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三十三)  【给定资料】  1.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据该中心杜主任介绍,他们救助的儿童约70%是乞讨儿童,10%是盲目进京打工的,10%是由于身体、智力有缺陷而被抛弃的,10%是和家里怄气临时出走的。  杜主任表示,由于中心的软件、硬件设施功能还达不到要求,有一部分智障孩子进不来。目前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北郊的一家托管医院。“其实这类孩子属于救助的范围,但我们目前的能力确实达不到。”  杜主任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情:去年,吉林一个离家出走的

题目
问答题
(三十三)  【给定资料】  1.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据该中心杜主任介绍,他们救助的儿童约70%是乞讨儿童,10%是盲目进京打工的,10%是由于身体、智力有缺陷而被抛弃的,10%是和家里怄气临时出走的。  杜主任表示,由于中心的软件、硬件设施功能还达不到要求,有一部分智障孩子进不来。目前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北郊的一家托管医院。“其实这类孩子属于救助的范围,但我们目前的能力确实达不到。”  杜主任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情:去年,吉林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被长春救助站发现。女孩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是北京怀柔人,被拐卖到了东北。长春警方立即与北京怀柔警方核实,但查来查去没有结果。后来,长春救助站在当地发出一个寻亲公告,女孩的父亲看到公告后来到救助站。这时,救助站工作人员才知道,她家就在长春附近,这个女孩一直在编故事、说谎话。另一件是一个叫王迈的14岁聋哑女孩,上学途中被拐骗,在翠微大厦偷包当场被抓。因为她是未成年人,被送到救助站。“聋哑孩子本来就倔强,她不愿待在救助站里,晚上一直哭喊,还用头撞墙,闹得整个屋子的孩子都不能休息。折腾了一个星期,有一天上厕所时她翻墙跑了,后来又被巡警送了回来。”为了能弄清这个孩子的家庭住址,救助站专门从北京聋哑协会请人与小女孩交流,但也没打听出孩子的家庭住址。她只知道爸爸的名字,住在渠县,但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省的。救助站根据这条线索在全国找渠县,最后找到四川渠县的公安机关,排查了几个同名同姓的人后,才找到女孩的父亲。  流浪儿童被救助后,对他们应进行怎样的教育?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李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尚属于新的工作领域,一切规律性的工作都正在摸索中,目前,他们对受助的儿童主要进行心理矫正,同时尽可能使其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  2.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朱站长说,由于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父母被判刑,或是隔代教养等原因,不少流浪儿童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在接受救助后,有的不愿重返家庭,有的则经常哭闹或损坏公共物品,这耗费了工作人员很多的精力,给开展新的救助工作增加了难度。朱站长指出,多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依照《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给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住所、食物、医疗等,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  他强调,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往往忽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认知结构、辨认能力和生活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朱站长还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新设立的机构,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嫌弃情绪。在部分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专业、法律专业、心理专业、网络信息专业等人才资源不足。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问题】  针对“给定资料1、2”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未保中心”软硬件设施功能不完善导致救助范围有限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积极联系政府及相关组织,加大对“未保中心”的各项投入,加强“未保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救助能力,扩大救助范围。
(2)针对多数“未保中心”工作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而心理辅导较弱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聘请相关心理学专家,提高员工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积极缓解多数流浪儿童的冷漠、孤僻心理。
(3)针对“未保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咨询或聘用相关心理学专家和教育学专家,根据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4)针对“未保中心”的一些老员工忽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而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加强对新老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具体实践的认识,督促他们加强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5)针对“未保中心”专业人才缺乏且各项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与政府、高校加强沟通,努力引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同时参照各地先进经验并咨询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中心工作的各项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三十三)  【给定资料】  1.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据该中心杜主任介绍,他们救助的儿童约70%是乞讨儿童,10%是盲目进京打工的,10%是由于身体、智力有缺陷而被抛弃的,10%是和家里怄气临时出走的。  杜主任表示,由于中心的软件、硬件设施功能还达不到要求,有一部分智障孩子进不来。目前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北郊的一家托管医院。“其实这类孩子属于救助的范围,但我们目前的能力确实达不到。”  杜主任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情:去年,吉林一个离家出走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2 0 1 1年初,1 0岁的小平被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收留。由于父母均为残疾人,小平的家里很穷。他读了几年小学,由于成绩不理想,再加上家里也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上学,后来就辍学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不善表达,他很少说话。虽然与其他孩子相处友好,但是有自卑、防备心理。他每天都会外出拣废旧瓶子卖了赚钱。小平在救助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得到中心工作人员的表扬和奖品,小平特别爱惜这些奖品。


