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糖尿病自身的影响
激情自杀
自杀姿态
第1题:
心理测验
EEG
CSF
康华试验
头部CT
第2题:
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
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反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
第3题:
继续观察
氟西汀治疗
氟西汀+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
镇静催眠药+认知疗法
第4题:
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第5题:
客观性
自然性
社会性
主观性
境遇性
第6题:
文化程度
与父母的关系
作案动机
生活自理能力
躯体疾病
第7题:
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
观察力
创造力
抽象概括力
第8题:
失眠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做梦
嗜睡
睡行症
第9题:
存在有害物质中毒后的症状表现
有理由推断患者存在有害物的接触史
临床上只要找不到有害物质的来源就不能建立诊断
存在有害物质中毒后的临床体征
存在有害物质中毒后的实验室依据
第10题:
7.6~9.5m
3.6~7.6m
1.2~3.6m
0.5~1.2m
0~0.5m
第11题:
人格障碍
老年抑郁
老年精神分裂症
神经症
痴呆
第12题:
涉及范围广泛,性质复杂
仅侵犯大脑实质和脑膜
以炎性及变性改变为主要特征
病变程度以额叶最为显著
大脑皮质中可发现游离铁质沉着和螺旋体
第13题:
甲状腺功能检查
空腹血糖检测
ECG检查
血氨检查
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
第14题:
角色期望
镜像自我
自我概念
角色采择
角色失调
第15题:
患者可发生冲动行为
出现恐怖性视幻觉
有定向障碍
可出现被害妄想
患者突然变得安静时,说明病情好转
第16题:
头部CT
睡眠脑电波检查
B超
普通脑电图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第17题:
患者留在医院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返回工作岗位
可通过预防性心理治疗防止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
精神症状严重时可大剂量抗精神病药与抗焦虑药联合治疗
可给予小剂量的抗焦虑剂
可应用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减轻症状
第18题:
由于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
有智力、记忆和人格全面损害的疾病
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
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同时存在的精神障碍
在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等系统疾病过程中,由于影响了脑功能而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
第19题: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老年性痴呆
反应性精神病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第20题:
向当事人解释情感活动是对危机的非正常反应
避免与当事人讨论当前感受,诸如否认、内疚、悲痛
避免与当事人谈述过去,帮助当事人理智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及痛苦
提供应对的策略,替当事人做出选择和决定
强调当事人对行为和决定的责任心
第21题:
应住院治疗
评估患者的自杀危险性,并告诉其亲友和护士,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争取早诊、早治
增强安全防范措施,消除能引起自杀的隐患(药物、刀、剪、绳索等)
给予强镇静剂如氯氮平使其入睡
第22题:
精神障碍主要由低血钙引起
情绪不稳,多变
基底节钙化
血钙恢复正常后,精神症状立即消失
发作期以钙盐静脉注射为主
第23题: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
抗焦虑药
无需治疗
第24题:
自杀的人是真的想去死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真的去死
不能与有自杀念头的人谈自杀
危机干预后自杀者的自杀风险并未解除
自杀过的人迟早还会再自杀的