沉降修正系数Ψc=1.0,回弹变形的计算深度为11m。试问该建筑物中心点的总沉降量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假定该工程沉降计算不考虑基坑回弹影响,采用天然地基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为150mm,其中基底下7.5m深土的地基变形量S1为100mm,其下土层的地基变形量s2为50mm。已知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360kPa。当褥垫层和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相同,并且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相同时,试问,地基处理后,基础中心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80 (B)90 (C)100 (D)120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某柱下扩展锥形基础,柱截面尺寸为0.4m×0.5m,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见图5-13。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



    假定黏性土层的下卧层为基岩。假定基础只受轴心荷载作用,且b1为1. 4m;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底的附加压力值po为150kP。试问,当基础无相邻荷载影响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取至基岩顶面。
    (A)21 (B)28 (C)32 (D)34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建筑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试问:下列()项判断是正确的。()

    • A、s1>s2
    • B、s1=s2
    • C、s12
    •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确定基础Ⅰ基底中心的附加压力p0最接近于(  )kPa。
    A

    183

    B

    180

    C

    160

    D

    153


    正确答案: A
    解析:
    基底附加压力为由土体自重以外的荷载对土体产生的压力,则基底附加压力为:p0=(Fk+Gk)/A-γd=(1080+20×1.5×3×2)/(3×2)-18×1.5=183kPa。

  • 第9题:

    单选题
    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
    A

    3.70

    B

    3.90

    C

    4.12

    D

    5.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规定,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zn=b(2.5-0.4lnb)=1.6×(2.5-0.4ln1.6)=3.70m。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黏性土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80MPa时,zn可取至该层土表面。故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为3.70m。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两个建筑物独立基础,甲基础底面积大于乙基础,甲基础宽度大于乙基础宽度,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甲基础S1和乙基础S2。试问:下列()项判断是正确的。()
    A

    S1>S2

    B

    S1=S2

    C

    S12

    D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两个性质相同的土样,用变形模量E0计算的最终沉降量S1和用压缩模量Es计算的最终沉降量S2之间存在的大小关系是:()
    A

    S1>S2

    B

    S1=S2

    C

    S12

    D

    S1≥S2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建筑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试问:下列()项判断是正确的。()
    A

    s1>s2

    B

    s1=s2

    C

    s12

    D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办公楼柱下扩展基础,平面尺寸为3.4m×3.4m,基础埋深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题10~13图所示。



    假定,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基底的附加平均压力值p0=150kPa。试问,当沉降经验系数ψs=0.8时,不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基础中心点由第①层土产生的最终变形量s1(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中条件可得:l/b=1.7/1.7=1,z1/b=3.4/1.7=2。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K.0.1-2,可得: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0.1746。
      根据《地规》第5.3.5条,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4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地基变形计算的以下内容:
      ①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方法;
      ②采用角点法正确分块并查找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
      ③计算最终地基变形量。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得到计算基础地基变形的l、b及z值。
      ②查《地规》表K.0.1-2,得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1。
      ③将有关参数带入规范的地基变形计算公式,综合考虑沉降经验系数ψs。

  • 第14题:

    确定地基的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最终变形量s(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9、8
    B、118、3
    C、125、4
    D、136、5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某独立柱基尺寸为4mX4m,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1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80kPa,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柱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变形计算深度为基础底面下6.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φs=0.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

    A.17mm B.15mm C.13mm D.11mm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某独立柱基尺寸为4m×4m,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1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根据表3-8所提供的数据,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柱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变形计算深度为基础底面下6.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ψs=0.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 )mm。

    A. 17 B. 15 C. 13 D. 1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3.5条计算,结果如表3-9所示。

  • 第17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s1<s2
    D.不一定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式(5.3.5)可知,最终变形量与基底附加压力及土层深度有关,因条形基础基底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较大,且附加应力纵向不扩散,故土中附加应力较大,因此沉降较大,即s1<s2。

  • 第18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两个建筑物独立基础,甲基础底面积大于乙基础,甲基础宽度大于乙基础宽度,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甲基础S1和乙基础S2。试问:下列()项判断是正确的。()

    • A、S1>S2
    • B、S1=S2
    • C、S12
    •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下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 k=1080kN。 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mm。
    A

    36.1

    B

    45.2

    C

    60.3

    D

    78.3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第②层土的压缩变形量最接近于(  )mm。
    A

    64.1

    B

    55.3

    C

    43.7

    D

    36.2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第17.2.3条式(17.2.3-2)规定,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稳定后的孔隙比为:ei=e0-(1+e0)Δhi/h0
    则第②层土的压缩变形量为:si=Δhi=(e1-e2)×h2/(1+e1),式中,h2为第②层土厚度;
    则压缩变形量为:Δsi=(1.06-0.95)×1200/(1+1.06)=64.1mm。

  • 第21题:

    单选题
    设条形基础的宽度B,沉降量S,若基底单位面积平均附加压力相同,则()
    A

    B大S大;

    B

    B大S小;

    C

    B对S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计算地基变形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A

    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

    B

    计算最终变形量可按规范推荐公式计算

    C

    每层计算土层的压缩模量应取土的自重压力与自重压力同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的值

    D

    沉降计算的经验系数可按基底附加应力大小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s1>s2

    B

    s1=s2

    C

    s1<s2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式(5.3.5)可知,最终变形量与基底附加压力及土层深度有关,因条形基础基底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较大,且附加应力纵向不扩散,故土中附加应力较大,因此沉降较大,即s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