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半球皮质
脑干
右侧半球皮质
左侧半球皮质
无法测定
第1题:
大范围脑软化( )。
A.特殊形式的癫痫样放电
B.周期性放电
C.Rolandic去放电
D.双侧半球电活动分离
E.局灶性或一侧性低电压
第2题:
最可能的病变部位为
A.右侧半球表面
B.右侧半球深部
C.左侧半球表面
D.左侧半球深部
E.右侧脑干
第3题:
具有枕区放电的良性儿童期癫痫()。
第4题:
Turner综合征的脑电图主要表现()。
第5题: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脑电图是()。
第6题:
特殊形式的癫痫样放电
周期性放电
Rolandic去放电
双侧半球电活动分离
局灶性或一侧性低电压
第7题:
特殊形式的癫痫样放电
周期性放电
Rolandic去放电
双侧半球电活动分离
局灶性或一侧性低电压
第8题:
特殊形式的癫痫样放电
周期性放电
Rolandic去放电
双侧半球电活动分离
局灶性或一侧性低电压
第9题:
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痫性放电源于两侧大脑半球
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
海马硬化
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或
第10题:
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痫性放电源于两侧大脑半球
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
海马硬化
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或尖波
第11题:
发作与睡眠-觉醒的状态变换有关
运动性症状是双侧性
发作期脑电图局限性起源,后泛化至双侧半球
过度换气可诱发临床发作或异常放电增多
意识丧失在发作开始即有
第12题:
左侧给药,双侧放电均消失,提示放电起源于右侧大脑半球
左侧给药,同侧放电均消失,对侧放电仍存在,提示放电起源于左侧大脑半球
右侧给药,同侧放电消失,对侧放电仍存在,提示放电起源于右侧大脑半球
右侧给药,双侧放电消失,提示放电起源于右侧大脑半球
左侧给药,同侧放电消失,数分钟后对侧放电也消失,则不能定侧
第13题:
具有枕区放电的良性儿童期癫痫( )。
A.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B.痫性放电源于两侧大脑半球
C.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
D.海马硬化
E.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或尖波
第14题:
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
A.右侧脑干
B.右侧半球表面
C.右侧半球深部
D.左侧半球表面
E.左侧半球深部
第15题:
颞叶癫痫()。
第16题:
大范围脑软化()。
第17题:
脑器质性精神症状的有无在于()
第18题:
在睡眠状态下评价另一侧半球的功能状态
常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的神经心理学评估
试验方法是向一侧颈内动脉注射异戊巴比妥
试验方法是向一侧颈内动脉注射阿米妥钠
可用于癫痫样放电起源的定侧
第19题:
双侧半球皮质
脑干
右侧半球皮质
左侧半球皮质
无法测定
第20题:
脑电图改变提示大脑半球某部分神经元首先被激发
发作开始脑电图改变提示神经元放电在双侧大脑半球内广泛扩散
脑电图改变提示放电沿大脑皮质运动区分布逐渐扩展
脑电图改变提示异常放电起源于颞叶内侧
双侧对称3Hz棘-慢综合波
第21题:
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痫性放电源于两侧大脑半球
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
海马硬化
枕颞区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或尖波
第22题:
右侧半球表面
右侧脑干
右侧半球深部
左侧半球表面
左侧半球深部
第23题:
发作间期通常为刻板的高波幅双相尖波
发作间期痫性放电不可能在双侧半球的同源区域对称出现
发作间期棘波的频率与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有关
发作期放电多为全导弥漫性节律性放电
癫痫样放电在清醒期要比睡眠期更明显
第24题:
出现于双侧半球以及双侧半球局部的周期性放电
一般无特异性病因
可以发展为全面性周期性放电
提示严重脑损伤
一般不可见于C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