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根据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各地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了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
我国已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都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城镇居民作为救助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①“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②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的居民。
③失业保险期满及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
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
(2)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与调整
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时,我国各地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最低生活消费实算法”。它首先要求确定一张当地生活的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社会安定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
从各地的资金筹集方式看,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统包、政府和企业分担两种方式。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由各级民政部门制定政策,负责行政管理,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
(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为了有效地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许多城市还制定了配套优惠政策和规定,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缓解部分贫困居民仅靠社会救济金难以解决的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试述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 A、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C、失业保险制度
    •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一)保障对象
    (二)保障标准
    (三)待遇申请
    (四)待遇审批
    (五)资金来源

  • 第3题:

    1999年,国务院颁布(),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B、《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C、《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 D、《关于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⑴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⑵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
    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⑶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⑷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 第5题: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属地管理与发展不平衡。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集和具体管理主要由地 方政府负责,而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不相同,导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执行力度、待遇水平、覆盖范围不统一,发展不平衡。
    第二,家计调查与耻辱化效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申领对象的资格 条件经过严格的审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财产状况、经济收入等,这可能对受助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带来一种耻辱感。
    第二,自由裁量空间大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保障对象的确认、申请家庭的财产调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基层的政策执行者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样可能会影响福利传递的效果,甚至出现抑制脱贫的现象。
    第四,福利依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可能会导致受助者产生依赖心 理,甚至出现贫困的恶性循环与代际传递现象。

  • 第6题:

    在我国,率先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是().

    • A、北京
    • B、上海
    • C、深圳
    • D、广州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判断题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基本标志,它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中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时间错了,应当是1999年。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⑴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⑵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
    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⑶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⑷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正确答案: 要点如下:
    (1)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3)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需要;
    (4)建立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要点如下: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
    (2)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与标准;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来源;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机制;
    (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少数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新的贫困群体,主要是下岗和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缺陷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其必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社会生活的矛盾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推进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由于社会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收入分配差距,贫困问题将突出起来,这些需要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和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
    (2)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是保证改革发展所需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3)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持社会公平的需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可以有效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防止两极分化,维持效率与公平,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政策,也是社会走向共同富裕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
    (4)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是促进企业转换机制的配套措施。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后,可以适当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让企业集中转换机制,发展经营,提高效率,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⑴保障对象。根据现阶段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特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类人员:一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二是领取失业救济津期间或失业保险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⑵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⑶待遇申请。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⑷待遇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过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⑸资金来源。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账管理。每年年底前由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下一年的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和核审后列入预算,定期拨付,年终要编制决算,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⑴保障对象。根据现阶段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特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类人员:一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二是领取失业救济津期间或失业保险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⑵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⑶待遇申请。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⑷待遇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过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⑸资金来源。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账管理。每年年底前由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下一年的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和核审后列入预算,定期拨付,年终要编制决算,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 第14题:

    试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则


    正确答案: 1、保障最低生活需求。
    2、普遍性。
    3、法制化。
    4、维护个人尊严。

  • 第15题:

    1993年6月1日,()市正式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建立。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天津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基本标志,它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中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A、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B、失业保障制度
    • C、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 D、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答


    正确答案: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根据《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物质帮助的权力。
    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1、“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2、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的居民。
    3、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
    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
    (2)最低生活标准的确立与调整。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操作过程,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步:
    ①统计。即对本市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贫困人口数量、家庭结构、居民最低生活消费情况和物价上涨指数等方面的资料。
    ②科学测算。即根据生活必需品和当地市场价格等因素,计算出每月人均最低消费金额。
    ③合理确定标准。即根据计算结果,再按当地财政承受力和资金来源情况,规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3)最低生活保证资金来源。
    ①财政统包。即由地方财政承担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的全部资金;
    ②政府和企业分担
    (4)最低生活保障的运营管理。目前,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具体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政策,负责行政管理。

  • 第19题:

    单选题
    在我国,率先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是()。
    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广州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B

    失业保障制度

    C

    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D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所需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标准是:(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99年,国务院颁布(),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B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C

    《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D

    《关于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则

    正确答案: 1、保障最低生活需求。
    2、普遍性。
    3、法制化。
    4、维护个人尊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