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判断题通过点位验收认可的建城区范围内的清洁对照点,其监测结果可以参加全*市均值统计,并可纳入污染指数的计算。A 对B 错”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关于评价内容与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长期监测监测数据,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均浓度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B.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多个长期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相同时刻各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D.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评价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答案:A,D
    解析:

  • 第2题:

    对采用多个长期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A.相同时刻各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
    B.相同时刻任意2个监测点位平均值
    C.不同时刻各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
    D.不相时刻任意2个监测点位平均值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5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答案:B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 第4题:

    通过点位验收认可的建城区范围内的清洁对照点,其监测结果可以参加全*市均值统计,并可纳入污染指数的计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对于区域环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正确的是()。

    • A、主导风向较明显时,在评价区域的主导风下风向范围内设置的点位可多一些 
    • B、主导风向较明显时,在评价区域的主导风上风向范围内设置的点位可多一些 
    • C、工业较集中的城区、工矿区和交通频繁区、人口稠密区、污染物超标区监测点的数目可少设一些 
    • D、监测点位可不用包括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和关心点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当城市建城区面积扩大超过()时,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可重新布设监测点位。

    • A、20%
    • B、30%
    • C、50%
    • D、60%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的(),取()数值,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


    正确答案:负值;监测仪器最低检出浓度的1/2

  • 第8题:

    填空题
    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的(),取()数值,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

    正确答案: 负值,监测仪器最低检出浓度的1/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环境空气数据统计中,计算城市范围平均值时,清洁对照点不参加统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采用瞬时采样法采集室内空气样品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min,每个点位至少采集()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其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的小时均值。

    正确答案: 10~15,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单一测点监测数据和进行日、月、年平均值计算时应满足()的要求。
    A

    监测周期

    B

    数量

    C

    频率

    D

    监测结果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监测中,如遇样品浓度低于监测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则该监测数据不参加平均值的统计计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改扩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无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的污染源,拟在 1 月份对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制度和监测布点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5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
    B、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5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
    C、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7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
    D、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7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

    答案:D
    解析:
    7.3.2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 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 第14题:

    在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对于有多个监测点位数据的()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A.先计算不同时刻各监测点位平均值,再取各监测时段平均值
    B.先计算不同时刻各监测点位平均值,再取各监测时段平均值的最大值
    C.先计算不同时刻各监测点位平均值,再取各监测时段平均值的最小值
    D.取相同时刻各监测点位平均值的最大值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
    D:城市道路项目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位可以不按照不少于6个点设置
    E: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有近2年的监测资料,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答案:A,B,C
    解析:
    选项E的正确说法是: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 第16题:

    在环境敏感点(区〉分布图中标注污染源点位有助于选择()。

    • A、监测因子
    • B、预测因子
    • C、环境重量现状监测点
    • D、预测计算点

    正确答案:C,D

  • 第17题:

    采用瞬时采样法采集室内空气样品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min,每个点位至少采集()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其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的小时均值。


    正确答案:10~15;3

  • 第18题:

    使用不透光烟度法对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进行排放污染物监测时,计算结果取()自由加速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在计算均值时可以忽略与测量均值相差很大的测量值。


    正确答案:最后3次

  • 第19题:

    判断题
    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应立即组织采样。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确定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事故的特征污染物是监测的重点,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通过点位验收认可的建城区范围内的清洁对照点,其监测结果可以参加全*市均值统计,并可纳入污染指数的计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的采样点不得少于5个,同时要设定2到3个背景对照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环境空气数据统计中,计算城市范围平均值时,清洁对照点若在城区,且代表区域占城市面积的()以上,则参加统计计算;否则,不参加统计。
    A

    5%

    B

    10%

    C

    15%

    D

    2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对于水污染源也必须先设置监测断面,然后再确定采样点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