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以A侧为例说明如何建立自然通风道?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桃蚜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防治蚜虫类害虫?


    正确答案: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注意虫情调查,抓紧早期防治,主要措施如下:
    (1)园林技术防治
    (2)物理防治
    (3)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

  • 第2题:

    以家乡为例,说明自然条件资源对工业发展影响。


    正确答案: 1)地形:平坦、面积大、考虑自然灾害和城市(镇)规划:【举例】1、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的地形条件;2、大地震与工矿企业损失。
    2)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可人为调控但需考虑成本。
    3)水文条件:供水和排水问题。

  • 第3题:

    以桃为例说明其结果枝是如何划分的?并说明其特点。


    正确答案: 结果枝根据枝条的长度可分为:徒长性果枝长60Cm以上,中上部多复花芽,但坐果率较低。有时利用其结果,常用以培养结果枝组。长果枝长30~60Cm,枝条发育充实,一般不发生副梢,中部复芽较多,结果能力很强。顶部及基都有叶芽,因此,短截后可以产生更新枝。一般多发生在主、侧枝的中、上部。它是南方品种群和蟠桃等的主要结果枝。中果枝长15~30Cm,枝条上单芽、复芽混生。
    开花结果能力比较稳定可靠。是南方品种群的主要结果枝类。短果枝长5~15Cm,枝条上除项芽是叶芽外,大部分是单花芽。它是北方品种中大部分品种的主要结果枝类。花束状果枝一般不足5Cm长,枝条细弱,节间短,除枝条顶端是叶芽外,其余各节多是单花芽。在树势弱的情况下,这种枝条容易枯死,是肥城桃的良好结果技类。

  • 第4题:

    请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基因是如何进行表达与调控的?


    正确答案: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大肠杆菌DNA上的一个特殊区段,它由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共同组成。其中调节基因翻译成阻遏蛋白、启动基因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操纵基因是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结构基因可以分别编码三种乳糖酶。
    当大肠杆菌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这是由于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了RNA聚合酶与操纵基因的结合,从而导致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不能编码相应的乳糖酶。
    当大肠杆菌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乳糖操纵子处于诱导状态。此时,由于乳糖和阻遏蛋白结合形成了乳糖阻遏蛋白复合物,使阻遏蛋白的空间构想发生改变,不能再和操纵基因结合,这样就使RNA聚合酶可以顺利地结合到操纵基因上面,从而导致结构基因可以编码三种相应的乳糖酶。

  • 第5题:

    以窑系统为例,说明如何进行系统的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


    正确答案: ①现场准备:设备检查(润滑、冷却水、内部杂物);现场检查:(人孔、检查孔、工具);设备及现场情况确认(设备检查完毕、阀的经管恰当、现场准备完毕)。②单机试车:设备的旋转方向、振动、噪音、各测量点温度正常,安全保护动作现场开关准确、阀门已对应。③联动试车:阀门已对应,中控仪表工作显示正常,启动、停车联锁空试正确,符合工艺要求;区域联动试车;全联联动试车。

  • 第6题:

    以风EQ140型汽车驱动桥为例,说明主减速器主、从齿轮的轴承是如何预紧的?主、从齿轮的正确啮合位置与齿侧间隙又是如何检测与调整的?


    正确答案: ①在装配时,应增减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调整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的松紧度。
    ②正确啮合位置是用啮合印迹法检验。先在主动锥齿轮的轮齿上涂上红印油,然后用手来回转动主动轴,再检查从动锥齿轮上的红印迹。若从动锥齿轮上正反转工作面的印迹均位于齿高中点偏于小端,并占齿宽的60%以上时,就是正确啮合位置。正确的齿侧啮合间隙应在0.15—0.40mm范围内。啮合印迹和啮合间隙不正确时,应根据情况移动主动锥齿轮或从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置来调整。

  • 第7题:

    问答题
    以培训项目为例,说明如何制定企业文化项目建设方案?

