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墨汁是否可以用于书法?如何使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毛笔书法用墨分为()

    • A、墨粉
    • B、墨汁
    • C、墨锭
    • D、墨块

    正确答案:B,C

  • 第2题:

    问答题
    唐代女皇武则天也是一位女书法家,她的书法活动如何?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不仅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对于书法一道,也极重视,在我国妇女书法实践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宣和书谱》说她“喜作字”。她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其祖父等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她所写的行书还能显示出丈夫气概。后来武则天不欲夺人之好,于是就在王方庆所献的原贴上“加宝饰锦,归还王氏”,此事深得后人称道。其书迹除《历代名画记》所载“荐福寺天后飞白题额,崇福寺武后题额”,及《宣和书谱》所载“今御府所藏《一夜诗》”外,当首推传世的行草书碑刻《周昇仙太子碑》为最负盛名。这块碑书撰于圣历二年(六九九),碑上字体笔意清婉,气势宽展,具有章草遗意,是著名唐碑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南宋末以工书闻名天下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是张即之。他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一一八六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享年七十八岁。和州(今安徽和县)人。字温夫,又字樗寮。南宋末,即之以能书闻名天下。他喜欢作擘窠大字,丰碑巨刻,常见于江南。其写匾额如写小楷一样,清劲精到,行笔转折准确,骨格强硬但笔意雍容。传世书迹有《金刚经》、《杜诗断简》、《汪氏报本奄记》、《李伯嘉墓志》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正确答案: 对于书法来讲,“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我们研究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高尚的人类,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书法本身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其艺术形式及健康的文字内容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情思进行陶冶,从而塑造更为美好的心灵,由美而至善。美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情感,是诱发而非强制、非说教。从接受者来讲,是一种创造,而非消极的接受,它是在极为浓厚、强烈的兴趣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的。书法美育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中,要从小给幼儿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从家庭成员到家庭陈设,要尽量使幼儿能感到书法线条的美。在学校,则应受到正确的书法指导,目前全国小学大都开书法课,这是书法美育普及的广泛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也应提倡书法美育,并逐步引向深入。要培养书法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至于社会的书法美育则更为宽广,可通过展览、组织书法学习班、书法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美育。组织者要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必迁就一般水准。书法艺术家有义务为提高民族的审美情操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绩及其正在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正在点画的奇妙改变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味高古,意态茂盛,后代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职位地方,他正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究,差别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正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代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邯郸淳的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 邯郸淳,三国时期魏国颍川(今河南禹县一带)人,一名竺,字子叔或子淑。博学多才,精于古文,韦诞曾从其学书。晋卫恒《四体书势》说:“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后魏江式《论书表》记载:邯郸淳曾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并认为《三字石经》的字“三体复宣”,意思是三种字体都很好。他的字应规入矩,方圆兼备,故大篆、小篆、八分、隶书都很精到。被张怀灌列入妙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頫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頫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翀,康里巎巎等。
    (3)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4)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5)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柳公权的书法渊源如何?后人对他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柳公权书法,当以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和行书《兰亭诗》、《蒙诏帖》等为最著名。从这些字迹及有关记载看,可知他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入手起步,后又广泛涉猎隋唐诸名家的作品,然后融会贯通,酝酿变化,最后自出新意,卓然成一大家。宋范仲淹《诔石曼卿文》称“延年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筋柳骨”的美誉,便不胫而走遍天下。不过后来对于柳书的评价,也和其他诸家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代的董其昌把他捧得很高,认为:“柳尚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画目相似,所以神奇化腐朽,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世南、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米芾《海岳名言》却说:“柳公权师欧阳洵,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扎之祖”,笔法“澌灭尽矣”,将其贬得一无是处,则未免立论偏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支票检查时,需检查支票填写是否清晰,是否用()填写。

    • A、蓝色墨汁圆珠笔
    • B、碳素墨汁圆珠笔
    • C、墨汁和碳素墨水
    • D、红墨水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郑文焯的书法艺术如何?

    正确答案: 郑文焯(公元一八五六——一九一八年)。山东高密人。字叔问,又字俊臣,号小坡,别号瘦碧,晚年自称大鹤山人。其族为书香世家。本人又聪颖卓立,通医道,晓音律,尤精文字学,并酷爱金石书画成癖。他收藏了大量金石碑版和名家字画。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大鹤山人词章、画笔、医学绝艺冠时,惟寡知其书法,今观其自钞诗稿,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浑而去其犷野,盖自《张猛龙碑阴》入,而兼取《李仲璇》、《敬使君》、《贾思伯》、《龙藏寺》,以及《瘗鹤铭》,凡圆笔者,皆采撷其精华。故得碑意之厚,而无凝滞之迹。”他还认为:郑文焯写北碑是以汉隶和魏碑为体势,以帖学、墨迹求气韵,这种南北融合的写法是近来少有能达到的。并赞赏他的书法是“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也评论说:“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帖,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直列六朝。简札诗稿,脱手弹丸,对之殊有俊风。余尝藏山人金石拓片题跋墨迹,笔法细如游丝。清丽芊眠,尤为绝品。”
    郑在书法理论上亦有丰著传世,如《汉魏六朝书体考》、《书隶辩》、《大鹤山房谈碑记》、《寰宇访碑录续补遗》等,都是颇有见地的研究书法的论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毛笔书法用墨分为()
    A

    墨粉

    B

    墨汁

    C

    墨锭

    D

    墨块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笔法?

