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99年11月1日。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何时生效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有哪些?


    参考答案: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 第2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何时生效的?


    正确答案: 1999年11月1日。

  • 第3题: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的规定执行。

    • A、义务教育法
    •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C、刑法
    • D、治安管理处罚法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什么方针?


    正确答案:教育、感化、挽救。

  • 第5题: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式不包括?()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 B、《青少年犯罪法》
    •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D、《义务教育法》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称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什么行为?

    正确答案: 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各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侮辱。
    (4)索要财物。
    (5)偷窃,毁坏财物。
    (6)赌博变相赌博。
    (7)色情淫秽音像制品和读物。
    (8)未成年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与不良行为一样反社会,差别在于严重程度不同。
    (1)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带刀,不改。
    (3)多拦截殴打,索要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盗。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注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有9种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请列举其中5种。

    正确答案: (1)旷课、夜不归宿
    (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携带管制刀具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什么样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什么物品?

    正确答案: 烟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何时生效的?

    正确答案: 1992年1月1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何时通过?何时生效?

    正确答案: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实施,为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确立了法律新秩序,同时标志着国际海洋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何时生效的?


    正确答案: 1992年1月1日。

  • 第14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

    • A、防范意识
    • B、道德素质
    • C、法制观念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B、打击青少年犯罪
    • C、法制宣传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第17题:

    问答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何时生效的?

    正确答案: 1999年11月1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所以,未成年人要树立哪些意识?

    正确答案: 自尊、自立、自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哪些行为属不良行为?

    正确答案: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列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1、旷课,逃学;
    2、未经家长同意,擅自外出夜不归宿;
    3、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管制刀具;
    4、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5、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6、盗窃财物,故意毁坏财物;
    7、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8、观看、收听、阅读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书刊等;
    9、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10、吸烟、酗酒;
    11、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在收容审查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哪些教育?

    正确答案: 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国家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制定这部法律有三个目的: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
    第三,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什么时间、由哪次会议通过,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正确答案: 于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什么方针?

    正确答案: 教育、感化、挽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