    [问题]


    1.请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小平的现实资源情况。


    2.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试评估小平和他父母各自的需要。






    答案:
    解析:

    1.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内外影响力分析范式中,人被看作是发展和成长的。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的,是成长的。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


    针对小平没有读完小学,没有文化知识、不善表达以及他自卑、防备别人的心理特点,社会工作者首先应提供帮助使小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首先,要帮助小平继续接受教育,教他读书识字,同时还要与小平的家庭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与家乡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当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起从不同角度给予小平和他的家庭帮助。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小平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小平和他父母各自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1)小平的需要


    ①心理表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小平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使他树立自信心理,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接受教育的需要。小平正值求知年龄,需要通过多方支援,提供小平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③人际交往的需要。小平需要和同辈群体接触、交流,应该鼓励他克服自卑、防备心理,多交朋友。④获得关爱、支持、鼓励的需要。小平需要回归家庭,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需要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2)小平父母的需要①解决家庭经济困难;②增加与小平的交流沟通机会。


  • 第2题:

    对于离家出走的孩子,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将他们安置在儿童保护中心;对发现有被虐待危险的孩子,则要提早进行预防。这说明社会工作者在接案时应注意( )。

    A.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B.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C.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D.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答案:C
    解析:
    社会工作者要谨记,并非每个案例都是从接案开始的,遇到紧急情况(如自杀、性暴力问题)时,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直接进入干预程序。社会工作者要辨别服务对象问题的迫切性和严重程度,从而决定何时、如何开始工作。例如,对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说,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将他们安置在儿童保护中心;对发现有被虐待危险的孩子,则要提早进行预防。这些都需要决定是否跳过接案阶段,而提供紧急介入服务。

  • 第3题:

    一对残疾人夫妇生了个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残障照顾孩子能力有限,他们来到了社工机构来寻求社工的帮助。此时,社工需要为他们提供()服务。

    A:促进儿童成长健康
    B: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C:救助和保护儿童
    D:为其提供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

    答案:B
    解析:
    考点:帮助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 第4题:

    街头救助主要是指借助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而开展的救助活动。在郑州市火车站等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段,真周市儿童保护中心建立了固定建筑物以接待前来寻求救助的生活无着落者,其中包括流浪儿童。街头救助站的摊位上备有饮用水、事物及药物,对前来求助的流浪儿童给予及时帮助。另外,中心还通过上街巡回的救助车了解流浪儿童的情况,并及时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 问题: 上述案例中,街头救助属于外展服务,结合案例,请解释何谓外展服务?请举例说明救助领域的其他工作方法。


    正确答案: 救助领域的外展服务是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服务的重要方法,这是工作人员走出服务机构、走进流浪乞讨人员,同他们交往,向他们提供服务,以使其走出边缘状态的工作方法。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除了外展服务外,还包括流浪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矫正、教育和技能培训、跟踪回访等;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以及遭受旁人的冷遇和其实,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比较消极和被动,社会工作者应该培养其走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对于那些可塑的流浪人员,可以培训一技之长,作为其今后谋生的手段,如电焊工、理发师和其他技工等;跟踪回访是为了巩固流浪儿童返乡回家效果而开展的活动,即对已经回到原来家庭的原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和访问,了解儿童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困难,协助解决某些问题,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巩固其融入主流社会的成果的工作方法。

  • 第5题:

    《儿童权利公约》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传达和承载的都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儿童观念,要求我们这样看待儿童()

    • A、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 B、孩子是未成年人
    • C、孩子是有潜力的人
    • D、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人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郑州市少儿中心在郑州市区流浪少年儿童活动人次较多的地方设立"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它是中心,工作向社会的延伸是对继续流浪街头、不愿意进人中心的流浪少年儿童实施的救助保护措施这种模式扩大了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的范围与覆盖面,同时也是帮助流浪少年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一个有效的干预途径。郑州市少儿中心对流浪乞讨人员韵救助属于()。

