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下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235级。墙梁示意图 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 sv/s最接近于()。A0.146B0.1599C0.167D0.183

题目
单选题
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下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235级。墙梁示意图 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 sv/s最接近于()。
A

0.146

B

0.1599

C

0.167

D

0.183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下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235级。墙梁示意图 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 sv/s最接近于()。A 0.146B 0.1599C 0.167D 0.183”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知基础梁上墙体高12m,墙厚为370mm,单面抹灰,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柱距6m,基础梁长5.95m,伸入支座0.5m,混凝土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370mm450mm(按自承重墙梁分析)。
    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组合系数和跨中轴力系数,分别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0884;2、032
    B、0、0940;2、156
    C、0、0984;2、032
    D、0、0884;2、221

    答案:A
    解析:
    净跨ln=5.95-20.5=4.95m;支座中心距离 lc=5.45m,而1.1ln=5.445m,故计算跨度l0=5.445m,墙体总高:H=12m>l0,故取,hw=20=5.445m,H0=hw+hb/2=5.445+0.45/2=5.670m。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式(7.3.6-3、7.3.6-5)计算,对于自承重墙梁:

  • 第2题:

    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300级。



    1.墙梁承受的荷载及计算简图如图4-29所示,则使用阶段托梁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轴向拉力的偏心距e0最接近于(  )m。

    A、0.567
    B、0.596
    C、0.608
    D、0.623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已知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C25混凝土,纵筋用HRB335级钢筋,箍筋用HPB300级钢筋,as=35mm。

    6.若此梁的受弯纵筋As=675.8mm2,受扭纵筋Astl=218.4mm2,受扭箍筋Astl/s=0.2mm2/mm,受剪箍筋Asv/s=0.37mm2/mm,则此梁最后纵筋配筋与下列哪一项最为接近?(  )



    答案:A
    解析:
    验算最小配筋率如下:



    由此可知,A项配筋最为接近。

  • 第4题:

    已知柱间基础上的承重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4-22所示,柱间距6m,基础梁长5.45m,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240mm×450m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箍筋为HPB235。

    墙梁跨中截面的计算高度值(m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5150
    B.5335
    C.5375
    D.5450

    答案:C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3条第1款规定,已知lc=5.15m,ln=4.85m,1.1ln=1.1×4.85=5.335m,故l0=5.15m,H=15m>l0,故取hw=l0=5.15m;则墙梁跨中截面的计算高度为:H0=hw+hb/2=5150+450/2=5375m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已知基础梁上墙体高12m,墙厚370mm,单面抹灰,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柱距6m,基础梁长5.95m,伸入支座0.5m,混凝土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370mm×450mm(按自承重墙梁分析)。

    已知荷载设计值Q2=120.5kN,则使用阶段的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公式右端的剪力值最接近于(  )kN。(《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式(7.3.8))

    A. 98.4
    B. 101
    C. 134.2
    D. 147.8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已知柱间基础上的承重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4-22所示,柱间距6m,基础梁长5.45m,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240mm×450m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箍筋为HPB235。

    若已知墙梁计算跨度l0=5150mm,则《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式(7.3.6-1)中,公式右端的值(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63
    B.69
    C.75
    D.80

    答案:A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6条计算如下:
    托梁自重为:1.2×25×0.24×0.45=3.24kN/m;
    墙体自重为:1.2×[19×0.24×(15×5.15-1×2.4)]/5.15=79.53kN/m;
    根据第7.3.4条第1款第3项规定,作用在自承重墙梁的荷载为:
    Q2=3.24+79.53=82.77kN/m;
    M2=Q2l02/8=82.77×5.152/8=274.4kN·m;
    根据式(7.3.6-4)计算,洞口对托梁弯矩的影响系数为:
    ψM=4.5-10×a/l0=4.5-10×1.07/5.15=2.422;
    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系数为:
    αM=0.8ψM(1.7hb/l0-0.03)=0.8×2.442×(1.7×0.45/5.15-0.03)=0.23;
    则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为:Mb=αMM2=0.23×274.4=63.11kN·m。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7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梁局部平面图如图1-28所示。梁L1截面(单位:mm) 300x500,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335。关于梁L1两端截面A、C梁顶配筋及跨中截面B梁底配筋(通长,伸入两端梁、柱内,且满足锚固要求),有以下4组配置。试问,哪一组配置与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最为接近?提示:不必验算梁抗弯、抗剪承载力。




    答案:D
    解析:
    (D) 解答:根据《高规》第6.1.8条及条文说明,梁L1与框架柱相连的A端按框架梁抗震要求设计,与框架梁相连的C端,可按次梁非抗震要求设计,(A)不合理。

