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特性和校准条件
通用技术要求和计量器具控制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结果和附录
第1题:
某计量校准人员在受理一个客户要求给予校准的计量仪器时,未能找到适合的校准技术规范。他观察了此仪器的功能和测量参数,觉得本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器可以对这台仪器进行校准。于是他临时想了一个校准方法,并按此方法实施了校准,出具了校准证书。
第2题:
计量检定和校准的区别是()。
第3题:
校准记录内容
推荐的校准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计量特性
第4题:
校准证书应包含校准项目、校准日期及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可以是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或型式评价大纲
校准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只能是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的相关部分
校准证书中应当注明合格项目、不合格项目和下一次检定日期
第5题:
范围
校准条件
计量性能要求
计量器具控制
第6题:
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
校准条件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记录格式和检定结论
第7题:
第8题: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围家计量标准
第9题:
校准可依据实验室制定的校准方法,但需经过方法确认并获得客户认可
开展计量校准时,如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参照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
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参照其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开展校准
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不能开展检定
第10题:
通用计量技术规范
专用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技术规范编写规则
第11题:
一般校准证书上应给出校准间隔的建议
如果是计量标准器具的溯源性校准,应按照计量校准规范的规定给出校准间隔
一般校准证书上不给出校准间隔
当顾客有要求时,可在校准证书上给出校准间隔
第12题:
校准不具行政强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具有行政强制性,属计量管理的执法行为
校准主要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评定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是规程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应对校准结果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确认;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第13题:
校准证书上关于是否给出校准间隔的原则是()。
第14题:
关于校准与检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校准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第16题: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计量基准管理办法》
第17题:
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全面测评
校准主要是确定计量器具的量值误差
检定具有法制性
校准具有法制性
校准不判断计量器具的合格与否
第18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校准记录内容、校准证书内页内容
推荐的其他校准方法
此校准规范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第19题:
当没有相应计量校准规范时,实验室可以编写自行使用的校准方法
编写校准规范应依据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校准规范适用范围要明确,在界定的范围内,按需要力求完整
校准规范应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为采用最新技术预留空间
第20题: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校准所依据的计量技术规范名称
对校准规范偏离的声明
校准结果的合格性判定
第21题: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部门计量校准规范
计量校准规章
国家产品标准
第22题: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标准
第23题:
计量特性和校准条件
通用技术要求和计量器具控制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结果和附录
第24题:
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
校准主要是确定计量器具的量值和误差
检定具有法制性
校准没有法制性
校准不判断计量器具的合格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