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测量程序同时测定此校准物和实际样品,所得结果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
分别用常规测量方法与参考测量程序测定此校准物,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两个临床实验室用同一测量程序测定此校准物,其彼此间所得结果一致程度
实验室内,两个不同检测体系对校准物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两个实验室,用两种测量方法测定此校准物,彼此间测量数据的一致程度
第1题:
精密度是指( )。
A.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B.测量值与回收率接近的程度
C.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D.测量方法排除干扰的能力
E.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第2题:
用同一问卷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是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测量同-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
第6题:
校准物的互通性是指()
第7题:
偏倚是指()
第8题:
国家标准的规定
实验室校准规范的要求
检定规程的规定
预先规定的条件
第9题:
校准和测量能力是指“常规条件下供给用户的校准和测量能力”
每一项校准项目的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水平越高
同一个校准项目,每一次校准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可能是不同的
计量技术机构的每一项校准项目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应向顾客公布
第10题:
实验室内,两个不同检测体系对校准物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指分别用两个测量程序同时测定此校准物和实际样品,所得结果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
两个临床实验用同一测量程序测定此校准物,其彼此间所得结果一致程度
分别用常规测量方法与参考测量程序测定此校准物,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两个实验室,用两种测量方法测定此校准物,彼此间测量数据的一致程度
第11题:
国家标准的规定
实验室校准规范的要求
检定规程的规定
预先规定的条件
第12题:
一级校准
二级校准
溯源性好的校正物
质控物
以上均不可
第13题:
A.可用于描述测量、测量方法或测量程序
B.溯源链是指计量学级别由低到高、交替出现的测量程序和校准物
C.溯源性中参考标准在检验医学中可简单理解为参考物质或参考测量程序
D.溯源性是测量结果(标准的值一般也是测量结果)的属性
E.溯源链越短,测量不确定度往往越大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在不同溯源阶段中测量参考物质或标准品时,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与用这些测量方法测量实际样品时测量结果的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是指临床检验参考物质或校准品的()
A互通性
B一致性
C准确性
D有效性
E特异性
第17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测量同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
第18题:
计量学溯源性是()
第19题:
测量的属性
测量结果的属性
校准的属性
测量程度的满性
测量方法的属性
第20题:
互通性
一致性
准确性
有效性
特异性
第21题:
用两个测量程序同时测定此校准物和实际样品,所得结果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
分别用常规测量方法与参考测量程序测定此校准物,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两个临床实验室用同一测量程序测定此校准物,其彼此间所得结果一致程度
实验室内,两个不同检测体系对校准物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两个实验室,用两种测量方法测定此校准物,彼此间测量数据的一致程度
第22题:
测量结果的属性
测量程序的属性
校准的属性
测量的属性
测量方法的属性
第23题:
可用于描述测量、测量方法或测量程序
溯源链是指计量学级别由低到高、交替出现的测量程序和校准物
溯源性中的参考标准在检验医学领域可简单理解为参考物质或参考测量程序
溯源性是测量结果(标准的值一般也是测量结果)的属性
溯源链越短,测量不确定度往往越大
第24题:
待测物测定值与真值的一致性程度
待测物测定值与可接受参考值之间的差异
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短时间内,同一实验室同一方法同一仪器同一操作者获得的独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即测定数据的离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