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可以。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是明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书法家。他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官致礼部尚书。华亭是明代出书法人才的地方。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和他的儿子莫是龙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界人物。而晚出的董其昌,则更是超越诸家、闻名遐尔的大书家。
在学书法经历上,董其昌曾自我介绍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可见大家的成功,也是少不了曲折攀登的历程。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清何焯《义门题跋》认为:“思翁行押尤得力《争座位》,故用笔圆劲。”董其昌自认为:“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气。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见董其昌《容台集》)平心而论,赵、董是各有所长的,但如果对于初学的取法来说,则又董不如赵了。关于这一点,梁巘《积闻录》说得好:“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赵字实,董字虚。”但康有为认为董其昌的字神气寒俭,无丈夫气,对其持否定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能否介绍一下董其昌的学书经历及其书法成就?”相关问题
  • 第1题:

    董其昌在书法创作中极其注重()、()、()与()。


    参考答案:笔法、墨法、结字、章法

  • 第2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3题:

    《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书伐》的作者是清代的笪重光。他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二三——一六九二年),享年七十。江苏丹徒人。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等。其著《书伐》计二十九则,是笪重光著作中的佼佼者。王文治在该书的题跋中称赞道:“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过庭)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竺重光的书法也写得很好。笔势放纵飘逸,以章草、行书为最。其小楷也法度严谨。还能以唐朝法度写魏、晋体势,很受时人称赞。

  • 第4题:

    能否再简单介绍一下虞世南的书论?


    正确答案:当然可以。虞世南和欧阳询一样,都是有唐一代前期的重要书家。他写下的《笔髓论》,一方面讲真、行、草各体书的用笔及书写规则,另一方面又兼及书法艺术的神韵,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从分段来看,《笔髓论》共分“叙体”、“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等七段。其中尤以末段“契妙”为最精彩。所谓“契妙”,就是说书法要契合要妙。提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通,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且以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那末,怎样才能“神遇”而契合要妙呢?我们且看他道来:“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可见必得“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才能使书法的逸态“随意而生”、“逐毫而应”。当然“运思”还得“心悟”。心悟什么呢?就是要心悟“无为”的“至道”,如果一涉“浮华”,则对于书法,终究未能通晓的。这里,我们又不难看出,虞世南的书法美学观是深受《老子》“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影响的。

  • 第5题:

    能否介绍一下董其昌的学书经历及其书法成就?


    正确答案: 可以。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是明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书法家。他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官致礼部尚书。华亭是明代出书法人才的地方。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和他的儿子莫是龙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界人物。而晚出的董其昌,则更是超越诸家、闻名遐尔的大书家。
    在学书法经历上,董其昌曾自我介绍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可见大家的成功,也是少不了曲折攀登的历程。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清何焯《义门题跋》认为:“思翁行押尤得力《争座位》,故用笔圆劲。”董其昌自认为:“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气。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见董其昌《容台集》)平心而论,赵、董是各有所长的,但如果对于初学的取法来说,则又董不如赵了。关于这一点,梁巘《积闻录》说得好:“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赵字实,董字虚。”但康有为认为董其昌的字神气寒俭,无丈夫气,对其持否定态度。

  • 第6题:

    试述赵孟頫的书法风格特征及其成就。


    正确答案: 赵孟頫的大楷书吸取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志铭稿》。其小楷极具特色,用笔极为娴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书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

  • 第7题:

    董其昌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润,追求淡雅虚静、天真平淡的书风。

  • 第8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它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回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能否介绍一下董其昌的学书经历及其书法成就?

    正确答案: 可以。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是明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书法家。他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官致礼部尚书。华亭是明代出书法人才的地方。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和他的儿子莫是龙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界人物。而晚出的董其昌,则更是超越诸家、闻名遐尔的大书家。
    在学书法经历上,董其昌曾自我介绍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可见大家的成功,也是少不了曲折攀登的历程。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清何焯《义门题跋》认为:“思翁行押尤得力《争座位》,故用笔圆劲。”董其昌自认为:“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气。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见董其昌《容台集》)平心而论,赵、董是各有所长的,但如果对于初学的取法来说,则又董不如赵了。关于这一点,梁巘《积闻录》说得好:“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赵字实,董字虚。”但康有为认为董其昌的字神气寒俭,无丈夫气,对其持否定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听说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一位书法家,请介绍一下她的书法活动?

