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起,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资产范围从<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各类信贷资产扩大到开出信用证、承兑、担保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对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至少3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
对抵债资产的评估至少应半年进行一次,当资产评估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五级分类的执行情况将作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
试行对非信贷类资产的风险分类,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第1题:
商业银行应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非信贷资产分为正常类资产和不良资产,计量非信贷资产风险,评估非信贷资产质量。
判断对错
第2题:
下列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
B.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性分类
C.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
D.贷款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第3题:
第4题:
在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中,对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至少在几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对抵债资产的评估至少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第5题:
下列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6题: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在至少( )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观察期结束后,应严格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进行分类。(《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第12条)
第7题:
贷款分类时,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包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应()。
第8题:
按照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五级分类的要求,对抵债资产的分类,应以抵债资产的评估价值和变现能力为主要分类依据,对抵债资产的价值评估至少应半年进行一次。()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1个月
3个月
5个月
6个月
第11题:
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十二个级别。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类本外币贷款、表外授信中的信用证、保证、信贷证明、银行承兑汇票、保理担保付款、贷款承诺。
信贷资产分类方法分为直接分类法和非直接分类法。
只有可疑和损失类信贷资产为不良信贷资产。
符合损失级特征的信贷资产直接分类为损失级。
第12题:
第13题:
按照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五级分类的要求,对抵债资产的分类,应以抵债资产的评估价值和变现能力为主要分类依据,对抵债资产的价值评估至少应半年进行一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第15题: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规定: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第16题:
下列事项中分类时把握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纳入农业银行风险分类范围的信贷资产有()。
第18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对开款的风险分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下面符合《通知》规定的表述是()。
第19题:
关于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第21题:
贷款
担保类表外信贷资产
承诺类表外信贷资产
委托贷款
第22题:
不能用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来代替信贷资产风险的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分类的参考因素
同一笔贷款可以进行拆分分类
对零售贷款如自然人和小企业贷款主要采取脱期法,依据贷款逾期时间长短直接划分风险类别。对农户、自然人其他贷款可同时结合信用等级、担保情况等级性风险分类
在对信用证、承兑、担保等表外信贷资产分类时,要将该客户近期的表内业务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原则上,对该客户表外信贷资产分类不得高于对其近期表内信贷资产业务分类等级
第23题:
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贷款分类制度,细化分类方法,但不得低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至少每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
内部审计部门对信贷资产分类政策、程序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
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应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高级管理层要对贷款分类制度的执行、贷款分类的结果承担责任
第24题:
从2004年起,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资产范围从<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各类信贷资产扩大到开出信用证、承兑、担保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对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至少3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
对抵债资产的评估至少应半年进行一次,当资产评估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五级分类的执行情况将作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
试行对非信贷类资产的风险分类,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