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审计成本
减少审计风险
提高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1题:
《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 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
第2题:
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第3题:
选用审计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第4题: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标准不适当,内部审计师可以自行确定审计标准。
第5题:
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和审计档案、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方法,检查下列事项()。
第6题:
审计人员选用审计方法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7题:
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
适当的抽样方法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第8题:
第9题: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越强,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可以减少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较高,就可以相对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可以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第10题:
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适当的抽样方法
第11题:
降低审计成本
减少审计风险
提高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12题: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越强,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可以减少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较高,就可以相对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可以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第13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的因素的有()。
第14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妥善地化解人际冲突,可以采取()等化解方法。
第15题:
已采取的审计措施难以获取适当、充分审计证据,采取替代审计措施仍无法获取审计证据的,可以不作出审计结论。
第16题:
()不是审计方法选用的基本原则。
第17题:
试论审计方法的选用。
第18题: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越强,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可以减少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较高,就可以相对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
通常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较低时,就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可以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第19题:
依靠群众选择审计方法
依据审计方式选择审计方法
依据审计人员素质选择审计方法
根据审计结论的保证程度选择审计方法
第20题:
第21题:
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适当的抽样方法
第22题:
第23题:
以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正确选用审计技术方法
根据审计目的选用审计方法
根据审计方式选用审计方法
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用审计方法
第24题:
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方法的选用
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
审计机构对审计工作的管理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