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缺铁性贫血的分期。”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大肠癌TNM分期中的T分期。


    正确答案:T0 临床上未发现肿瘤
    Tis 原位癌
    T1 癌肿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包括腺瘤癌变
    T2 癌肿侵犯肌层或浆膜层,但未超越肠壁
    T3 癌肿穿透肠壁累及邻近组织器官
    T4 癌肿穿透肠壁井侵入邻近器官形成瘘管者
    T5 T3或T4局部侵犯已超出邻近组织或器官者
    Tx 局部浸润深度不详

  • 第2题:

    简述NSCLC肺癌TNM分期中的淋巴结(N)分期。


    正确答案:NX:无法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
    N0:无淋巴结受累,
    N1: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内肺门淋巴结,
    N2: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肺门、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

  • 第3题: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正确答案: (1)储铁减少期(ID期);
    (2)红细胞缺铁生成期(IDE期);
    (3)缺铁性贫血期(IDA)。

  • 第4题:

    何为分期开采和分区开采?简述分期开采境界的划分方法和分期开采的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分期开采是指在合理的境界范围内,划分几个小的临时开采境界,按各分期时间和开采顺序,由小的临时境界逐渐开采到大境界。
    分区开采是指在以确定的合理开采境界内,在相同开采深度条件下在平面上划分若干小的开采区域,根据每个区域的开采条件和生产需要,按一定顺序分区开采,以改善露天开采的经济效果。
    分期开采的境界划分方法:一般按照经济合理剥采比原则,先确定最大境界或最终境界,然后在最大开采境界内再划分分期开采小境界。分期开采小境界划分方法分两种类型,当矿体厚度大,倾向延续深,储量丰富,开采年限长,沿倾向划分小境界;当矿体走向很长,储量丰富,开采年限长,沿走向划分小境界。
    适用条件:1.矿体走向长或延续深,储量丰富,而采矿下降速度慢,开采年限超过经济合理服务年限;2.矿床覆盖岩层厚度不同,地表有独立山峰,基建剥离量大;3.矿床地表有河流、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村庄等;4.矿床厚度变化大,贫富矿分布在不同区段,或贫富矿石加工和选别指标不同;5.矿床上部某一区段已勘察清楚,一般先在已获得的工业储量范围内确定分期开采境界,随着矿山开采和补充勘探扩大矿区范围和深度,并增加矿产资源,引起境界扩大而形成自然分期开采。

  • 第5题:

    简述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①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增加、骨髓外铁及内铁增加,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加,总铁结合力不低;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②海洋性贫血: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血清有家族史,脾肿大,黄疸铁蛋白、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常增加.③慢性病性贫血: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继发的贫血称”慢性系统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

  • 第6题:

    简述胆囊癌的病理分期(Nevin于1976年分期)?


    正确答案:Ⅰ期:肿瘤仅侵犯黏膜层的原位癌。
    Ⅱ期:肿瘤侵犯黏膜下和肌层。
    Ⅲ期: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但尚无淋巴结转移。
    Ⅳ期:胆囊壁全层累及,合并淋巴结转移。
    Ⅴ期:肿瘤侵犯肝或其他脏器伴胆总管周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 第7题:

    简述梅毒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梅毒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获得性梅毒可分为早期梅毒(病程小于2年)和晚期梅毒(病程大于2年);胎传梅毒可分为早期先天梅毒(患者小于2岁)和晚期先天梅毒(患者大于2岁)。

  • 第8题: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正确答案: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 第9题:

    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期可分为_____、_______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 第10题:

    填空题
    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期可分为_____、_______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 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直肠癌如何分期(改良Dukes分期)?

    正确答案: (1)直肠息肉;
    (2)注射疗法;
    (3)红外线凝固法;
    (4)胶圈套扎疗法;
    (5)手术疗法:
    A.痔单纯切除术;
    B.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C.血栓外痔剥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胃癌TNM分期中的淋巴结(N)分期。


    正确答案:NX:无法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
    N0:无淋巴结受累,
    N1:1-6枚淋巴结转移,
    N2:7-15枚淋巴结转移,
    N3:15枚以上淋巴结转移。

  • 第13题:

    简述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本病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全球性疾病,可发生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钩虫病流行区特别多见,程度也较重。
    【病因及发病机制】
    1.慢性失血成年男性引起缺铁常见原因是消化道慢性失血,老年人特别应警惕胃肠道恶性肿瘤;妇女常见的原因是月经量过多(放环);儿童期多因反复鼻出血、钩虫病;多次献血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黏膜出血,亦都是常见原因。
    2.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因饮食中缺乏足够量的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吸收和利用减低。当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就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和孪生儿,如给牛乳喂养而不及时添加辅助食物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3.铁的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因胃酸缺乏,或因胃空肠吻合,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均可影响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因长期胃酸缺乏,可导致铁的吸收不良;小肠疾病引起长期腹泻,不但影响铁吸收,且可随着大量肠上皮细胞脱落而致失铁。
    【临床表现】
    1.本病发展缓慢,常出现原发病的表现。
    2.贫血的表现和一般贫血相似,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昏眼花。症状常和贫血的严重程度相关,缺铁引起的贫血性心脏病较易发生左心衰竭。
    3.因组织缺铁而导致各种临床表现。因为许多影响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酶含有铁或为铁依赖酶。由于酶的活力降低可产生多方面临床表现:
    (1)患儿精神发育异常和行为改变,对外界反应差,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
    (2)劳动耐力降低。
    (3)缺铁影响小儿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T细胞数目减少等。
    (4)缺铁使抗寒能力降低,T水平减低。
    (5)严重贫血还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和外胚叶营养障碍,出现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和反甲,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及异食癖。
    【实验室检查】
    1.血象轻症患者可无贫血,严重患者可表现为典型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7pg,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明显扩大,大小不一。严重者血小板也可减少。
    2.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致密,胞质减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边缘不整齐。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低于15%。骨髓可染铁反映贮存铁含量。
    3.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浓度常低于8.9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常降至15%以下。
    4.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μg/L可作为缺铁依据。由于血清铁蛋白浓度稳定,与体内贮铁量的相关性好,可用于早期诊断和人群铁缺乏症的筛检。但患感染、炎症、肿瘤时,SF可升高。
    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再与球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缺铁时,FEP升高,FEP>4.5μg/gHb时有诊断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确立是否系缺铁引起的贫血和明确引起缺铁的病因。典型病例诊断不难,根据: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8.9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μg/L,FEP>4.5μg/gHb;骨髓铁染色阴性。上述实验指标中以骨髓可染铁及血清铁蛋白测定最有诊断意义,另外铁剂治疗试验也是确定本症方法之一。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后,短时期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于5~10天到达高峰,平均达0.06~0.08,以后又下降,随后血色素上升。但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慢性疾病,或胃肠吸收障碍,此种治疗反应可不明显。
    低色素性贫血尚可见于下列疾病: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家族史,周围血片可见多量靶形细胞,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均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
    2.慢性病性贫血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常伴有肿瘤或感染性疾病。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较罕见,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铁染色可见典型的环状铁粒幼细胞。
    【治疗】
    1.病因治疗病因或原发病确诊后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对于有潜在缺铁的因素均应想到有缺铁的可能,应尽早查明,给予补充,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缺铁性贫血。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常用药:硫酸亚铁,每片0.3g,每天3次;富马酸亚铁,每片0.2g,每天3次;葡萄糖酸亚铁,每片0.3g,每天3次。口服铁剂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100mg,每天3次,以保护铁不被氧化。胃酸促进铁游离、溶解、还原,故胃酸缺乏病人同时口服稀盐酸,可使铁稳定在亚铁状态,促进吸收。空腹服用吸收率高,但胃部刺激明显,进食时或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刺激,也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然后逐渐增加。忌茶,以防铁被鞣酸沉淀而影响铁吸收。用药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升高,7~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2个月恢复正常,继续用药3~6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
    (2)注射铁剂应慎用,掌握好适应证。
    1)口服铁剂后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无法耐受。
    2)消化道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或患有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3)严重消化道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性结肠炎。
    4)妊娠晚期亟待提高血红蛋白而分娩,或失血量较多。
    5)不易控制的慢性失血。
    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铁,含铁50mg/ml。患者所需铁的总量应准确计算,不应超量,以免引起急性铁中毒。计算方法:
    铁的总剂量(mg)=[150-患者Hb(g/L)]×体重(kg)×0.33
    首剂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以后每日或隔日肌注100mg,深部肌肉注射。
    注射铁剂后除局部肿痛外,尚可发生面部潮红,恶心,头痛,肌肉、关节痛和淋巴结炎,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 第14题: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1.缺铁原发病的表现:如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等;
    2.贫血的表现: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3.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
    4.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外,毛发干燥、指甲扁平、无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呈反甲。

  • 第15题: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①储存铁缺乏期(ID)
    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③缺铁性贫血期(IDA)

  • 第16题:

    简述消化期胃液分泌分期,分期特点。


    正确答案:头期: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多,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受食欲的影响十分明显。
    胃期:分泌胃液量约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和胃蛋白酶的含量也很高。
    肠期:肠期的胃液量分泌少,酸度不高,消化力也不很强。

  • 第17题:

    简述内痔分期?


    正确答案:分四期:
    第一期:只在排便时出血,痔块不脱出于肛门外;
    第二期: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还纳;
    第三期:痔脱出于肛门外需用手辅助才可还纳:
    第四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 第18题:

    试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缺铁性贫血可分为三期:(1)储存铁缺乏期:运铁蛋白<14μ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①血清铁饱和度<15%。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Hb。③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3)缺铁性贫血期: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②血清铁<10.7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③运铁蛋白饱和度<15%。④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⑤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或血液原卟啉>0.96μmol/L,或FEP/Hb>4.5μg/gHb。⑥血清铁蛋白<14μg/L。

  • 第19题:

    简述PVR的分期。


    正确答案: PVR分为A、B、C、D4级。
    1.A级,有玻璃体混浊和色素颗粒,此级无特异性
    2.B级,视网膜内表面皱褶,变硬,血管扭曲,裂孔边缘翻卷
    3.C级,有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襞,据皱襞所占的1~3个象限,再分为C1、C2和C3
    4.D级,在4个象限都有固定皱襞,再分为D1(宽漏斗)、D2(窄漏斗)、D3(闭合漏斗)。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消化期胃液分泌分期,分期特点。

    正确答案: 头期: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多,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受食欲的影响十分明显。
    胃期:分泌胃液量约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和胃蛋白酶的含量也很高。
    肠期:肠期的胃液量分泌少,酸度不高,消化力也不很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 缺铁性贫血可分为三期:(1)储存铁缺乏期:运铁蛋白<14μ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①血清铁饱和度<15%。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Hb。③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3)缺铁性贫血期: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②血清铁<10.7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③运铁蛋白饱和度<15%。④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⑤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或血液原卟啉>0.96μmol/L,或FEP/Hb>4.5μg/gHb。⑥血清铁蛋白<14μg/L。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