    • A、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
    • B、服务机构内的救助
    • C、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 D、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
    • E、重复出现流浪乞讨行为的跟踪救助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材料:昨天,郑老师到其他学校做辅导报告。当他刚准备离开学校时,只见校园一角,一个孩子在哭泣。他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个孩子又受同学欺负了。郑老师帮其擦干眼泪,这才发现,孩子面部多处烧伤,是个残疾孩子。后经打听才知道,他叫杜青,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事故,面部和身上多处被烧伤,成天流口水。杜青由于伤残受人歧视,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有人嫌弃他影响了班上的成绩,加上长得丑陋,杜青幼小的心灵被严重扭曲。家长的心理负担也很重,并开始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得知杜青的遭遇,郑老师心疼得要命:“残疾的孩子也是孩子啊,他们更应该得到关爱!”从此,他开始一次次地家访,耐心劝导杜青的家长,多关心爱护杜青。他自己也三天两头到学校了解杜青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杜青聊天、做游戏。在郑老师的关怀下,杜青的心灵创伤被抚平了,欢乐重新回到他的身边。郑老师的爱心也感动了家长、老师和学生,他们把同样的爱心奉献给杜青,让杜青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郑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街头救助主要是指借助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而开展的救助活动。在郑州市火车站等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段,真周市儿童保护中心建立了固定建筑物以接待前来寻求救助的生活无着落者,其中包括流浪儿童。街头救助站的摊位上备有饮用水、事物及药物,对前来求助的流浪儿童给予及时帮助。另外,中心还通过上街巡回的救助车了解流浪儿童的情况,并及时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 问题: 上述案例中,街头救助属于外展服务,结合案例,请解释何谓外展服务?请举例说明救助领域的其他工作方法。

