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蚯蚓时,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它利用体壁呼吸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选择的实验动物体型越大越好
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当视野太暗时,应使用平面镜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8题:
有关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9题:
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
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第10题:
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不需要去除CO2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有无O2、培养液浓度等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第11题:
探究的任务和性质
探究的环节
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第18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案例:"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环境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最后总结出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
第19题:
理性是基于()的。
第20题:
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第21题:
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第22题:
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第23题:
实验和逻辑
实验和思想
探究和逻辑
探究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