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其自然综合体随地势高度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成为垂直带谱。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是随地势高低变化而引起的水热组合分异。垂直地带性是从水平地带上派生出来的,其成因归根结底也是水热组合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名词解释题垂直地带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为()、经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纬度地带性

  • 第2题:

    你认为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如何利用气候的垂直地带性,以取得大的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高大山体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气候水平分布复杂,垂直分带明显。山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形成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气候和立体景观,就像从低纬到高纬一样的气候和相对应的植被分布。
    高山的垂直气候的各个气候带及植被带所能达到的高度,大体是低纬高于高纬,随纬度增高,垂直气候带中有些气候带是不存在的。通常山麓起点处的气候是与它所在的水平气候是一致的。
    我国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1hm2(1.5亩),远比世界各国平均数0.37hm2(5.5亩)为低。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我国多种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在不同气候区发展本地最适宜的农业类型,以挖掘单位土地面积的最大生产潜力,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此外,根据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如充分利用亚热带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发展多种经营;高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可发展立体农业,建立各类动植物品种资源库;发挥特殊地区气候资源优势,如海南岛可发展以橡胶为主的热作基地。

  • 第3题:

    土壤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

  • 第4题:

    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

    • A、纬度地带性
    • B、垂直地带性
    • C、水平地带性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 是指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也相应呈垂直分带现象。

  • 第6题:

    举例分析我国垂直地带性更替规律。


    正确答案: 山体植被垂直带分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
    如黄山位于中亚热带地区,植被垂直带谱如下:
    1)500~1100米,常绿阔叶林;
    2)900~1250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3)1200~1500米,落叶阔叶林;
    4)1400~1750米,山地矮林和山地灌丛;
    5)1600~1840米,山地草甸;
    6)﹤800米,马尾松林;
    7)﹥800米,台湾松林。
    如天山北坡山地的植被垂直分布大致如下:
    1)500~1000米,荒漠带;
    2)1000~1700米,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带;
    3)1700~2700米,山地针叶林带;
    4)2700~3000米,亚高山草甸带;
    5)3000~3800米,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和终年冰雪带。

  • 第7题:

    论述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说明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之间有什么联系。


    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其中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沿纬度或经度有规律的递变,引起森林沿纬度或经度成水平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①森林分布的纬度地带性,除水分的配合外,主要是地球表面的热量差异造成的,随着纬度的增加就形成了依次交替的各种热量带,每一个带并向东西方向延伸。与此相应,森林分布也成带状。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构成森林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②经度地带性在我国也有明显的表现。从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植被类型的经度方向更替顺序出现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③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增高,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增强,风速增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山地森林垂直带依次出现的具体顺序,称为森林垂直带谱。各个山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山体的高度、距海的远近以及坡向、坡度的不同,垂直带谱是不同的,但仍可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
    ④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与其水平方向上的成带分布顺序有一定的相应性。从平地到山巅和自低纬度到高纬度,森林带的排列顺序大致近似,森林的类型和外貌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森林垂直带谱的基带是与该山体所在的纬度的水平地带性森林相一致。不同纬度起点的山地,森林垂直带数目的不同,在低纬度的高山上,森林垂直带数目多于在高纬度的高山。在纬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经度位置也影响着山体森林的垂直带谱,即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森林分布带的高度上升。

  • 第8题:

    试述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 第9题:

    判断题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说明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之间有什么联系。

    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其中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沿纬度或经度有规律的递变,引起森林沿纬度或经度成水平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①森林分布的纬度地带性,除水分的配合外,主要是地球表面的热量差异造成的,随着纬度的增加就形成了依次交替的各种热量带,每一个带并向东西方向延伸。与此相应,森林分布也成带状。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构成森林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②经度地带性在我国也有明显的表现。从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植被类型的经度方向更替顺序出现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③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增高,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增强,风速增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山地森林垂直带依次出现的具体顺序,称为森林垂直带谱。各个山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山体的高度、距海的远近以及坡向、坡度的不同,垂直带谱是不同的,但仍可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
    ④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与其水平方向上的成带分布顺序有一定的相应性。从平地到山巅和自低纬度到高纬度,森林带的排列顺序大致近似,森林的类型和外貌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森林垂直带谱的基带是与该山体所在的纬度的水平地带性森林相一致。不同纬度起点的山地,森林垂直带数目的不同,在低纬度的高山上,森林垂直带数目多于在高纬度的高山。在纬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经度位置也影响着山体森林的垂直带谱,即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森林分布带的高度上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由于()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和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 海拔高度,气候、植被、土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分析形成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因此,作为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产物的土壤,它的分布也必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土壤的分布规律有: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和土壤的地域性分布。

  • 第14题:

    观赏树木地理分布的三相地带性是指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 第15题:

    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 土壤随地势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演替分布。

  • 第16题:

    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
    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从低纬至高纬地区,随着基带的更替及其带幅的变小,带谱的性质也随之变化,带谱结构也逐趋简单。垂直带从基带至永久冰雪带的更替,其中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基带至极地的水平更替,但两者递变的成因和梯度是不同的。垂直带的温度随高度递减不是因太阳光线入射角的变化而导致太阳辐射量和气温的降低,而是因长波辐射的热辐射随高度而迅速加强而导致辐射平衡和气温的下降。垂直带随着高度的增加,因大气厚度、密度及尘埃和水分减少,太阳辐射和光照反而增强。所以高山与高纬地区的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有所不同的。垂直带的温度梯度变化比纬度水平变化大一百倍左右。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极大变化。

  • 第17题: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温度的下降、湿度的增大、植物和生物类型的改变,土壤也呈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 第18题:

    你认为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同:①两者的植被分布顺序相似;②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
    异:①纬度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的多。②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垂直带的相对间断性。③纬度带、垂直带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指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 第19题:

    简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与水平地带性分布的异同。


    正确答案: 虽然植被分布的垂直带与水平带之间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应性,但是在它们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异。引起形成水平带和垂直带植被分布的各个因素,并不完全都一样,从赤道到极地和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温度都是依次降低的,但其它的气候因素,首先是这些因素的周期性变化各不相同。
    ①温度季节变化的进程是由赤道到极地逐渐明显;而山麓到山顶温度的变化年进程就不同在赤道地带的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虽然温度越来越冷,最后进入终年积雪地区,但仍保持着均匀的年进程。如果平原没冬季,如亚热带在山上就有冬季;如果平原有冬季(温带),那么在山上的冬季较长。
    ②光:首先光周期在纬度上体现,而在海拔上不体现(海拔垂直带随纬度带);其次光的质量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正确答案: 是指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也相应呈垂直分带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形式有()、()、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

    正确答案: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土地类型的景向地带性分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正确答案: 因山体的高度不同引起生物-气候带的分异所产生的土壤带成为土壤垂直地带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纬向地带性分布是由于()的。  经向地带性分布是由于()不同而造成的。  垂直地带性分布是由于()而造成的。

    正确答案: 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角度不同引起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而造成,距离海洋远近,海拔高度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