    正确答案: 救助领域的外展服务是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服务的重要方法,这是工作人员走出服务机构、走进流浪乞讨人员,同他们交往,向他们提供服务,以使其走出边缘状态的工作方法。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除了外展服务外,还包括流浪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矫正、教育和技能培训、跟踪回访等;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以及遭受旁人的冷遇和其实,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比较消极和被动,社会工作者应该培养其走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对于那些可塑的流浪人员,可以培训一技之长,作为其今后谋生的手段,如电焊工、理发师和其他技工等;跟踪回访是为了巩固流浪儿童返乡回家效果而开展的活动,即对已经回到原来家庭的原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和访问,了解儿童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困难,协助解决某些问题,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巩固其融入主流社会的成果的工作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三十三)  【给定资料】  1.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据该中心杜主任介绍,他们救助的儿童约70%是乞讨儿童,10%是盲目进京打工的,10%是由于身体、智力有缺陷而被抛弃的,10%是和家里怄气临时出走的。  杜主任表示,由于中心的软件、硬件设施功能还达不到要求,有一部分智障孩子进不来。目前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北郊的一家托管医院。“其实这类孩子属于救助的范围,但我们目前的能力确实达不到。”  杜主任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情:去年,吉林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被长春救助站发现。女孩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是北京怀柔人,被拐卖到了东北。长春警方立即与北京怀柔警方核实,但查来查去没有结果。后来,长春救助站在当地发出一个寻亲公告,女孩的父亲看到公告后来到救助站。这时,救助站工作人员才知道,她家就在长春附近,这个女孩一直在编故事、说谎话。另一件是一个叫王迈的14岁聋哑女孩,上学途中被拐骗,在翠微大厦偷包当场被抓。因为她是未成年人,被送到救助站。“聋哑孩子本来就倔强,她不愿待在救助站里,晚上一直哭喊,还用头撞墙,闹得整个屋子的孩子都不能休息。折腾了一个星期,有一天上厕所时她翻墙跑了,后来又被巡警送了回来。”为了能弄清这个孩子的家庭住址,救助站专门从北京聋哑协会请人与小女孩交流,但也没打听出孩子的家庭住址。她只知道爸爸的名字,住在渠县,但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省的。救助站根据这条线索在全国找渠县,最后找到四川渠县的公安机关,排查了几个同名同姓的人后,才找到女孩的父亲。  流浪儿童被救助后,对他们应进行怎样的教育?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李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尚属于新的工作领域,一切规律性的工作都正在摸索中,目前,他们对受助的儿童主要进行心理矫正,同时尽可能使其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  2.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朱站长说,由于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父母被判刑,或是隔代教养等原因,不少流浪儿童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在接受救助后,有的不愿重返家庭,有的则经常哭闹或损坏公共物品,这耗费了工作人员很多的精力,给开展新的救助工作增加了难度。朱站长指出,多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依照《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给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住所、食物、医疗等,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  他强调,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往往忽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认知结构、辨认能力和生活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朱站长还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新设立的机构,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嫌弃情绪。在部分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专业、法律专业、心理专业、网络信息专业等人才资源不足。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问题】  针对“给定资料1、2”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未保中心”软硬件设施功能不完善导致救助范围有限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积极联系政府及相关组织,加大对“未保中心”的各项投入,加强“未保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救助能力,扩大救助范围。
    (2)针对多数“未保中心”工作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而心理辅导较弱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聘请相关心理学专家,提高员工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积极缓解多数流浪儿童的冷漠、孤僻心理。
    (3)针对“未保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咨询或聘用相关心理学专家和教育学专家,根据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4)针对“未保中心”的一些老员工忽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而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加强对新老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具体实践的认识,督促他们加强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5)针对“未保中心”专业人才缺乏且各项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与政府、高校加强沟通,努力引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同时参照各地先进经验并咨询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中心工作的各项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五十二)  【给定资料】  1.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据该中心杜主任介绍,他们救助的儿童约70%是乞讨儿童,10%是盲目进京打工的,10%是由于身体、智力有缺陷而被抛弃的,10%是和家里怄气临时出走的。  杜主任表示,由于中心的软件、硬件设施功能还达不到要求,有一部分智障孩子进不来。目前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北郊的一家托管医院。“其实这类孩子属于救助的范围,但我们目前的能力确实达不到。”  杜主任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情:去年,吉林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被长春救助站发现。女孩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是北京怀柔人,被拐卖到了东北。长春警方立即与北京怀柔警方核实,但查来查去没有结果。后来,长春救助站在当地发出一个寻亲公告,女孩的父亲看到公告后来到救助站。这时,救助站工作人员才知道,她家就在长春附近,这个女孩一直在编故事、说谎话。另一件是一个叫王迈的14岁聋哑女孩,上学途中被拐骗,在翠微大厦偷包当场被抓。因为她是未成年人,被送到救助站。“聋哑孩子本来就倔强,她不愿待在救助站里,晚上一直哭喊,还用头撞墙,闹得整个屋子的孩子都不能休息。折腾了一个星期,有一天上厕所时她翻墙跑了,后来又被巡警送了回来。”为了能弄清这个孩子的家庭住址,救助站专门从北京聋哑协会请人与小女孩交流,但也没打听出孩子的家庭住址。她只知道爸爸的名字,住在渠县,但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省的。救助站根据这条线索在全国找渠县,最后找到四川渠县的公安机关,排查了几个同名同姓的人后,才找到女孩的父亲。  流浪儿童被救助后,对他们应进行怎样的教育?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李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尚属于新的工作领域,一切规律性的工作都正在摸索中,目前,他们对受助的儿童主要进行心理矫正,同时尽可能使其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  2.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朱站长说,由于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父母被判刑,或是隔代教养等原因,不少流浪儿童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在接受救助后,有的不愿重返家庭,有的则经常哭闹或损坏公共物品,这耗费了工作人员很多的精力,给开展新的救助工作增加了难度。朱站长指出,多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依照《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给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住所、食物、医疗等,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  他强调,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往往忽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认知结构、辨认能力和生活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朱站长还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新设立的机构,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嫌弃情绪。在部分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专业、法律专业、心理专业、网络信息专业等人才资源不足。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问题】  针对“给定资料1、2”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未保中心”软硬件设施功能不完善导致救助范围有限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积极联系政府及相关组织,加大对“未保中心”的各项投入,加强“未保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救助能力,扩大救助范围。
    (2)针对多数“未保中心”工作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而心理辅导较弱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聘请相关心理学专家,提高员工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积极缓解多数流浪儿童的冷漠、孤僻心理。
    (3)针对“未保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咨询或聘用相关心理学专家和教育学专家,根据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4)针对“未保中心”的一些老员工忽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而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加强对新老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具体实践的认识,督促他们加强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5)针对“未保中心”专业人才缺乏且各项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问题,建议“未保中心”与政府、高校加强沟通,努力引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同时参照各地先进经验并咨询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中心工作的各项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材料:某天,郑老师到其他学校做辅导报告。当他刚准备离开学校时,只见校园一角,一个孩子在哭泣。他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个孩子又受同学欺负了。郑老师帮其擦干眼泪,这才发现,孩子面部多处烧伤,是个残疾孩子。郑老师后来经过打听知道,这个孩子叫杜青,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事故,面部和身上多处被烧伤,成天流口水。杜青由于伤残受人歧视,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有人嫌弃杜青影响了班级的考试成绩,加上他觉得自己长得丑陋,所以他幼小的心灵被严重扭曲。家长的心理负担也很重,放弃了对孩子的培养。得知杜青的遭遇,郑老师心疼得要命:“残疾的孩子也是孩子啊,他们更应该得到关爱!”从此,他开始一次次地进行家访,耐心劝导杜青的家长,多关心爱护杜青。他自己也三天两头到学校了解杜青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杜青聊天、做游戏。在郑老师的关怀下,杜青的心灵创伤被抚平了,欢乐重新回到他的身边。郑老师的爱心也感动了家长、老师和学生,他们把同样的爱心奉献给杜青,让杜青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郑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郑州市少儿中心在郑州市区流浪少年儿童活动人次较多的地方设立"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它是中心,工作向社会的延伸是对继续流浪街头、不愿意进人中心的流浪少年儿童实施的救助保护措施这种模式扩大了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的范围与覆盖面,同时也是帮助流浪少年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一个有效的干预途径。郑州市少儿中心对流浪乞讨人员韵救助属于()。
    A