    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项目建设目标(做到制定合理、结合实际);企业文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以及指导思想;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活动形式、内容、责任人和进度要求;企业文化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不同的项目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以颐和园中的佛香阁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园林手法来表达特殊的景观效果

    正确答案: 佛香阁处于颐和园的至高点,在看此景时,人们观赏的视角达到630,应采用仰视进行观赏。以达到佛香阁在人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的景观效果。或者到佛香阁的台阶每级为40cm以上,以达到拜佛很艰难的景观感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以德国柏林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墓为例说明如何展开景观序列

    正确答案: 序列:序幕(母亲雕像)——起景(放倒的旗门)——发展(花圈及花环)——高潮(烈士纪念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以窑系统为例,说明如何进行系统的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

    正确答案: ①现场准备:设备检查(润滑、冷却水、内部杂物);现场检查:(人孔、检查孔、工具);设备及现场情况确认(设备检查完毕、阀的经管恰当、现场准备完毕)。②单机试车:设备的旋转方向、振动、噪音、各现场开关准确、阀门已对应。③联动试车:阀门已对应,中控仪表工作显示正常,启动、停车联锁空试正确,符合工艺要求;区域联动试车;全联联动试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以A侧为例说明如何建立自然通风道? 

    正确答案: (1)全开A送风机入口动叶并置手动;
    (2)开A送风机出口挡板;
    (3)开A空预器二次风入口挡板;
    (4)开A空预器二次风出口挡板;
    (5)开A空预器烟气入口挡板;
    (6)开A空预器烟气出口挡板;
    (7)开电除尘入口挡板A1、A2;
    (8)开电除尘出口挡板A1、A2;
    (9)全开A引风机入口静叶并置手动;
    (10)开A引风机出口挡板;
    (11)开送风机出口联络挡板;
    (12)开电除尘入口联络挡板;
    (13)开电除尘出口联络挡板;
    (14)开A引风机入口挡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以家乡为例,说明自然条件资源对工业发展影响。

    正确答案: 1)地形:平坦、面积大、考虑自然灾害和城市(镇)规划:【举例】1、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的地形条件;2、大地震与工矿企业损失。
    2)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可人为调控但需考虑成本。
    3)水文条件:供水和排水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一九八六年》为例,说明余华是如何在暴力叙述下实现批判历史的启蒙意图?


    正确答案:余华对历史的解构并不意味着某种虚无主义,他还试图在小说中表达近似于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但他对国民性的批判不是一种道德批判,而是在伦理层面中的人性批判。对于《一九八六年》中的疯子而言,他的生命体验是以"疯癫"的形式展开的,这种"疯癫"既是疯子的现实存在状况,也是他独立于周围群众的标志。当疯子以自残的方式将历史展现在群众面前时(即对历史施加暴力刑罚时),一种启蒙主义的布道场景已横亘在面前:疯子其实是一个启蒙者的隐喻,他以自身肉体的毁灭为代价,展示着用暴力颠覆"文革"历史的启蒙仪式,而围观群众的兴高采烈,又昭示了一个蒙昧群体的存在。这一自残场景中的"围观"现象,与鲁迅的小说《药》中群众观看夏瑜被杀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看/被看"的场景中,启蒙者与愚昧者的处境居然历经一个世纪仍未改变:无论启蒙者做出何种牺牲,招来的都只是看客们心满意足的"欣赏",启蒙仪式成了娱人耳目的表演行为。《一九八六年》首先在此层面上获得了与鲁迅小说相似的启蒙主题。而且.当"疯癫"被余华用作颠覆历史的核心意象时,它已不再具备道德意义上的价值判断。"疯癫"并不是人性恶的表征,而仅仅是疯子在现实当中的伦理处境,疯子的自残只不过是他内心生命体验的现实回放:既然疯子的内心世界因为"文革"历史的迫害而变得支离破碎,那么,他的自残就不过是他生命体验的正常表现。在现代伦理学看来,这种一己的生命体验既是他的存在状况.也是展现他个体生命体验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说,疯子的疯癫行为其实符合他自身的生命逻辑,因而也是一种正常的存在状态。但在围观的群众看来,疯子的自残行为又的确是疯癫的表征。那么,如果从现代伦理学的角度去窥探群众的存在状况时,就会发现,在表面上看,群众才是清醒的大多数,他们围观疯子自残的场景,似乎表明了自身理性的健全。可是,如果疯子的存在状况是合法和正常的话,那么,群众在围强行为中展现的惊讶、兴奋和恐惧就是不正常的,换言之,群众对疯子正常生命体验的无法理解,恰恰表明了他们自身的"疯癫"状态,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福柯说过,人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神志健全,往往用非理性的方式对待自己眼中的疯子,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因此,当观看疯子自残的群众用怜悯、歧视、窥探、嘲笑等行为将疯子从理性的大多数中排除出去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存在状况的"疯癫"。在这里,疯子与群众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对调:疯即是不疯,不疯即是疯。从这个角度说,《一九八六年》已然具备"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当疯子以启蒙者的形象出现时,以自残为表征的启蒙仪式却遭到了一群疯人的耻笑。群众自身"疯癫"形式的表现,既是对于启蒙者的不理解,也是愚昧的国民性表征。因此,《一九八六年》在对人物存在状况的考究中,表明了余华关注启蒙问题的视域转换:不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而是依据个体的生命体验,在生存论的维度重审历史的合理性。这一启蒙叙事正是先锋作家重视生命个体的具体表现。