    正确答案: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书法家之一。
    管道升(公元一二六二年——公元一三一九年)。字仲姬,吴兴人。她的远祖是齐国鼎鼎大名的管仲,后来,管仲的子孙避难来到吴兴,于是便就成了吴兴人。
    管道升也和历史上的蔡文姬、薛涛、李清照一样,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诗词、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但从成就来看,她的书法更要胜过她在诗词、绘画上的成就。她丈夫赵孟頫曾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提到这样一件事说:“天子命夫人书《千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察装池收藏。因又命余书六体为六卷,雍(赵孟頫的儿子)亦书一卷。且曰:‘令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并又说她“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可以想见她书法功力之深了。在书风上,管道升的行楷和赵孟頫极为相似,所以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称:“管夫人书牍行楷与鸥波公(赵孟頫)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可见推崇之高了。她的书迹,史籍所载除《千字文》、《金刚经》外,尚有用五色笔写的《璇玑图》等多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董其昌书法的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晚明影响最大的书画家和鉴赏家。也是对清代书学有很大影响的书家。
    董其昌自述学书过程说:“余十七岁时学书,初学颜鲁公《多宝塔》,稍去而之钟、王,得其皮耳。更二十年学宋人,乃得其趣。”表露出他的书学由唐入晋而返于宋的过程。他“受箓于季海(徐浩),参证于北海(李邕)、襄阳(米芾),晚皈平原(颜真卿)而亲近于柳(公权)、杨(凝式)两少师。”博学诸家。他学古人是靠聪明颖悟,好以已意为之,习古并不深严。有人说:“香光以禅理悟书画,有顿悟而无渐修。”(吴荣光语,见《书林藻鉴》)如他参照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的神韵、格局,化出了他的章法,即有意加大行距字距,造成一种疏散萧洒的格局特征。他的书作并不刻意求工,“往往适意”而已,“有意成风,无意取态”,自成风韵。喜爱董书的康熙玄烨评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园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夸示了董书的长处。包世臣评曰:“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朴学,然能朴而不能茂。以中岁深襄阳跳荡之习,故行笔不免空怯,出笔时形偏竭也。”又兼揭董书之短。从现存董书作品看,大抵秀润疏朗是其所长,腕力软弱是其所短。但如康有为所说:“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局促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等,是以碑学之好而苛求,不免失之偏颇。
    董其昌书艺在晚明已名闻海内外,仿习者众,作伪亦多。清初康熙喜董书,所以董书在清初盛行朝野,当时受董书影响的书家很多,如沈荃、查升、张照、刘墉、王文治等。潘伯鹰先生说:“他的影响一直扩大下去,到后来的清朝乾隆年间不见衰退。同样的原因,他这种卑弱的轻率的书派也同样使清朝初期的书法不振。”董书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影响,除了各种社会原因和书法衍变的原因之外,他的书法那种秀润的风神,流丽典雅的形态,也是作为一种美的类型而起了作用。这种美在现在仍然有他的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赵孟頫的书法特征及其成就。


    参考答案:

    赵孟頫的大楷书吸取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志铭稿》。其小楷极具特色,用笔极为娴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书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


  • 第14题:

    董其昌书法的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晚明影响最大的书画家和鉴赏家。也是对清代书学有很大影响的书家。
    董其昌自述学书过程说:“余十七岁时学书,初学颜鲁公《多宝塔》,稍去而之钟、王,得其皮耳。更二十年学宋人,乃得其趣。”表露出他的书学由唐入晋而返于宋的过程。他“受箓于季海(徐浩),参证于北海(李邕)、襄阳(米芾),晚皈平原(颜真卿)而亲近于柳(公权)、杨(凝式)两少师。”博学诸家。他学古人是靠聪明颖悟,好以已意为之,习古并不深严。有人说:“香光以禅理悟书画,有顿悟而无渐修。”(吴荣光语,见《书林藻鉴》)如他参照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的神韵、格局,化出了他的章法,即有意加大行距字距,造成一种疏散萧洒的格局特征。他的书作并不刻意求工,“往往适意”而已,“有意成风,无意取态”,自成风韵。喜爱董书的康熙玄烨评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园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夸示了董书的长处。包世臣评曰:“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朴学,然能朴而不能茂。以中岁深襄阳跳荡之习,故行笔不免空怯,出笔时形偏竭也。”又兼揭董书之短。从现存董书作品看,大抵秀润疏朗是其所长,腕力软弱是其所短。但如康有为所说:“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局促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等,是以碑学之好而苛求,不免失之偏颇。
    董其昌书艺在晚明已名闻海内外,仿习者众,作伪亦多。清初康熙喜董书,所以董书在清初盛行朝野,当时受董书影响的书家很多,如沈荃、查升、张照、刘墉、王文治等。潘伯鹰先生说:“他的影响一直扩大下去,到后来的清朝乾隆年间不见衰退。同样的原因,他这种卑弱的轻率的书派也同样使清朝初期的书法不振。”董书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影响,除了各种社会原因和书法衍变的原因之外,他的书法那种秀润的风神,流丽典雅的形态,也是作为一种美的类型而起了作用。这种美在现在仍然有他的价值。

  • 第15题:

    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

    • A、赵孟铫书风
    • B、董其昌书风
    • C、以碑破帖书风
    • D、碑派书风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听说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一位书法家,请介绍一下她的书法活动?


    正确答案: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书法家之一。
    管道升(公元一二六二年——公元一三一九年)。字仲姬,吴兴人。她的远祖是齐国鼎鼎大名的管仲,后来,管仲的子孙避难来到吴兴,于是便就成了吴兴人。
    管道升也和历史上的蔡文姬、薛涛、李清照一样,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诗词、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但从成就来看,她的书法更要胜过她在诗词、绘画上的成就。她丈夫赵孟頫曾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提到这样一件事说:“天子命夫人书《千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察装池收藏。因又命余书六体为六卷,雍(赵孟頫的儿子)亦书一卷。且曰:‘令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并又说她“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可以想见她书法功力之深了。在书风上,管道升的行楷和赵孟頫极为相似,所以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称:“管夫人书牍行楷与鸥波公(赵孟頫)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可见推崇之高了。她的书迹,史籍所载除《千字文》、《金刚经》外,尚有用五色笔写的《璇玑图》等多种。

  • 第17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18题:

    董其昌还第一次提出“晋人书(),唐人书(),宋人书()”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学界的一大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巘等演绎、阐述,影响深远。


    正确答案:取韵、取法、取意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赵孟頫的书法特征及其成就。

    正确答案: 赵孟頫的大楷书吸取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志铭稿》。其小楷极具特色,用笔极为娴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书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莫如忠书法直追王羲之,其书风应规入矩、似正反奇,董其昌称其“()”。

    正确答案: “晋人之外一步不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董其昌还第一次提出“晋人书(),唐人书(),宋人书()”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学界的一大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巘等演绎、阐述,影响深远。

    正确答案: 取韵、取法、取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
    A

    赵孟铫书风

    B

    董其昌书风

    C

    以碑破帖书风

    D

    碑派书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能否再简单介绍一下虞世南的书论?

    正确答案: 当然可以。虞世南和欧阳询一样,都是有唐一代前期的重要书家。他写下的《笔髓论》,一方面讲真、行、草各体书的用笔及书写规则,另一方面又兼及书法艺术的神韵,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从分段来看,《笔髓论》共分“叙体”、“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等七段。其中尤以末段“契妙”为最精彩。所谓“契妙”,就是说书法要契合要妙。提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通,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且以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那末,怎样才能“神遇”而契合要妙呢?我们且看他道来:“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可见必得“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才能使书法的逸态“随意而生”、“逐毫而应”。当然“运思”还得“心悟”。心悟什么呢?就是要心悟“无为”的“至道”,如果一涉“浮华”,则对于书法,终究未能通晓的。这里,我们又不难看出,虞世南的书法美学观是深受《老子》“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影响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