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没有相应计量校准规范时,实验室可以编写自行使用的校准方法
编写校准规范应依据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校准规范适用范围要明确,在界定的范围内,按需要力求完整
校准规范应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为采用最新技术预留空间
第1题: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第2题:
新校准项目工作试运行期间,对于直接采用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测量设备,其计量确认间隔可以按照的()要求执行。当校准方法为自编校准规范时,其确认间隔原则上定为(),当新校准项目通过建标后或者新校准项目试运行一年后,可以按照校准规范规定的确认间隔执行。
第3题:
《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编写后,经计量中心领导审核,()领导批准后生效。
第4题:
当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时,可依据什么实施校准?
第5题: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充分考虑被校测量仪器溯源的连续性,明确规定复校时间间隔
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并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适用范围应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要力求完整
第6题:
校准证书应包含校准项目、校准日期及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可以是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或型式评价大纲
校准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只能是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的相关部分
校准证书中应当注明合格项目、不合格项目和下一次检定日期
第7题:
第8题: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必须规定被狡仪器的计量要求和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型号
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第9题:
当没有相应计量校准规范时,实验室可以编写自行使用的校准方法
编写校准规范应依据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校准规范适用范围要明确,在界定的范围内,按需要力求完整
校准规范应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为采用最新技术预留空间
第10题:
校准可依据实验室制定的校准方法,但需经过方法确认并获得客户认可
开展计量校准时,如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参照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
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参照其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开展校准
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不能开展检定
第11题:
通用计量技术规范
专用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技术规范编写规则
第12题:
计量特性和校准条件
通用技术要求和计量器具控制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结果和附录
第13题:
制定校准规范应做到()。
第14题:
直接引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时,可填写《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表》以确认设备满足能力要求。当校准过程对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者与规程/规范存在偏离时,应填写《不符合检测/校准报告》,经过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15题:
计量技术法规包括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计量技术规范、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操作技术规范、国际文件和国际建议。
第16题:
计量校准的依据是()。
第17题:
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校准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第18题: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计量基准管理办法》
第19题:
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
校准条件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记录格式和检定结论
第20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校准记录内容、校准证书内页内容
推荐的其他校准方法
此校准规范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第21题:
知名的技术组织最新公布的方法
相应的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技术标准中的产品检验方法
计量技术机构自行编制并经过验证的校准方法
第22题: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部门计量校准规范
计量校准规章
国家产品标准
第23题: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必须规定被校仪器的计量要求和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型号
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第24题: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产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