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A 药物制剂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B 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 滴定分析法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D 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可用0.05mol/L碘滴定液进行滴定分析E 维生素C注射液中因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题目
单选题
关于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
A

药物制剂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

B

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

滴定分析法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D

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可用0.05mol/L碘滴定液进行滴定分析

E

维生素C注射液中因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关于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A 药物制剂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B 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 滴定分析法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D 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可用0.05mol/L碘滴定液进行滴定分析E 维生素C注射液中因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叙述正确的有

    A.以中性乙醇作溶剂

    B.滴定前先加入丙酮

    C.用碘滴定液滴定

    D.用淀粉作指示剂

    E.维生素C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9.0%~101.0%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维生素C注射液采用碘量法测定含量,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钟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维生素C(C6H806)。测定时加入2ml丙酮是为了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亚硫酸氢钠可以和丙酮发生加成反应而被消耗除去。《中国药典》要求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 第2题: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中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A.加入丙酮便于双相滴定
    B.加入丙酮后维生素C更稳定
    C.加入丙酮使增加反应速度
    D.消除注射液中微生物对测定的干扰
    E.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答案:E
    解析: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加入丙酮是用来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亚硫酸氢钠可以和丙酮发生加成反应而被消耗除去。

  • 第3题:

    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为排除其干扰,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的

    A:淀粉掩蔽剂
    B:醋酸掩蔽剂
    C:硫酸钠掩蔽剂
    D:丙酮掩蔽剂
    E:甲醇掩蔽剂

    答案:D
    解析:
    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 第4题:

    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为排除其干扰,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的

    A.淀粉掩蔽剂
    B.醋酸掩蔽剂
    C.硫酸钠掩蔽剂
    D.丙酮掩蔽剂
    E.甲醇掩蔽剂

    答案:D
    解析:
    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 第5题:

    维生素C的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滴定液(0.05mol/L)直接滴定至溶液显蓝色为终点,该法需要的条件是( )。

    A.强酸性溶液条件下
    B.弱酸性溶液条件下
    C.强碱性溶液条件下
    D.弱碱性溶液条件下
    E.中性条件下

    答案:B
    解析:
    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又因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维生素C的片剂和注射液碘量法一般选择在稀醋酸中进行。

  • 第6题: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如何消除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影响

    A.滴定前加甲酸
    B.滴定前加乙醇
    C.滴定前加高锰酸钾
    D.滴定前加丙酮
    E.滴定前加草酸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正确叙述有
    A.采用碘量法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用新沸过的冷水和稀醋酸溶解样品
    C.用碘滴定液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
    E.碘量法还用于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答案:A,B,C,E
    解析:
    ABCE
    [解析]本题考查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可用碘量法直接测定其原料药、片剂、注射液的含量,但测定时应注意滴定剂以外的氧化剂对其的氧化作用,通常需除去溶剂水中的氧,同时使反应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维生素C在弱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以淀粉作指示液,另外也需消除注射液内的抗氧剂。NaHSO3对测定的影响。因此答案选ABCE。

  • 第8题:

    维生素B1的含量测定()

    • A、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片剂和注射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 B、原料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片剂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
    • C、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片剂采用荧光分析法
    • D、原料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E、原料药和片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中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 A、加入丙酮便于双相滴定
    • B、加入丙酮后维生素C更稳定
    • C、加入丙酮使增加反应速度
    • D、消除注射液中微生物对测定的干扰
    • E、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单选题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中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A

    加入丙酮便于双相滴定

    B

    加入丙酮后维生素C更稳定

    C

    加入丙酮使增加反应速度

    D

    消除注射液中微生物对测定的干扰

    E

    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加入丙酮是用来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亚硫酸氢钠可以和丙酮发生加成反应而被消耗除去。

  • 第11题:

    单选题
    维生素C的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滴定液(0.05mol/L)直接滴定至溶液显蓝色为终点,该法需要的条件是(  )。
    A

    强酸性溶液条件下

    B

    弱酸性溶液条件下

    C

    强碱性溶液条件下

    D

    弱碱性溶液条件下

    E

    中性条件下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又因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维生素C的片剂和注射液碘量法一般选择在稀醋酸中进行。