    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

    B

    服务机构内的救助

    C

    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D

    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

    E

    重复出现流浪乞讨行为的跟踪救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杰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儿童,今年10岁。小杰的家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农忖,家里十分穷。小杰小学没上完便在家帮忙干活了。小杰觉得到的地方都会比家乡那穷地方好,便从家里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捡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他被该中心收容,后小杰被送返家中,救助中心还将小杰转介给了他家所在地的一所儿童服务机构。
    问题:
    1.请分析小杰流浪的原因。
    2.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小杰的需求。
    3.如果你是该儿童服务机构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帮助小杰?


    答案:
    解析: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杰流浪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1)偏远地区的落后和经济的不发达。(2)小杰所在的家庭的贫困及教育理念的滞后。(3)小杰个人的想法和行为。
    2.处在小杰这个阶段的儿童,其需要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包括有满足身体发育和所必需的食物和营养以及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
    3.(1)了解小杰和他的家庭所处的贫困环境后,帮助他们发掘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使其脱离贫困,为.小杰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2)与各界联系,为小杰提供教育,创造和提供发展机会。(3)做好小杰的个案辅导,增强他到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

  • 第14题:

    一对残疾人夫妇生了一个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残障,他们照顾孩子能力有限,因此来到社会工作机构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  )服务。

    A.促进儿童成长健康
    B.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C.救助和保护儿童
    D.为其提供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一对残疾人夫妇生了个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残障照顾孩子能力有限,他们来到了社工机构来寻求社工的帮助。此时,社工需要为他们提供( )服务。

    A.促进儿童成长健康
    B.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C.救助和保护儿童
    D.为其提供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

    答案:B
    解析:
    考点: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包括:
    (一)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
    1.链接现有政策资源
    2.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1.亲职教育
    2.课后服务

  • 第16题:

    某救助保护流浪青少年儿童中心的标语为"努力在今天,希望在明天F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表述反映了该机构的()。