    正确答案: 1.看运笔的速度:运笔的速度有缓有急
    2.看运笔的力度:运笔的力度有起有伏
    3.看运笔的形态:运笔的形态主要指运笔的藏锋,露锋和方笑,圆笔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书法美学和书法欣赏是密不可分的,是否还能谈谈书法欣赏的具体途径?

    正确答案: 当然可以。在这一方面,陈振濂《书法欣赏的具体途径》一文说得较为明白。他所提到的五个具体途径是:从静止到运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形到延伸、从平面到立体、从明确到朦胧。现摘要如下,以明大概。
    ①从静止到运动书法提供给观众的是既成的点画结构,它是静止不动的。欣赏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把静的点画还原成动的过程,从而探索书法家创作时感情的起伏、笔法技巧的变化乃至他们的心理依据。宋代书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谈到:“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静止的点画变得振动起来,在观赏之时还能同步地体察到前代作者挥笔作书的推理过程,这确实充分显示了书法艺术的时间性在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②从具体到抽象抽象的书法结构和点画,在欣赏活动中,离不开欣赏者的联想和补充。有意识地在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与形象上进行类比,也是欣赏者喜欢采用的一种方法,尽管这种类比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它符合视觉欣赏的特点。这表明,书法的抽象绝不是没有形象,相反,正因为书法所提供的抽象具有高度概括性,它才能为欣赏者提供广泛的想象余地。
    ③从原形到延伸线条的运动感,线条的引起联想,其实都离不开这种“势”的延伸。“企鸟峙,志在飞;猛兽骇,意在驰”,是一种动势很强的比喻。但实际的线条是没有这种飞、驰的表现力的。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联想和对线条的延伸,才会寻找出欲飞欲驰的预示,并把这种欲飞欲驰进一步与“企鸟峙”、“猛兽骇”等鲜明的形象挂起钩来,构成艺术的美感。可见,对线条结构的势的延伸的理解,实际上是对书法这种既抽象,又有固定结构法则的独特艺术门类在进行欣赏时必须具有的一个重要方面。
    ④从平面到立体从历来书法家的追求看,他们也把立体感当作主要目标,并在书法的技巧法则中积累了一整套经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笔画上如此强调立体感,那末对结构的立体效果也不会太忽视。有人曾认为书法的结构中也具有明显的三度空间效果,如枯、湿笔的穿插,前一笔枯,相迭的后一笔湿,这枯笔在视觉上显然离观众远,湿笔则近,其余浓、淡、粗、细的穿插也可如是观,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框架。作为欣赏者,如果忽略了这一部分美的品味,岂非可惜之至?
    ⑤从明确到朦胧朦胧美在书法审美上的功能是巨大的,这与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有关。抽象的书法在被欣赏时,人们很难用具体的形象去进行衡量比较,只能在抽象的形式上进行想象和补充,并与创作者达到心理上的默契与共鸣。这种想象有相当自由广阔的驰骋天地,朦胧美感正是这种想象驰骋的较好媒介。所谓“大味必淡”。淡正是朦朦胧胧的。老子称之为最高境界,那么,书法艺术欣赏中作为“大”的最高境界,也应努力在把握这个淡字(准确地说是虚)上做文章。若不然,对于书法中像颜真卿《祭侄稿》、陆机《平复帖》、杨凝式《神仙起居帖》、李白《上阳台帖》之类的书法杰作中混浊苍茫的境界,就难以会心品味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墨汁是否可以用于书法?如何使用?

    正确答案: 墨汁可以用于书法的。但普通墨汁不堪表托,只宜作练习用。而高级墨汁(如北京之“一得阁”墨汁,上海“曹素功”油烟墨汁)方可用于创作。但浓而胶重,用时可适量加水。并应另备小的盛器或砚台,用多少倒多少,剩下的千万不能倒回瓶中,否则整瓶墨汁很快就会变质发臭。另外,墨汁易沉淀,用时要摇动几下,以使均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沈荃的书法活动如何?

    正确答案: 沈荃是清初颇为康熙皇帝赏识的书法家。他在做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时,清圣祖康熙帝曾专门召他进殿,并赐坐,与其谈论古今书法。因此凡是御制碑版或殿庭的屏障、御座、箴,多命沈荃书写。有时康熙自己写了大字,则命沈荃在其后做题记。
    有一次,他在康熙皇帝面前临写米芾字帖时,康熙见他的笔秃了。就专门取凤管好笔一支,并在嘴里吮好笔毫,递给沈荃。每逢沈荃侍奉康熙写字时,他常常当场指明其用笔、结体的缺点,并分析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因此康熙曾常常赐给他名贵的笔、墨、衣物、食品等,对其敬重之意,可见一斑。当时,无论市井平民、王公贵胄、或僧或道,无不以争得他的一帧书法为荣。
    有人说他是“继董其昌之后最得朝廷敬重的一个人”。也有人将其与明朝的沈度、沈粲并称为三沈。《江南通志》说:“荃学行淳洁,书法尤推独步!”沈荃,江苏华亭(今上海华亭县)人。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二四——一六八四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