  • 第14题:

    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正确答案: (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 第15题:

    以铆接点为例,说明如何配制钢梁石膏腻子?


    正确答案: 配制钢梁石膏腻子的原料为石膏粉、防锈漆(重量比为1:1)。先取石膏粉在金属容器内加热150~500℃,保持20~30min,不断搅拌凉后过120目筛,再取防锈漆F53-1红丹酚醛防锈漆,粘度60~80s,用前充分搅拌使部分溶液挥发。腻子配制时应充分搅匀,用木锤捶透,然后捏成圆形团子,装在密封桶内备用,最好当天拌合当天用完,如发现腻子表面变硬或结皮,不允许加溶剂稀释后再用,而应将表面变硬部分去掉。

  • 第16题:

    以纤维素酶为例说明如何从环境微生物中如何分离提取纯化得到纤维素酶?


    正确答案:首先,利用CMC-Na刚果红培养基从土壤或者稻草秸秆等粗纤维含量丰富的堆肥中分离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将该菌株接种到产酶培养基进行发酵。一般来说,微生物产酶分胞内酶和胞外酶。再测定内外酶活性的前提下决定分离纯化胞内或胞外酶,酶的分离纯化一般有三步,即,抽提(选择性的从粗酶液中除去杂质或者分离出酶,可以选择离心的方法),纯化(常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结晶(采用真空冷冻抽滤等手段制备酶成品)

  • 第17题:

    以双肢墙为例,说明剪力墙的整体系数α是如何影响墙肢内力分布与侧移的。


    正确答案:α越大,墙的刚度越大,位称越小,连梁剪力越大,剪力最大的位置向下移;墙肢轴力也随着α的增大而增大;α越大,墙肢弯矩越小。

  • 第18题:

    问答题
    以双肢墙为例,说明剪力墙的整体系数α是如何影响墙肢内力分布与侧移的。

    正确答案: α越大,墙的刚度越大,位称越小,连梁剪力越大,剪力最大的位置向下移;墙肢轴力也随着α的增大而增大;α越大,墙肢弯矩越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以《一九八六年》为例,说明余华是如何在暴力叙述下实现批判历史的启蒙意图?