  • 第8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办公楼局部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均为办公室),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梁、柱纵向钢筋HRB400钢筋,楼板纵向钢筋及梁、柱箍筋为HRB335钢筋。
    假设,KL1梁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160kN,扭矩设计值T=36kN,m,截面受扭塑性抵抗距Wt=2.475 x 107mm3,受扭的纵向普通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形式如下图所示。试问,以下何项箍筋配置与计算所需要的箍筋最为接近?提示: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3〇mm,as=40mm。


    答案:C
    解析:
    (C)

  • 第9题:

    已知基础梁上墙体高12m,墙厚370mm,单面抹灰,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柱距6m,基础梁长5.95m,伸入支座0.5m,混凝土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370mm×450mm(按自承重墙梁分析)。

    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组合系数αM和跨中轴力系数ηN最接近于(  )。

    A. 0.0884;2.032
    B. 0.0884;2.221
    C. 0.0940;2.156
    D. 0.0984;2.032

    答案:A
    解析:

  • 第10题:

    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300级。



    2.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sv/s最接近于(  )。

    A.0.13
    B.0.1599
    C.0.167
    D.0.183

    答案:C
    解析:
    Vb=βvV2=0.5×94.88×4.85/2=115.04kN;
    0.25fcbhb0=0.25×14.3×240×405=347.49kN>Vb,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ftbhb0=0.7×1.43×240×405=97.3kN<Vb;
    应按计算配置箍筋,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1题:

    按下列条件确定。图为某办公楼底层局部承重横墙的示意图。墙体厚240mm,横墙间距6m,采用Mu10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试验算外纵墙上截面为b×h=240mm×400mm的钢筋混凝土挑梁下砖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kN),并指出其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2.7
    B.159.3
    C.166.9
    D.191.1

    答案:D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2.4条规定,已知局部受压面积为:Al=1.2bh=1.2×240×400=115200mm2;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γ=1.5;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为:η=0.7;又f=1.58,则局部受压承载力为:
    ηγfAl=0.7×1.5×1.58×115200=191117N=191.1kN。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2题:

    单选题
    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sv/s最接近于(  )。
    A

    0.13

    B

    0.1599

    C

    0.167

    D

    0.18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8条规定,剪力设计值为:Vb=βvV2=0.5×94.88×4.85/2=115.04kN;0.25fcbhb0=0.25×14.3×240×405=347.49kN>Vb,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3.7条式(6.3.7)规定,0.7ftbhb0=0.7×1.43×240×405=97.3kN<Vb,应按计算配置箍筋。
    根据《混规》第6.3.4条式(6.3.4-2),Asv/s=(Vb-0.7ftbhb0)/(1.25hb0fyv)=(115040-97300)/(1.25×405×270)=0.13。

  • 第13题:

    假定,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梁跨度为5.4m,截面尺寸b×h=250mm×4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该梁的跨中受拉区纵筋As=620mm2,受扭纵筋Astl=280mm2(满足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要求),受剪箍筋Asvl/s=0.112mm2/mm,受扭箍筋Astl/s=0.2mm2/mm,试问,该梁跨中截面配筋应取下图何项?(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假定,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下,梁跨度为5.4m,截面尺寸b×h=250mm×4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该梁的跨中受拉区纵筋As=620mm2,受扭纵筋Astl=280mm2(满足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要求),受剪箍筋Asvl/s=0.112mm2/mm,受扭箍筋Astl/s=0.2mm2/mm,试问,该梁跨中截面配筋应取下图何项?(  )[2014年真题]






    答案:B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2.5条规定,沿截面周边布置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故该梁截面上、中、下各配置2根抗扭纵筋,Astl/3=280/3=93.3mm2,
    顶部和中部选



    (As=157.1mm2>93mm2)。
    底面纵筋620+93.3=713.3mm2,



    (As=763.4mm2>713.3mm2)。



    箍筋直径选φ8,



    取s=150mm。

  • 第15题:

    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300级。



    2.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sv/s最接近于(  )。

    A、0.13
    B、0.1599
    C、0.167
    D、0.183

    答案:C
    解析:
    Vb=βvV2=0.5×94.88×4.85/2=115.04kN;
    0.25fcbhb0=0.25×14.3×240×405=347.49kN>Vb,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ftbhb0=0.7×1.43×240×405=97.3kN<Vb;
    应按计算配置箍筋,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已知柱间基础上的承重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4-22所示,柱间距6m,基础梁长5.45m,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240mm×450m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箍筋为HPB235。

    施工阶段托梁的弯矩及剪力设计值承载力为(  )。

    A.46kN·m;34kN
    B.54kN·m;72kN
    C.65kN·m;46kN
    D.72kN·m;112kN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托梁自重为:3.24kN/m;
    墙体自重为:1.2×19×0.24×(2.4×5.15-1×2.4)/5.15=10.58kN/m;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4条第1款规定,作用在托梁上的均布荷载为:3.24+10.58=13.82kN/m;
    则施工阶段托梁的弯矩设计值为:M=13.82×5.152/8=45.83kN·m,剪力设计值为:V=13.82×4.85/2=33.52kN。

