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
被告人的供述
第1题:
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是
A.贪污贿赂犯罪的所得及其收益
B.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C.财产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D.金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反洗钱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犯罪行为。
第6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5号),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五)项规定的“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正确答案为()
第7题:
对刑法第191条、第312条规定的被告人“明知”的事项进行认定,应结合的因素包括()
第8题: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第9题:
劳动收入
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贪污贿赂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第10题:
毒品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贪污贿赂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第11题:
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通过与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现金密集型场所的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通过虚构交易、虚设债权债务、虚假担保、虚报收入等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合法”财物的
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入境的
第12题:
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贪污贿赂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毒品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理解正确的是:()
第18题:
《解释》在刑法规定的七种洗钱行为之外,明确规定其他属于“其他方法”进行洗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下列属于其它情形之一的有()。
第19题:
《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5号,以下简称《解释》)指出“明知”不意味着确实知道,确定性认识和可能性认识均应纳入“明知”范畴,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第20题:
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
被告人的供述
第21题:
协助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与其职业不符的财物
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移财物的
通过非法途径转移财物的,存在正当理由
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存在正当理由
第22题:
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
第23题:
通过购买房产、土地、汽车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通过现金密集型场所的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通过虚假担保、虚报收入等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合法”财物的
通过买卖彩票方式,协助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通过赌博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赌博收益的
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入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