    正确答案: 余华对历史的解构并不意味着某种虚无主义,他还试图在小说中表达近似于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但他对国民性的批判不是一种道德批判,而是在伦理层面中的人性批判。对于《一九八六年》中的疯子而言,他的生命体验是以"疯癫"的形式展开的,这种"疯癫"既是疯子的现实存在状况,也是他独立于周围群众的标志。当疯子以自残的方式将历史展现在群众面前时(即对历史施加暴力刑罚时),一种启蒙主义的布道场景已横亘在面前:疯子其实是一个启蒙者的隐喻,他以自身肉体的毁灭为代价,展示着用暴力颠覆"文革"历史的启蒙仪式,而围观群众的兴高采烈,又昭示了一个蒙昧群体的存在。这一自残场景中的"围观"现象,与鲁迅的小说《药》中群众观看夏瑜被杀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看/被看"的场景中,启蒙者与愚昧者的处境居然历经一个世纪仍未改变:无论启蒙者做出何种牺牲,招来的都只是看客们心满意足的"欣赏",启蒙仪式成了娱人耳目的表演行为。《一九八六年》首先在此层面上获得了与鲁迅小说相似的启蒙主题。而且.当"疯癫"被余华用作颠覆历史的核心意象时,它已不再具备道德意义上的价值判断。"疯癫"并不是人性恶的表征,而仅仅是疯子在现实当中的伦理处境,疯子的自残只不过是他内心生命体验的现实回放:既然疯子的内心世界因为"文革"历史的迫害而变得支离破碎,那么,他的自残就不过是他生命体验的正常表现。在现代伦理学看来,这种一己的生命体验既是他的存在状况.也是展现他个体生命体验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说,疯子的疯癫行为其实符合他自身的生命逻辑,因而也是一种正常的存在状态。但在围观的群众看来,疯子的自残行为又的确是疯癫的表征。那么,如果从现代伦理学的角度去窥探群众的存在状况时,就会发现,在表面上看,群众才是清醒的大多数,他们围观疯子自残的场景,似乎表明了自身理性的健全。可是,如果疯子的存在状况是合法和正常的话,那么,群众在围强行为中展现的惊讶、兴奋和恐惧就是不正常的,换言之,群众对疯子正常生命体验的无法理解,恰恰表明了他们自身的"疯癫"状态,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福柯说过,人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神志健全,往往用非理性的方式对待自己眼中的疯子,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①。因此,当观看疯子自残的群众用怜悯、歧视、窥探、嘲笑等行为将疯子从理性的大多数中排除出去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存在状况的"疯癫"。在这里,疯子与群众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对调:疯即是不疯,不疯即是疯。从这个角度说,《一九八六年》已然具备"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当疯子以启蒙者的形象出现时,以自残为表征的启蒙仪式却遭到了一群疯人的耻笑。群众自身"疯癫"形式的表现,既是对于启蒙者的不理解,也是愚昧的国民性表征。因此,《一九八六年》在对人物存在状况的考究中,表明了余华关注启蒙问题的视域转换:不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而是依据个体的生命体验,在生存论的维度重审历史的合理性。这一启蒙叙事正是先锋作家重视生命个体的具体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动物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发展(以口蹄疫(FMD)为例)

    正确答案: 疾病的发生:FMD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途径感染易感偶蹄动物,病毒血症之后FMD再靶器官内繁殖,引起组织病变以及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口腔、乳房等部位水疱,溃烂,脱壳,动物心肌炎。
    临床表现:TPR增高,食欲下降,流涎,站立不稳。
    疾病的发展:感染或者病死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侵入新的易感个体导致个体之间的传染。环境/社会直接影响下,群体动物发病,疫病流行或者最后的有效措施下疾病终止。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畜禽中的发生,传播过程也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程,传染过程是个体行为,流行过程是个体到群体的过程。传染病要在畜禽中发生和传播必须首先发生传染过程,个体发病,再把病原体传播到新的易感畜体,形成新的传染。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的发生和连续的传播。动物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体。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的畜禽基础和生物学基础。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但是不相关,新的传播途径都不可能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以煤炭为例,说明散货的堆密度该如何获取?