  • 第12题:

    单选题
    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滴定前要加入丙酮,是为了()
    A

    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

    使反应完全

    D

    加快反应速度

    E

    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A.碘量法测定含量时先加入甲醛
    B.亚硝酸钠法测定含量时先加入盐酸
    C.色谱分析法
    D.容量滴定法
    E.用紫外线法测定含量时,需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测定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含有维生素C

    答案:E
    解析:

  • 第14题:

    关于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制剂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
    B.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滴定分析法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D.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可用0.05mol/L碘滴定液进行滴定分析
    E.维生素C注射液中因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答案:D
    解析:
    药物的原料药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而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但是药典中某些药物的制剂目前仍采用滴定分析法,如: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均采用碘量法。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稀醋酸的酸性条件下,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05mol/L碘滴定液直接滴定,滴定至溶液显蓝色为终点。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 第15题:

    关于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制剂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
    B: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滴定分析法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D: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可用0.05mol/L碘滴定液进行滴定分析
    E:维生素C注射液中因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答案:D
    解析:
    药物的原料药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而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但是药典中某些药物的制剂目前仍采用滴定分析法,如: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均采用碘量法。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稀醋酸的酸性条件下,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05mol/L碘滴定液直接滴定,滴定至溶液显蓝色为终点。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 第16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由于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剂而干扰测定,为消除其干扰,在滴定前应加入( )。

    A.甲醇
    B.乙醇
    C.丙酮
    D.乙醚
    E.乙腈

    答案:C
    解析:
    加丙酮的目的是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因为要用碘量法进行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加丙酮主要是起掩盖作用,便于对滴定终点的判断。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的方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 第17题:

    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滴定前要加入丙酮,是为了( )

    A.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
    D.使反应完全
    E.加快反应速度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关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叙述正确的有

    A .以中性乙醇作溶剂
    B .滴定前先加入丙酮
    C .用碘滴定液滴定
    D .用淀粉作指示剂
    E .维生素C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9.0%~101.0%


    答案:B,C,D
    解析:
    BCD
    [解析]本题考查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维生素C注射液采用碘量法测定含量,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加水15ml 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 蓝色并在30秒钟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维生素C(C6H806)。测定时加入2ml 丙酮是为了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亚硫酸氢钠可以和丙酮发生加成反应而 被消耗除去。《中国药典》要求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 第19题:

    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滴定前要加入丙酮,是为了()

    • A、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 B、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 C、使反应完全
    • D、加快反应速度
    • E、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其中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 A、加入丙酮便于双相滴定
    • B、加入丙酮后维生素C更稳定
    • C、加入丙酮使滴定终点便于观察
    • D、消除注射液中微生物对测定的干扰
    • E、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正确答案:E

  • 第21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正确叙述有( )

    • A、采用碘量法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 B、用新沸过的冷水和稀醋酸溶解样品
    • C、用碘滴定液滴定
    • D、用酚酞作指示剂
    • E、碘量法还用于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正确答案:A,B,C,E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
    A

    药物制剂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

    B

    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

    滴定分析法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D

    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可用0.05mol/L碘滴定液进行滴定分析

    E

    维生素C注射液中因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正确答案: E
    解析: 药物的原料药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滴定分析法。而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但是药典中某些药物的制剂目前仍采用滴定分析法,如:维生素C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均采用碘量法。利用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稀醋酸的酸性条件下,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05mol/L碘滴定液直接滴定,滴定至溶液显蓝色为终点。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 第23题:

    单选题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其中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A

    加入丙酮便于双相滴定

    B

    加入丙酮后维生素C更稳定

    C

    加入丙酮使滴定终点便于观察

    D

    消除注射液中微生物对测定的干扰

    E

    消除注射液内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叙述正确的有( )
    A

    以水作溶剂

    B

    滴定前先加入丙酮

    C

    用碘滴定液滴定

    D

    用淀粉作指示剂

    E

    维生素C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9.0%~101.0%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