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说服对方的途径有哪些? A-传递者的说服意图;B-传递者的立场;C–双方面说服;D-分散注意力;E-传递者的唤起能力。 ()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最好提到或强化对方的利益,而不让对方感到纯粹的为自己争取利益。 ()如果接受者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的意图,心理上没有阻抗,对信息的接受就好,易于转变态度。 ()信息可以通过印发消极的情绪起作用,被称为唤起恐惧效应。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当呈现一个有说服力的信息,同时承认并且回应了主要反对观点。 重复信息。沟通信息重复信息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关系。 ()。如果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接受者对传递者的防御和阻抗,从而促进态度的转变。
第5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6题:
建设性沟通的本质是()。
第7题: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说服过程中信息传递所关联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
第8题:
沟通过程中,接收者的任务是()。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在沟通信息方面,能唤起人们高强度的畏惧的信息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
在沟通信息方面,口头传递比书面传递效果差
在沟通信息方面,面对面的沟通比通过大众传媒的沟通效果好。
高频率的重复,说服效果较好
第12题:
差距
可信
警告
意图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与听众类似的沟通者比与听众不类似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第17题:
信息传递者方面的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有()。
第18题:
在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中,与“传递者”相关联,可能影响到说服效果的因素有()
第19题: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第20题:
态度转变的最直接的原因()。
第21题:
传递者的吸引力
说服者的意图
沟通信息
情境
第22题:
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越大,态度的实际改变也就越大
信息的呈现方式很重要,在本例中,人力资源部部长最好和员工面对面的单独交谈
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越大,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个界限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
第23题:
说服的意图
传递者的立场
传递者的威信
说服者的吸引力
第24题:
说服信息要求的态度与实际态度差距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一开始就同意说服者的观点时,单面说服效果好
在说服信息很复杂的时候,听觉信息的效果最好
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程度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