    正确答案: (1)将标准容器的体积算出,并称重。
    (2)将标准容器装满煤炭,要求顶部的煤炭要装平整,松散度要与实际质物煤炭的松散度相同,然后再次称重。
    (3)用二次称重的重量减去一次称重的重量,得到煤炭的实际重量。用实际重量除以标准容器的体积即得出煤炭的堆密度。
    (4)将得到的堆密度值与出质人提供的堆密度值进行比对,在误差范围内,按出质人提供的该品种的堆密度值计算;在误差范围外,三方共同测量,以实际测量计算为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以纤维素酶为例说明如何从环境微生物中如何分离提取纯化得到纤维素酶?

    正确答案: 首先,利用CMC-Na刚果红培养基从土壤或者稻草秸秆等粗纤维含量丰富的堆肥中分离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将该菌株接种到产酶培养基进行发酵。一般来说,微生物产酶分胞内酶和胞外酶。再测定内外酶活性的前提下决定分离纯化胞内或胞外酶,酶的分离纯化一般有三步,即,抽提(选择性的从粗酶液中除去杂质或者分离出酶,可以选择离心的方法),纯化(常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结晶(采用真空冷冻抽滤等手段制备酶成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以蚁蛉为例说明如何饲养蚁狮。

    正确答案: (1)幼虫的饲养
    饲养密度:由于幼虫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饲养密度不宜过大。2龄幼虫每头约占沙表面积30cm2,3龄幼虫为40cm2,因各虫种而异。
    饲养用具:有培养盘和饲养杯。用培养盘内铺厚约2cm的40目干沙。用饲养杯可为直径约7cm、深约8cm的小瓷杯或塑料杯,内盛干沙,每杯只养1头蚁狮。
    饲喂:蚁狮在1龄时宜饲喂小型蚂蚁或白蚁,2龄以后可饲以多种仓库害虫,如米蛾成虫、绿豆象成虫等。在饲喂前可将饲料置于10℃以下冷冻一段时间,以抑制饲料昆虫的活动能力,便于蚁狮捕食。饲食后次日将蚁狮抛弃的猎物遗骸取出,以防干扰蚁狮取食。
    光照与温度:幼虫饲养时应注意饲养室有足够的光照,或者人为控制光照在14~16h,室温在25~30℃左右。
    (2)成虫的饲养
    羽化:在化蛹杯内插1条小树枝,以便初羽化成虫依附和展翅。杯口用纱网封住,或将杯放入纱笼内等待成虫羽化。
    饲喂: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一般需饲养一周以上。羽化饲养笼大约40cm×40cm×60cm,每笼约放养10头成虫。
    产卵:将补充营养后的成虫放入特大交尾产卵笼中,笼内放置产卵沙盘,并且防雨水,放置一些植物,以便成虫攀附。
    采收加工:全年可捕捉,多在夏、秋季蚁蛉栖息处铲沙筛取,捕捉后用文火微炒至虫体膨胀为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以桃为例说明其结果枝是如何划分的?并说明其特点。

    正确答案: 结果枝根据枝条的长度可分为:徒长性果枝长60Cm以上,中上部多复花芽,但坐果率较低。有时利用其结果,常用以培养结果枝组。长果枝长30~60Cm,枝条发育充实,一般不发生副梢,中部复芽较多,结果能力很强。顶部及基都有叶芽,因此,短截后可以产生更新枝。一般多发生在主、侧枝的中、上部。它是南方品种群和蟠桃等的主要结果枝。中果枝长15~30Cm,枝条上单芽、复芽混生。
    开花结果能力比较稳定可靠。是南方品种群的主要结果枝类。短果枝长5~15Cm,枝条上除项芽是叶芽外,大部分是单花芽。它是北方品种中大部分品种的主要结果枝类。花束状果枝一般不足5Cm长,枝条细弱,节间短,除枝条顶端是叶芽外,其余各节多是单花芽。在树势弱的情况下,这种枝条容易枯死,是肥城桃的良好结果技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