  • 第17题:

    已知基础梁上墙体高12m,墙厚370mm,单面抹灰,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柱距6m,基础梁长5.95m,伸入支座0.5m,混凝土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370mm×450mm(按自承重墙梁分析)。

    托梁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计算,若已知αM=0.0850,ηN=2.150,假设墙梁的计算跨度l0=5.500m,则轴心力至纵向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e最接近于(  )mm。

    A. 46
    B. 54
    C. 57
    D. 65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某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总层数四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8级。其中一榀框架立面如图4-4所示,托墙梁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500mm,柱、墙均居轴线中。

    假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试问,下列说法何项错误?(  )

    A.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砖砌体墙,先砌墙后浇筑框架。墙厚240mm,砌筑砂浆等级为M10,选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
    B.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小砌块砌体墙,先砌墙后浇筑框架。墙厚190mm,砌筑砂浆等级为Mb10,选用MU10级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C.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砖砌体墙,先砌墙后浇筑框架。墙厚240mm,砌筑砂浆等级为M10,选用MU15级混凝土多孔砖
    D.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小砌块砌体墙。当满足抗震构造措施后,尚应对其进行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8条和第7.5.4条规定,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②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抗震验算,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其余情况,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③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④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⑤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

  • 第19题:

    已知基础梁上墙体高12m,墙厚370mm,单面抹灰,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柱距6m,基础梁长5.95m,伸入支座0.5m,混凝土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370mm×450mm(按自承重墙梁分析)。

    在施工阶段,托梁所受的弯矩与剪力设计值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

    A. M=74.49kN·m;V=49.75kN
    B. M=35.98kN·m;V=74.49kN
    C. M=35.98kN·m;V=145.87kN
    D. M=35.98kN·m;V=152.13kN

    答案:A
    解析:

  • 第20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办公楼局部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均为办公室),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梁、柱纵向钢筋为HRB400钢筋,楼板纵向钢筋及梁、柱箍筋为HRB335钢筋。

    假设,KL1梁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160kN,扭矩设计值T=36kN·m,截面受扭塑性抵抗距Wt=2.475×107mm3,受扭的纵向普通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ζ=1.0,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1.0,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形式如图2-13所示。试问,以下何项箍筋配置与计算所需要的箍筋最为接近?(  )
    提示: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30mm,as=40mm。


    答案:C
    解析:

  • 第21题:

    已知柱间基础上的承重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4-22所示,柱间距6m,基础梁长5.45m,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240mm×450m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箍筋为HPB235。

    若已知荷载设计值Q2=150kN/m,则使用阶段的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规范式7.3.8)验算时公式右端的剪力值(kN)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139
    B.150
    C.167
    D.182

    答案:D
    解析:
    净跨为:ln=5.45-2×0.3=4.85m;
    托梁支座边剪力设计值为:V=150×4.85/2=363.75kN;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8条式(7.3.8)规定,对于有洞口自承重墙梁,考虑组合作用的托梁剪力系数为:βv=0.5,则剪力值为:
    Vb=βvV=0.5×363.75=181.88kN。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2题:

    某刚性方案房屋中设置混凝土构造柱GZ的横墙局部平面如图4-26所示。构造柱尺寸为240mm×240mm,墙厚240mm;计算高度H0=3.8m。砖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和M5混合砂浆砌筑(B级施工质量控制等级)。构造柱采用C25级混凝土,配置HRB335级纵筋414,HPB235级箍筋Φ6@100。该横墙单位长度的轴压承载力接近于(  )kN/m。

    A.424.3
    B.447.6
    C.870.5
    D.984.8

    答案:A
    解析:

  • 第23题:

    已知柱间基础上的承重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4-22所示,柱间距6m,基础梁长5.45m,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240mm×450m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箍筋为HPB235。

    托梁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计算,若已知αM=0.250,ηN=2.032,假设墙梁的跨中计算高度H0=5.450m,由荷载Q2引起的跨中弯矩值M2=315kN·m,则轴心力至纵向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e(m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670
    B.550
    C.490
    D.450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为:Mb=αMM2=0.250×315=78.75kN·m,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6条式(7.3.6-2)计算,轴心拉力设计值为:Nbt=ηN M2/H0=2.032×315/5.450=117.45kN;
    e0=Mbt/Nbt=0.67m>0.5(hb-as-a′s)=0.5×(0.45-2×0.045)=0.18m,
    为大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力至纵向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为:
    e=e0-h/2+as=670-450/2+45=490m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