    • A、战略规划
    • B、使命
    • C、运作计划
    • D、管理计划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有学生家长因为孩子的同桌成绩不好而要求你给他的孩子调换座位。对此,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 座位的编排,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课堂交往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我是班主任,面对家长调换座位的要求,我会这么做:
    首先,认真倾听,适当回应。对于家长提出的调换座位的要求,我会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如果学生确实有其他的特殊原因需要调换座位,那么我会告诉家长自己会酌情考虑;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只是因为孩子同桌的成绩不好而想要调换座位,那么我会就座位的编排向其作详细说明。
    其次,耐心解释。我会告知家长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安排座位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注意不同气质、性格的学生间的搭配,使他们能够互助、互补。同时,我也会说明他孩子的同桌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性格、能力等方面很好,两个孩子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除此之外,我还会向家长说明座位的安排会定期进行统一调整,希望他能够理解。
    最后,强调说明。我会以此为契机,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学生家长说明座位编排的目的以及原则,使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也会通过班会和日常沟通的方式引导互为同桌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

  • 第18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是( )。
    A

    北京市儿童医院

    B

    清华大学

    C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

    D

    平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E

    郑州市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正确答案: A,E
    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一对残疾人夫妇生了一个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残障,他们照顾孩子能力有限,因此来到社会工作机构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  )服务。
    A

    促进儿童成长健康

    B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C

    救助和保护儿童

    D

    为其提供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草房子》中桑乔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你觉得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

    正确答案: 杜小康家境富裕,是桑桑的同班同学,又是班长。他不但长得漂亮,学习还特别得好,经常帮助班级做好事。尽管他家最后没落了,杜小康也因此辍了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但他仍然很坚强,很乐观,挫折给了他更多的财富。在与挫折较量的过程中,他成了强者,他诠释了男子汉的内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小杰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儿童,今年10岁。小杰的家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农忖,家里十分穷。小杰小学没上完便在家帮忙干活了。小杰觉得别的地方都会比家乡那穷地方好,便从家里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捡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他被该中心收容,后小杰被送返家中,救助中心还将小杰转介给了他家所在地的一所儿童服务机构。1.请分析小杰流浪的原因。2.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小杰的需求。3.如果你是该儿童服务机构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帮助小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儿童权利公约》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传达和承载的都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儿童观念,要求我们这样看待儿童()
    A

    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B

    孩子是未成年人

    C

    孩子是有潜力的人

    D

    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离家出走的孩子,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将他们安置在儿童保护中心;对发现有被虐待危险的孩子,则要提早进行预防。这说明社会工作者在接案时应注意(  )。
    A

    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B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C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D

    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正确答案: D
    解析:
    社会工作者要谨记,并非每个案例都是从接案开始的,遇到紧急情况(如自杀、性暴力问题)时,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直接进入干预程序。社会工作者要辨别服务对象问题的迫切性和严重程度,从而决定何时、如何开始工作。例如,对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说,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将他们安置在儿童保护中心;对发现有被虐待危险的孩子,则要提早进行预防。这些都需要决定是否跳过接案阶段,而提供紧急介入服务。

  • 第24题:

    问答题
    案例三  芳芳,11岁,今年初被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收留。芳芳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家里很穷。她读了几年小学,由于成绩不理想,再加上家里也没有能力继续供她上学,就辍学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不善表达,她很少说话。虽然与其他孩子相处友好,但是有自卑、防备心理。她每天课外时间都会外出捡废旧瓶子卖了赚钱。芳芳在救助保护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得到中心工作人员的表扬和奖品,芳芳特别爱惜这些奖品。  【问题】  1.请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芳芳的现实资源情况。  2.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试评估芳芳和她父母各自的需要。

    正确答案: 1.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由此,社会工作者运用“时间线”分析方法可以重现服务对象经历的集体历史事件,从中找出不同社会力量对个人生命发展阶段的影响。
    针对芳芳没有读完小学,没有文化知识、不善表达以及她自卑、防备别人的心理特点,社会工作者首先应提供帮助使芳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首先,要帮助芳芳继续接受教育,教她读书识字,同时还要与芳芳的家庭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与家乡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当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芳芳和她的家庭帮助。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芳芳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芳芳和她父母各自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1)芳芳的需要
    ①心理表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芳芳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她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使她树立自信心,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接受教育的需要。芳芳正值求知年龄,需要通过多方支援,提供给芳芳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③人际交往的需要。芳芳需要和同辈群体接触、交流,应该鼓励她克服自卑、防备心理,多交朋友。
    ④获得关爱、支持、鼓励的需要。芳芳需要回归家庭,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需要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2)芳芳父母的需要
    ①解决家庭经济困难;
    ②增加与芳芳的交流沟通机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